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巴彦淖尔日报(汉)/2024 年/4 月/27 日/第 004 版聚焦乡村振兴
巴彦淖尔:加快乡村振兴 建设农业强市
本报记者 黄景莲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乡村振兴是一项长期任务、系统工程。征途漫漫,惟有奋斗。今年,我市将锚定“ 再造一个河套” 目标,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以更高标准推动农业强市建设取得新成效。
细化目标任务 完善工作举措全力以赴做好乡村振兴工作
今年,我市将把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作为“ 三农” 工作总抓手,聚焦聚力办好两件大事,围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市工作主线,全力推进以粮食安全为重心的农业生产和以乡村发展建设治理为重点的乡村振兴工作。
以学习运用“ 千万工程” 经验为引领,找准乡村振兴的抓手抓法,进一步明确干什么、怎么干,一件接着一件抓,一年接着一年干。
守牢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夯实旗县区X委、政府抓粮义务和责任,确保 2024年粮食面积不少于 553 万亩;用足用好农业补贴,构建补贴、信贷、保险“ 三位一体” 扶持政策体系,让农民种粮有钱赚、多得利。从讲ZZ的高度扛牢防止规模性返贫硬责任,抓好防返贫监测帮扶,开展促进脱贫人口持续增收行动,努力争取易地搬迁后续扶持项目,改善安置点生产生活条件,依托京蒙协作六个“ 倍增计划” 深度参与教育医疗等领域协作。
统筹提升乡村产业发展、乡村建设和乡村治理水平。今年,新改建设施农业面积 5.5 万亩,建设一批以设施畜牧业为主导的产业园、产业集群和产业强镇。实施好农村牧区生活垃圾和污水集中治理“ 135” 行动,推动人居环境从干净整洁向美丽宜居升级;结合落实温暖工程,深入实施危房改造、道路硬化亮化等工程,推动水电路讯等向村覆盖、向户延伸;持续推动教育、医疗、养老等基本公共服务向农村牧区延伸。不断完善X组织领导下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全面落实“ 四议两公开” 制度。
抓实生态农牧业、高标准农田建设、节水增效和农民增收。集聚各方力量解决草原过牧问题,加快建设免疫无疫区,年内争取核心区 1~2 个苏木实现免疫无疫。将高标准农田建设与盐碱地综合利用、高效节水和面源污染防治结合起来一体推进,细化完善盐碱地综合利用试点方案,打造全国样板试点。工程、农艺、管理节水同步发力,加快推进河套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等项目建设,大力推广滴灌技术和节水作物,新增高效节水面积 100 万亩以上。发展比较优势明显、带动能力强、就业容量大的县域富民产业,推动 65%以上的农牧户与农牧业产业化企业建立紧密型农企利益联结机制,不断增加农牧民的工资性、经营性、财产性收入。
立足自身优势 找准工作突破口
锚定“ 再造一个河套” 目标接续奋斗
实现 “ 再造一个河套” 目标, 对于我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尤为重要。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