正文复制
21 世纪经济报道/2024 年/4 月/3 日/第 003 版聚焦
专访中国银行董事长、X委书记葛海蛟:
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不断开创中国银行高质量发
展新局面
本报记者 杨希
3 月 28 日,中国银行公布 2023 年度业绩。这是一份颇为亮丽的成绩单,各项数据显示,在充满挑战的环境中,中国银行过去一年的业务发展提质增效,财务效益稳健均衡,取得了亮眼的经营业绩。
截至 2023 年末,中行集团资产总额 32.43 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 12.25%。集团实现营业收入 6,241.38 亿元,同比增长 6.42%。其中,净利息收入、手续费净收入保持增长。实现税后利润2,463.71 亿元, 增长 4.07%。 主要指标保持在合理区间, 净息差为 1.59%, 平均总资产回报率 (ROA)0.80%,净资产收益率(ROE)10.12%。
中国银行过去一年实现业绩平稳快速增长的突破口在哪里?作为国有大行,中国银行如何将落实X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与实现自身高质量发展相结合?为此,21 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专访了中国银行董事长、X委书记葛海蛟。
葛海蛟表示,过去一年,中国银行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新时代的“ 硬道理”,找准积极服务实体经济发展和有效维护金融稳定的落脚点与结合点,有效依托全球化优势和综合化特色,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全面推进转方式、调结构、增效益,在发挥国有大型金融机构“ 主力军”“ 压舱石” 作用的同时,全面推动经营管理工作再上新台阶。
在助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方面下实功
在葛海蛟看来,坚持优化金融服务供给,有效畅通实体经济“ 血脉”,是国有大型金融机构践行“ 主力军” 责任担当的题中之义。过于一年,中国银行贷款业务总体呈现“ 量增、面扩、结构优” 的特点,积极盘活存量、有效强化增量,持续引导金融活水精准“ 滴灌”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有效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再上新台阶。
年报显示,2023 年内,中行加大对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境内人民币贷款全年新增 2.28 万亿元,实现总量增长、结构优化。
具体来看,中国银行大力支持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积极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制造业贷款余额分别突破 1.9 万亿元、2.5 万亿元,分别增长 74.35%、28.05%;助力民营企业发展壮大, 民营企业贷款余额新增超 7,900 亿元, 增长 27.22%。 积极支持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加大涉农领域信贷投放,贷款余额新增超 5,800 亿元,增长 28.53%;积极助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落实“ 保交楼” 政策,租赁住房、保障性租赁住房贷款余额分别增长 97.48%和 181.98%。
葛海蛟表示,去年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后,中国银行迅速将“ 五篇大文章” 作为全行战略重点,
全方位加大了资源投入力度,针对性提升了金融服务水平。
数据显示,科技金融方面,中国银行共为 6.8 万家科技型企业授信 1.47 万亿元,提供综合化
金融支持累计超 6,100 亿元;绿色金融方面,境内绿色信贷余额突破 3 万亿元,比上年末增长
56.34%,境内绿色债券承销位列银行间市场第一;普惠金融方面,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 1.76万亿元,比上年末增长 43.17%,“ 专精特新” 中小企业授信规模市场领先;养老金融方面,丰富养老储蓄、养老理财、养老基金等产品供给,搭建完整的养老个人金融产品体系,升级手机银行“ 银发专区”,企业年金个人账户数新增 22.49 万户;数字金融方面,手机银行月活客户数同比增
第 1 页 共 3 页
长 15.17%、交易额同比增长 17.46%,企业网银客户增速 13.31%。
在服务高水平对外开放方面出实招
全球化发展是中国银行的传统特色。葛海蛟指出,过去一年,中国银行全球布局进一步优化,
全球化优势持续巩固,为服务更高水平对外开放奠定了更坚实基础。
2023 年,中国银行沙特利雅得分行、巴布亚新几内亚代表处顺利开业,境外机构覆盖 64 个国家和地区,包括 44 个“ 一带一路” 共建国家,在共建“ 一带一路” 国家累计跟进公司授信项目超过 1,000 个,累计提供授信支持超过 3,160 亿美元;支持服务中国—中亚峰会、第三届“ 一带一路” 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等主场外交活动,为进博会、服贸会、消博会等重大展会提供全球金融服务;提升外籍来华人员支付便利化水平,助力打通支付服务堵点。
葛海蛟介绍了中行在助力人民币国际化方面的多项进展。 “ 境外人民币业务长期以来是我行的特色优势业务,我们在支持稳慎扎实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扎扎实实助力打造强大的货币,为金融强国建设持续贡献力量。”
据了解,2023 年全年,中国银行境内分行跨境人民币结算量 12.8 万亿元,同比增长 23.3%,成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