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中国妇女报/2024 年/4 月/25 日/第 008 版基层中国
内蒙古乌海市海南区:农文旅融合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王永钦 马蓉
“ 都知道有个海南省,却不知道我们内蒙古乌海市也有个‘ 海南’ ,就是我们的海南区。我们村就是黄河进入内蒙古的第一站,对岸就是宁夏,走几步就能看到岸边的美景。 ” 内蒙古自治区乌海市海南区拉僧庙镇赛汗乌素村驻村工作队队员刘占林说。
4 月初,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在赛汗乌素村黄河西行客栈,看到一幅“ 农业强、农区美、农民富” 的美丽画卷正在徐徐展开。黄河在乌海境内北上,却在此转弯西行,因此海南区结合乡村振兴规划建设了黄河西行客栈。过去的赛汗乌素村,基础设施和产业发展都有限。现在,村民通过乡村旅游过上了富裕的生活,成为全国乡村旅游模范村、全国文明村和全国“ 一村一品” 示范村镇,还因黄河环绕的自然风光成为网红打卡地。
“ 我是从河南过来的,第一次来这个村玩,村旁就是黄河水,还有葡萄长廊。我们刚刚在这里的农家乐吃了午饭,味道不错。” 正在西行客栈散步的王先生告诉记者。
乌海市海南区文化旅游体育局局长任洁对记者说: “ 近年来,我们持续对乡村旅游重点村— —赛汗乌素村开展周边环境整治工作,持续进行配套设施建设。完善黄河文化、农耕文化、红色文化研学基地和观光农产品展厅等基础设施。围绕黄河西行客栈、阳光田宇国际酒庄、窑洞特色民宿、黄河石彩绘工作室等本地文旅资源,打造自驾游的首选地、露营游的佳选地、度假游的必选地、康养游的优选地。”
村集体经济“ 换挡提速”
近年来,海南区积极落实防止返贫监测帮扶机制,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接续实施农区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提升美丽乡村示范片区建设成效,统筹实施养殖园区等 9 个项目,持续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确保两个行政村年经营性收入稳定在 50 万元以上。赛汗乌素村利用地处黄河岸畔的优势,与当地农业龙头企业合作,通过土地流转和订单农业等方式,发展葡萄种植和林下经济。
赛汗乌素村居民邓秀珍和丈夫都在新义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上班,两个人每月能领 8000 元工资。公司离家近,下班几分钟就到家。
邓秀珍说:“ 过去自己就种点玉米,收入也不高。现在土地流转后,还能在家门口打工挣钱。村里还有妇女儿童服务驿站,闲下来可以去那儿翻翻杂志,和村里的姐妹们拉拉话,挺开心的。”
村里的阳光田宇国际酒庄葡萄种植基地, 21 个新型温室大棚整齐排列。 棚内葡萄架翠色欲滴,一串串葡萄正茁壮成长。工作人员介绍说:“ 这 21 个大棚种植面积约 40 亩,每个大棚需要两名工人。忙的时候,1 亩地需要 50 名工人,带动了周边村镇居民就业增收。”
乡村游积蓄“ 发展动能”
如何让乡村旅游成为推进乡村振兴的新引擎,赛汗乌素村通过政府扶持、村企联建等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