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中国文化报/2024 年/4 月/25 日/第 004 版案例
文旅领域,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本报记者
“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
“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是忽视、 放弃传统产业, 要防止一哄而上、 泡沫化, 也不要搞一种模式。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就如何发展新质生产力提出新要求,指明了发展新质生产
力要处理好新兴产业、未来产业与传统产业的关系,对于文化和旅游行业全面准确把握发展新质生产力具有重大指导意义。围绕文化和旅游行业在发展新质生产力方面将发挥哪些作用、如何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等问题,本报记者进行了深入采访。
1 提升文旅技术创新能力,形成高科技的生产力
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首批文化和旅游部技术创新中心在提升技术创新能
力和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方面作用显著。
智能舞台系统集成文化和旅游部技术创新中心依托浙江大丰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大丰” )建设,致力于解决智能舞台系统集成化、智能化与一体化等行业关键问题。作为技术创新中心的责任主体,该公司的相关负责人介绍,研发技术创新、内容创意创新、人才培养创新是大丰的三大创新法宝。
“首先,大丰重视技术研发创新,连续 26 年与央视春晚合作,应用最新科技成果于舞台设计,如‘会跳舞的舞台’‘冰屏’等,创造震撼的视听效果。在龙年央视春晚中,大丰创制了 10套智能平移旋转屏,融合了虚实融合和数字孪生技术,实现了舞美场景瞬息万变。其次,内容创意被大丰视为技术创新的灵魂。以海南海口国际免税城‘天际秘林’主题中庭为例,项目融入海南当地文化元素,创造奇幻体验空间,丰富了旅游体验,提升了文化价值。再次,大丰注重人才培养,整合资源培养技术人才、创意人才和管理人才,与高校、研究机构共同开展课题研究和技术开发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 ”该负责人介绍,跨界融合也是大丰提升技术创新水平的重要途径。例如,在杭州第 19 届亚运会上,大丰制作的主火炬塔“钱江潮涌”,融合机械控制、材料科学、艺术设计等领域,实现了技术与艺术的深度融合,为观众带来丰富的观赏体验。
“新技术的发展和创新是新质生产力的基础,例如,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进行观众行为分析,为演出策划提供更精准的数据支持;通过云计算技术实现演出资源的共享和优化配置;运用扩展现实技术带来新的演出形式和沉浸式的观看体验等。 ”在该负责人看来,新技术的应用不仅提升了演出的质量和效果,也为观众带来了更加丰富多彩的观赏体验。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创新环境的不断优化,文化和旅游技术创新将取得更加显著的成果。
数字艺术显示文化和旅游部技术创新中心依托京东方艺云科技有限公司(简称“京东方艺云” ) ,以数字艺术显示技术、交互体验与服务技术为研究方向。该公司总裁、技术创新中心主任白峰介绍,京东方艺云在文旅消费新需求与科技融合方面进行了许多探索。
夜空中,一条金色巨龙忽地“飞出”位于四川成都的天府国际会议中心瓦屋面数字大屏。龙年春节前,京东方艺云将创新显示技术与古式瓦屋面结合,创造了一个长 408.5 米、宽 26.7 米,由超过 1 万平方米的定制 LED 显示单元组成超长的“数字画卷” ,让会议中心的屋檐变身数字化屋顶,为公众提供了科技与传统年俗融合的新体验。
“当前,文旅消费需求从景点观光转变为休闲度假和深度体验。我们一直积极拥抱变化,结合创新科技与文化艺术,打造文旅消费新场景,展现科技创新在文化和旅游领域中的巨大潜力。 ”白峰说。
第 1 页 共 4 页
2 发展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形成高效能的生产力
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是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方向,为文化和旅游领域注入强大发展动
力。
今年清明节假期,中国国家话剧院携手中国联通、京东方团队在六地打造话剧《苏堤春晓》“第二现场” ,让身处不同地域的观众打破空间限制、共享戏剧盛宴,为现场演出探索出新的应用场景。
作为中国国家话剧院与杭州演艺集团联合出品的原创话剧,《苏堤春晓》深入挖掘宋韵文化,力求在舞台上呈现北宋的壮丽画卷。 “该剧融合了写实与写意、传统与当代元素,展现了文化自信与‘人民山水’的美学内涵。 ”中国国家话剧院院长田沁鑫介绍,在超高清、人工智能、5G 等数字技术的推动下,剧院创新推出数字演艺新业态“第二现场” 。通过北京与上海、成都、南京、深圳、杭州、乌镇“第二现场”联动,以数字化制播系统,实现即时拍摄、制作、输出超高清现场作品,并通过“剧场到剧场”的分发播控链路,为异地剧院观众提供沉浸式现场内容,实现“同时共在,千里共赏”的观赏体验。
田沁鑫认为, 结合今年全国两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讲话精神, 利用 “科技+艺术”的结合方式,通过国话“第二现场”的“演出+演播”传播方式,能普及戏剧艺术并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中国联通全方位布局智能算力、人工智能和大模型等科技创新领域,将文化和旅游作为重点服务的领域,积极开展新质生产力的应用探索。 ”中国联通集团文旅体育行业服务部总经理李玲介绍,在黄山风景名胜区,中国联通建设的“迎客松掌上指挥调度系统”通过先进的数据预测模型,能够提前 1 小时对景区内各个景点的拥堵状态进行精准预测,大大提升景区旅游管理和信息公共服务水平。在上海天文馆,中国联通以数字孪生技术打造全国首个天文科普元宇宙示范案例,为游客开启元宇宙与星辰大海的探索征程。
中国联通还依托承建的全国多个省区市公共旅游服务平台,积极探索行程推荐、智能导览和智慧客服等旅游大模型应用场景;与博物馆单位合作,探索智能导览、数字人对话和数字文创等文博大模型应用场景。
元宇宙、大数据以及混合现实等技术的落地实践改变了文旅资源保护、开发利用的方式,催
生了业态间的交互融合,扩展了“文旅+”的范畴。
由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指导的“出发趣云南”文旅元宇宙平台以数字赋能为核心,综合运用智能场景生成和内容生产技术、动态云渲染技术、数字孪生技术等,将丰富的文旅 IP 和民族文化资源转化为数字化体验,实现了产业链、技术链和创新链的深度融合。
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平台采用“1+5+N”的模块建设。其中, “1”指的是搭建一个与现实需求紧密结合的虚拟空间,作为核心平台;“5”指的是数字发布厅、数字博物馆、数字演艺厅、沉浸主题体验等 5 个相互协作的重点模块;“N”指的是地方特色定制、文化交流等衍生模块。
据了解,该项目自 2023 年 5 月在上线开放以来,几个月内就吸引了超过 10 万名用户在线参与。平台还陆续推出了“穿越大观楼沉浸式主题体验” “云南剑川木雕传习馆”等数字展示场景及活动,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扩大影响。“下一步,项目将以‘元宇宙技术底座+内容孵化’的文旅数字化服务模式,联动优质的文旅创投机构,打造面向全国的数字文旅垂直孵化器,进一步提升平台的行业研究及商业转化能力。 ”该项目负责人表示。
3 以文旅新供给引领新需求,形成高质量的生产力
满足人民群众高品质的精神文化需求, 需要丰富优质文旅产品供给, 强化特色文旅品牌培育,
以形成高质量的新质生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