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华兴时报/2024 年/4 月/25 日/第 003 版提案专刊
共同绘就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画卷
——民革宁夏区委会 自治区政协委员聚焦我区乡村振兴发展建言
本报记者 韩瑞利
近年来,我区聚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农业综合实力跃上新台阶,农民生活水平得到大改善,乡村全面振兴样板区建设迈出重要步伐。今年,民革宁夏区委会、自治区政协委员魏根东提交相关提案,为推进我区乡村振兴发展积极建言献策。
推动金融服务向基层延伸
“ 去年 6 月,多部门联合发布《关于金融支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指导意见》 ,明确提出要‘ 建立完善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的现代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增强金融服务能力,助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 。” 今年,民革宁夏区委会提交《关于加大金融服务供给助力乡村振兴发展的提案》呼吁,进一步统筹金融资源,提升金融服务供给,多措并举推动金融服务向基层延伸,打通金融服务“ 最后一公里”,助力金融支持乡村全面振兴。
民革宁夏区委会相关负责人说,近年来,受农村市场有限,利润低及农户征信不健全等影响,商业银行在农村大量布局网点的意愿不强,农村金融体系分布不均衡,制约农民的生产经营和农村发展。与传统信贷业务模式相比,农户融资缺乏成熟的风控模式、生产经营量化统计难、家庭资产评估准确性低,农户贷款的风险成本更高,使得农户贷款风险溢价偏高,加大了农户贷款的成本。当前商业银行为农户提供的信贷产品以短期流动资金贷款的小额信用贷款为主,额度在 30万元以内,无法满足大部分农户经营以及增产扩产的需求等现实问题制约了乡村振兴发展。
民革宁夏区委会建议,优化金融服务供给,拓宽农户金融服务渠道。推广宁夏银行、黄河银行等机构在农村设立乡村金融服务站的经验,鼓励其他银行在农村布点,提供基础理财、贷款业务、金融政策咨询、金融辅导等服务。可探索建立涉农贷款专职客户经理服务制度,开展“ 一对一” 长效跟踪服务,建立台账化管理机制,将惠农金融服务持续开展下去。
建立专门风险模型,科学量化贷款要素。从农户经营的连续性出发,开发和建立适合农户的风险模型;在贷款要素方面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采取客观准确的方式将农户的宅基地使用权、土地承包经营权、种植作物、养殖牲畜作价计入资产;对农户因客观原因非恶意造成的征信不良记录予以筛除;在贷款调查过程中,将从村委会等渠道获取的农户日常道德品质情况作为重要的评价因素。政府部门向金融机构开放涉农公用信息数据平台,在金融机构做好个人信息保护的基础上,引入公用信息平台数据作为农户贷款融资的数据和信用支撑,同时,对金融活动中收集的农户经营数据反馈至公用数据平台,进一步巩固平台数据的准确性,促进数据共享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