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金钥匙”系列№15
2024年5月
★ VX:dadawk01 — 1 —
目 录
2004年
1.走好科学发展之路………………………………………………………………1
2005年
2.依托现有优势寻求新的突破奋力推动科技自主创新…………………………4
3.政府工作报告在泰州市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9
2006年
4.以科学发展观统领两个率先的实践……………………………………………23
2007年
5.大力推进信息化促进江苏产业结构优化升级…………………………………27 6.江苏省“十一五”时期经济和社会的总体发展战略…………………………38 7.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沿江开发……………………………………………………42 8.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又好又快发展…………………………………………46
2008年
9.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50
2009年
10.在全省信息系统工作会议上的讲话…………………………………………54 11.积极应对金融危机保持经济稳定健康发展…………………………………58
2010年
12.突出四项重点工作促进经济转型升级………………………………………62 13.在新的起点上推进又好又快发展……………………………………………66
2011年
14.以服务经济为主体构建现代产业体系………………………………………71
15.在委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信息系统暨电子监察系统建设推进会上
的讲话…………………………………………………………………………73
— 4 — ★ VX:dadawk01
2012年
16.在全省信息系统工作会议上的讲话…………………………………………76
2013年
17.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80
2014年
18.大力推进产学研合作促进工业转型升级……………………………………83 19.推动我国新能源汽车及车联网创新发展……………………………………86 20.充分发挥社会组织作用推动产学研合作迈向新阶段………………………89
2015年
21.把应急产业培育成新的经济增长点…………………………………………92 22.在全省医改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95 23.在2015年全国企业管理创新大会上的讲话…………………………………103 24.实施创新驱动抢抓发展机遇…………………………………………………106 25.加快迈向制造强国……………………………………………………………108 26.大力发展智能制造突破我国制造业由大变强的瓶颈………………………113 27.筑牢防线严律己履职尽责谋作为……………………………………………119 28.咬定目标突出重点开拓科学发展绿色崛起新境界…………………………121
2016年
29.在工业品牌培育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123 30.大力发展智能制造突破我国制造业由大变强的瓶颈………………………132 31.提高认识提升水平锤炼队伍全面推动机关事务工作迈上新台阶…………138
2017年
32.新常怂下中小企业信息化大打可为在2015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信息发布
会上的致辞…………………………………………………………………142
2018年
33.在全国中小企业创新转型经验交流会暨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145
★ VX:dadawk01 — 5 —
34. 坚持依法依规普查摸清全省经济“家底”……………… …………………149
2019年
35.调查研究是提高执政能力的好方法…………………………………………154
2020年
36.坚持两手抓夺取双胜利向X和人民交出国家电网出色答卷……………156 37.五四寄语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广大团员青年:强化战略引领书写时代章…160 38.持续推动全面从严治X向纵深发展…………………………………………162 39.深入学习贯彻民法典争当法治央企排头兵…………………………………165 40.让“共产X员服务队”旗帜高高飘扬探索国有企业加强基层X建的有效
途径…………………………………………………………………………168
41.在2020中国500强企业高峰论坛发表的演讲………………………………171
2021年
42. 确保实施 “三高四新” 战略见到新气象………………………………………174 43.政府工作报告…………………………………………………………………182 44.写在《长江保护法》实施日:
依法保护长江母亲河 全面彰显湖南新担当………………………………204 45.写在植树节之际:让绿色成为湖南高质量发展的亮丽底色………………207 46. 传承红色基因 坚定初心使命…………………………………………………209 47. 以产业项目的大建设支撑 “三高四新” 战略大落实…………………………213 48. 牢记初心使命 增进民生福祉…………………………………………………220 49.写在第50个世界环境日到来之际:
绘就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湖南新画卷………………………………223 50. 打通抓落实的 “最后一公里” …………………………………………………229 51. 在全省领导干部会议上的表态发言: 迎接新省委书记 (新闻整理稿) ……231
2022年
— 6 — ★ VX:dadawk01
52.政府工作报告…………………………………………………………………232 53. 深入践行绿色发展理念 携手共建美丽宜居家园……………………………250 54. 永葆自信自强精神力量 奋力走好新时代长征路……………………………252 55.切实增强依规治X的ZZ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255 56. 在省政府廉政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新闻整理稿) ………………………………258 57. 在全省优化营商环境推进会上的讲话 (新闻整理稿) …………………………259 58. 在省政府第十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 上半年经济工作 (新闻整理稿) ………260 59. 在省属国有企业重组整合集中揭牌仪式上的讲话 (新闻整理稿) ……………261 60. 在自建房安全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第二次会议上的讲话 (新闻整理稿) …262 61. 把一体推进 “三不腐” 贯穿政府工作全过程…………………………………263 62.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笃信笃行 担当作为……………266 63.深入贯彻习近平经济思想 奋力建设现代化新湖南……………………269 64. 完整准确全面领会X的二十大精神 以湖南一域之光为全局添彩…………272 65.做尊崇X章遵守X章维护X章的表率………………………………………275
2023年
66.努力交出中国式现代化的湖南好答卷………………………………………278 67.在省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第三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287 68. 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 推动湖南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289 69. 在第七次湖南省妇女儿童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新闻整理稿) …………………292 70. 在全省金融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新闻整理稿) ………………………………294 71. 在省非公经济工作领导小组2023年全体会议上的讲话 (新闻整理稿) ………296
2024年
72.政府工作报告…………………………………………………………………298 73. 在 “校友回湘” 启动仪式上的讲话……………………………………………318 74.坚持改革创新求真务实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湖南篇章…………………321 75. 在赴海南安徽上海学习考察总结会上的讲话 (新闻整理稿) …………………327
★ VX:dadawk01 — 7 —
走好科学发展之路
(2004年8月15日)
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X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标志着我们X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的认识更加深入,对我们如何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当前,在坚定不移地推进我市(泰州)实现全面小康的进程中,我们务必按照中央的要求,进一步理清思路,创新思维,保证科学发展观的全面贯彻落实。
一、工业强市迈新步
坚持以新型工业化为第一方略,以产业结构调整为主线,进一步提升我市产业结构的层次。以六大产业为基础,认真规划,采取有力措施,重点做大做强医药、机电、精细化工三大优势产业,积极培育以新材料、新能源等为重点的高新技术产业,努力形成一两项在全省、全国有影响的、比较优势明显的泰州特色产业。大力整合产业和企业,推动产业集聚和企业集群,进一步提升我市工业的集约化水平,引导产业和企业向沿江集聚,向重点开发区集聚,向工业规划发展区集聚。加强产业布局规划,引导园区朝着大工业、大产业、特色化方向发展。大力支持春兰、扬子江等规模企业的发展,以30强企业为骨干,引导企业以国际眼光,研究制定有前瞻性、超常规的企业发展战略和规划,加快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规模企业群体。组织实施“2211”工程,到2005年,30强企业中有2个企业销售收入超100亿元,2个企业超50亿元,10个企业达到20亿元,10个企业达到10亿元。同时积极培植“巨人”特色企业,进一步提升我市工业的综合竞争力。在着力提升工业经济质量、效益和竞争力的同时,大力发展现代商贸流通、旅游及新兴服务行业,切实扭转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对经济增长贡献份额偏低的现状,优化整体经济结构,促进产业协调发展。
二、开发开放跨大步
坚持开放为第一动力,加快经济国际化进程。按照“经济增长突出沿江、对外开放突出招商、产业投入突出园区”的发展思路,进一步加大沿江开发、招商引资、园区建设的推进力度,逐步缩小开放开发与周边地区的差距。一是强力推进沿江开发。坚持“加快开发、有序开发、联动开发”,促进沿江开发进一步提速。把全市96.3公里的长江岸线作为第一资源来规划、经营和保护。按照“深水深用、浅水浅用、严禁乱占乱用”的原则,高起点开发、高效益利
★ VX:dadawk01 — 1 —
用。科学论证、严格控制,杜绝重污染、高能耗、低效益的项目占用长江岸线,使沿江岸线有序、高效、可持续开发。加快江阴开发区靖江园区的建设和发展,发挥示范作用,积极推动泰兴、高港跨江联动开发。二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坚持一手抓招商活动开展,一手抓招商成果转化,努力保持全市利用外资翻番增长的好势头。抢抓机遇,迅速出击,开展各种富有成效的招商活动。针对当前土地、能源供需矛盾加剧的新情况,创新招商引资思路,鼓励现有外资企业“增资扩股,大力推进产业链”招商:针对目前日韩资本比较活跃的实际,改进招商引资方式,积极组织赴日韩进行区域化、小型化、专业化招商。三是加快各类园区建设。坚持“布局集中、用地集约、产业集聚”,突出重点,分类指导,加快重点开发园区、企业主题园区和乡镇工业集中区建设。引导各类园区调整定位、加大投入、完善机制,注重提高投资强度和产出效益,走专业化、特色化、集约化发展之路,尽快做大做强,充分发挥各类园区在沿江开发、招商引资中的主阵地作用。
三、城市建设走稳步
一是适度调整城建重点项目建设力度。为贯彻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最近我们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对市区2004年政府投资项目计划进行了调整,将年度建设资金安排由13亿元调整为10亿元。在确保重点工程项目顺利实施的同时,加快建设经济适用房和农民拆迁安置房,切实帮助被拆迁困难户和低收入家庭解决住房困难。二是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牢固确立城市规划在城市发展中的龙头地位,树立对资源永续利用的观念和城市长期经营的思想,进一步深化完善并落实好“城市建设三年实施纲要”,做足水、绿文章,形成新的“双水绕城”水系格局;提高“绿化覆盖率,营造碧水绿岸、亲近自然”的城市休闲活动空间,做到水在城中、城在林中、人在绿中。围绕完善城市功能,加快污水和垃圾处理、城市燃气等基础设施建设;坚持新老城区协同推进,积极培育新区商务中心,繁荣老城区商业街区。三是扎实推进“五城”同创。文明城市创建上,扎实抓好市区创建和4市联创活动,深入开展市民文明素质教育工作,重视和加强未成年人道德建设:园林城市创建上,进一步加强公共绿化、单位绿化、河道绿化和居住区绿化,建成一批重点景点;环保模范城市创建上,抓紧生活垃圾填埋场等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实施碧水、蓝天、宁静”工程,确保自然保护区建设年内达标;卫生城市创建上,积极推进环境专项整治,继续强化市容和道路交通秩序管理,深入开展创建卫生镇村活动;同时不断巩固提高双
— 2 — ★ VX:dadawk01
拥模范城市"已取得的成绩。
四、破解难题快一步
目前,经济社会生活中矛盾交错,困难较多,见微知著,把握先机,才能在率先突破制约中实现率先发展,在超前化解矛盾中实现长治久安。一是着力化解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针对能源紧张、银根紧缩、用地计划紧缺、项目审批紧控等问题,主动适应,正确应对,最大限度地拓展发展空间。在用地问题上,坚持“扩大增量、增加容量、用好存量”三管齐下,加大土地复垦整理力度,大力推进土地集约利用,充分挖掘存量用地潜力,千方百计为发展提供用地保障;在用电问题上,坚持“调好计划电、发足自备电、争取调剂电”三着并举,严格落实有序用电方案,广泛开展节约用电活动,促进热电联产企业稳发满发,进一步上争用电计划,努力缓解电力紧缺状况;在资金问题上,“坚持增加信贷、扩大融资、强化引资”三手齐抓,继续做好银企对接工作,加大市场融资力度,强化对外招商引资,切实解决资金紧张矛盾;在项目问题上,坚持“争报批、加快建设、加大储备”三招同出,做好重点项目的上争、报批,加快在建重点项目建设进度,排选储备一批重点项目,切实提高投资项目工作水平。二是切实做好就业、社会保障和社会稳定工作。把就业再就业作为事关全局的大事来抓,认真落实各项政策措施,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容量,努力增加更多的就业岗位。继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从实从细地做好被征地农民、被拆迁居民、改制企业职工的思想ZZ工作,积极妥善地处理集访事件,努力把各类不稳定因素消除在萌芽状态。坚决纠正土地征用、城镇拆迁、企业改制中存在的违纪违规现象,切实解决失地农民、失房居民、失业职工的生活困难。
★ VX:dadawk01 — 3 —
依托现有优势寻求新的突破奋力推动科技自主创新
(2005年5月15日)
2004年,是我市国民经济加快发展、改革开放全力推进、人民群众受益较多的一年。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全市上下紧紧围绕力争“五年总量翻番、八年全面小.康”的奋斗目标,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改革开放为动力,扎实推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创建市以来最好水平。全市第一产业增加值82.7亿元,增长4.5%;第二产业增加值380.5亿元,增长18.7%;服务业增加值242亿元,增长12.5%。工业经济保持了持续快速增长,农业实现了粮食丰收、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标,社会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这些成绩的取得,与科技工作的有力支撑是分不开的,与全市广大科技工作者的辛勤劳动是分不开的。在此,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全市广大科技工作者表示衷心感谢和亲切慰问!向受表彰的先进单位和个人表示热烈祝贺!
2005年是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实施科教兴市战略,全面实现“十五”计划目标、衔接“十一五”发展计划的关键之年,也是我市实现“五年总量翻番、八年全面小康”的关键之年。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我们要有新的思路和举措。在全面推进科技进步的同时,要紧密结合实际,依托现有优势,寻求新的突破。借此机会,我讲三点意见。
一、加强科技创新,为我市经济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当今世界,科技发展处于前所未有的创新密集时代,科技创新能力已经成为一个国家、地区竞争力的核心,成为经济增长的根本动力和决定因素。2005年,我们要把推动科技自主创新摆在全部科技工作和经济工作的突出位置,积极争取主动,提高创新能力,加快创新进程。
第一,要大力推进自主创新。加强自主创新是新时期科技工作的首要任务。一是要积极营造有利于自主创新的环境。把建立健全以企业为核心、产学研紧密结合的技术创新机制作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内容,通过市场激励和政策引导,支持企业成为研究开发投入的主体,成为技术创新活动的主体。二是要加强原始性创新和集成创新。充分发挥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在科技创新中的重要作用,加强与它们的联系与合作,在国家有重要需求的领域开展研究,力争在单项技术上取得突破;要鼓励发展多项技术集成产品和产业,选择具有高度技术关联度和产业带动性的产品或项目,实现关键领域的集成创新。三是要
— 4 — ★ VX:dadawk01
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通过做好知识产权工作,切实保障企业和个人的合法权益,保护和调动他们开展自主创新的积极性。另外,还要积极消化吸收引进的新技术,深入开展再创新,促进各种相关技术的有机融合。
第二,要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我市要实现产业升级,增强区域性核心竞争力,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必须在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发展上有所成就。一方面,要着力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进程。要对机电一体化、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等有比较优势的产业,采取政策倾斜、实行集中扶持、促进做大做强,在全省乃至全国形成更具鲜明特色和更加明显的优势;要有重点地选择一批项目,集中力量攻关,实行重点扶持,培植和发展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竞争优势的高新技术产品和企业,力求在发展壮大高新技术新兴产业方面有所突破;要突出抓好全市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建设和市级高新技术园区建设,充分发挥重点企业的龙头作用和高新技术园区的带动作用,促进产业聚集和提升,形成市、市(区)、重点乡镇和重点企业三级园区联动,特色产业基地和园区互相呼应的发展格局。另一方面,要切实加大传统产业改造力度。目前,传统产业在我市仍然占有主导地位。我们要把利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嫁接改造传统产业,作为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中之重,大力加强机械、化工、轻工、建材、纺织及农副产品深加工等传统行业的技术改造,全面提升装备水平、工艺水平和新品开发能力,促进传统产业焕发新的生机、形成新的优势。要积极实施科技兴农,加快高新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加速农业产业化进程。
第三,要大力发展民营科技企业。民营科技企业是非公有制经济中最具活力的部分。近年来,我市民营科技企业发展较快,已经成为我市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有生力量。但总体来看,适宜民营科技企业生存、发展、壮大的环境还没有完全形成,企业总量偏少、规模偏小,一些企业科技含量偏低。这种状况已不能适应我市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要求。各地、各部门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加强对民营科技企业发展的研究分析,探索加快发展的新思路、新办法,采取切实有效措施,理直气壮地支持民营科技企业发展,务求民营科技企业在数量上、质量上都有更大提升。
第四,要重视培养、引进和使用人才。人才是最重要、最宝贵的资源。科技进步与创新的关键在人才。各地、各部门都要高度重视人才的培养、引进和使用。当前要着力抓好科技型企业家、科技创新带头人、成果转化应用人才“三
★ VX:dadawk01 — 5 —
支队伍”建设。要充分利用国内国际开放的科技资源,广开门路引进、培养人才,放手大胆地使用人才。要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完善和落实相应的科技奖励办法,实行重奖重酬,努力形成一整套促进科技创新和创业人才汇集的机制,营造有利于人才集聚、人才发展,有利于科技创新的区域环境。
二、加大科技投入,增强对科技创新的财力支撑
科技投入是科技发展的重要物质保障,是一项效益最大的战略性投入。没有投入就没有发展。这几年,市及各市(区)和广大企业对科技投入的力度不断加大,财政和社会科技投入都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但总的来说是补偿性的。与加快经济发展、加快增长方式转变的要求相比,仍然显得不够适应。
今年,市委、市政府决定争创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并提出了“志在必得”的工作要求。创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的考核验收指标体系规定,科技三项经费逐年增长占本级财政支出的比例不低于1.3%,并且列为一票否决的硬性指标。为确保争创目标顺利实现,各地务必高度重视,千方百计地增加科技投入,保证科技三项经费足额落实到位,保证考核验收顺利达标。今后要随着地方财政收入的增长,尽可能多地增加科技投入,争取在几年内有较快的投入增长速度。同时,要不断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培育和发展风险投资基金,建立健全中小企业担保体系,大力吸纳民资和外资,切实构建起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以企业投入为主体的多元化科技投入体系,尽快形成引导作用十分明显、多元化投入十分活跃的局面。
各地政府、企业要继续加大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合作的投入。要以省委李源潮书记提出的,到2010年全省与中科院科技合作项目的年销售收入达到300个亿的目标为契机,重点加强与中科院系统的合作。泰州与中科院系统有着良好的合作基础和合作成效,在新一轮院省合作中,我们要努力有所作为,要想方设法、千方百计地争取省科技厅和中科院的支持,在共建创新基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推进重大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实现大的突破,继续在院省合作中保持全省前列。
三、加强组织领导,全面落实各项科技工作任务
各地、各部门要切实加强对科技工作的领导,认真履行职责,抓好政策落实,扎实有效地推进当前各项科技工作。具体工作中,要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要抓好目标责任制的落实。去年,我市实行了X政领导干部科技进步目标责任制,从制度上明确了科技工作的领导责任,保证了一把手抓第一生
— 6 — ★ VX:dadawk01
产力。从年底的考核结果看,总体情况是好的,但发展还不平衡,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今年,各市(区)要在认真总结去年经验的基础上,更加重视、认真落实目标责任制,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细化考核目标、层层分解下达、责任落实到人实现压力传递,进一步形成齐心协力推进科技进步的局面。各级、各单位要形成共识,通力协作,主动承担任务,切实履行职责,确保各项目标任务圆满完成。
第二,要抓好科技政策的落实。近年来,国家和省陆续制定了一系列鼓励科技创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政策规定。去年,我市在深入调查研究、反复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出台了《泰州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暂行规定》。一系列政策的出台,关系到科技事业的发展,体现了X和政府对科技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十分关切。几年来,绝大多数政策得到了较好落实,但仍有一些政策尚未真正落实到位。各地、各部门一定要十分关注科技政策的实施情况,加强对现有科技政策执行情况的跟踪检查,及时研究和解决相关问题,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落实到位。
第三,要抓好争创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各项工作的落实。争创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是市委、市政府根据泰州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继“五城同创”之后实施的又一项创争工程。这项工作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各地、各部门要立即行动起来,以志在必得的信心和决心,扎实做好各项工作,确保争创活动一举成功。一是要根据创建的要求,抓紧制订、完善总体方案和具体实施计划,明确任务分工、落实工作责任和时间进度。二是要严格对照验收标准,全面开展自查。对不达标的事项,要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尽快加以解决,决不能影响整个创建目标的实现。三是要及早抓好相关资料的收集整理。凡考核指标涉及的部门和单位,都要不折不扣地按照考核要求,指定专人负责收集整理相关文件资料,确保资料完备、文件齐全。
第四,要抓好“双洽会”前期准备工作的落实。科技经贸洽谈会是一项全市性的、规模较大、影响较大的重要活动,是我市科技、经贸领域的一张“名片”,是我市与国内外进行交流合作的平台。洽谈会成功与否,关键在于能不能招来客商,能不能引来项目、能不能引进人才。本届“双洽会”要突出院省合作、军转民合作、产学研结合、引进消化与自主创新结合这一重点,认真总结上届经验,超前筹划,精心组织,力求办得更好、更有成效。各地、各部门一定要抓紧会前有限时间,广泛发动企业、单位走出去,到市外、省外、国外,
★ VX:dadawk01 — 7 —
多途径寻求合作、多渠道寻找项目,特别是要结合“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的制订,重点寻找能够带动和引领经济发展,整合和提升现有产业的大项目、好项目,力争使本届科技经贸洽谈会取得更加丰硕的成果。
同志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科教兴市战略的实施,是我们肩负的一项光荣而又神圣的使命。让我们继续以科技进步和改革开放为动力,以科学的态度,严谨的作风,饱满的热情,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努力开创我市科技工作的新局面,为实现力争“五年总量翻番、八年全面小康”的奋斗目标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 8 — ★ VX:dadawk01
政府工作报告
在泰州市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2005年8月31日)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
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04年工作回顾
过去的一年,是我市国民经济加快发展、改革开放全力推进、人民群众受益较多的一年。在中共泰州市委领导下,全市人民认真贯彻X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力争“五年总量翻番、八年全面小康”奋斗目标,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自觉服从和主动适应宏观调控,努力推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圆满完成了市二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扎实推进结构调整,积极化解紧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促进经济又快又好发展。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05.2亿元,人均14690元,可比分别增长14.7%和14.6%,增速均为建市以来最好水平。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82.7亿元,增长4.5%;第二产业增加值380.5亿元,增长18.7%;服务业增加值242亿元,增长12.5%0抓好粮食生产,保障和促进农业结构调整。深化农村税费改革,认真落实扶持粮食生产等一系列政策,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全年粮食增产27.9万吨,实现了粮食丰收、衣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标。重点打造弱筋小麦产业,种植面积扩大到35万亩。有效防治禽流感,多种经营稳定增长。出台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加快发展的意见,龙头企业对基地和农民的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加强对外招商,农业利用“三资”超过15亿元。市农业开发区建设起步良好,行政体制和产业经营的主要架构初步形成。基本建成市衣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和重大动物疫病监控体系。认真实施“第一方略”,推动工业提速增效。规模以上工业实现销售收入879.9亿元、增加值282.1亿元、利税86.6亿元、利润43亿元,分别增长33.3%、23.2%、26.2%
和26.8%,其中增加值增幅列全省第4位。着力推进“2211工程”,30强企业发展势头良好。工业技改投入增势强劲,全年完成153.6亿元,增长49.5%,实现了两年总匮翻一番。170个重点技改项目全部开工建设,其中81个项目已竣工投
★ VX:dadawk01 — 9 —
产。新培植市级重点新产品210个,其中71个当年达产达效。强化市场开拓和结构调整,加快建筑业发展。全年完成建筑业施工总产值302亿元,增长25.2%。江苏一建进入全国承包商60强。突出抓好重点行业重点项目,服务业增长速度进一步提升。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0.7亿元,增长15.5%,比上年提高3.1个百分点。房地产业、信息服务业、社区服务业和旅游业成为新的增长点。25个服务业重点项目建设加快推进。 财税金融工作取得新成绩。 完成财政收入86.5亿元,增长35%,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33.9亿元,同口径增长39.3%,增幅列全省第3位。年末各项存款余额712亿元,各项贷款余额403亿元,分别比年初增长17.1%和18.5%。
沿江开发进程加快,对外开放取得新成绩。建立健全沿江开发体制、机制,加大推进力度。沿江开发总体规划正式实施,相关专项规划、分区规划编制完成。加强岸线开发利用管理,促进集约开发、持续开发。突出抓好沿江重大项目建设实施,泰州电厂、过江通道项目前期工作进展顺利,泰州港集装箱码头、陵光重交沥青一一-燃料油一期等重点项目如期竣工,沿江高等级公路、扬子江药业城、新浦化工二期等重点项目加快推进。促进跨江联动开发,江阴经济开发区靖江园区各项基础设施建设进展顺利。对外贸易保待快速增长,完成自营出口额9.54亿美元,增长50.4%,增幅列全省第4位。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赴日本、韩国和台湾、香港、厦门等地成功举办了招商活动,组团参加了一系列省以上大型经贸洽谈活动。组织开展“五比五赛"'促进了省级经济开发区和海陵工业园、 高港科创园等重点园区的建设和招商。 全年协议利用外资7.93亿美元,增长65.4%;实际利用外资4.17亿美元。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势头良好,新签对外承包劳务合同额1.34亿美元,完成营业额1.43亿美元,分别增长15%和
66.5%。海关、国检、海事等口岸查验机构为开放型经济发展作出了新贡献。友
好城市间的交流合作取得新进展。
各项改革继续推进,民营经济快速发展。认真抓好市(区)属工贸企业“三置换一保障”改革扫尾工作,全市789家工贸企业中782家已完成改制,改制面达99%。交通、建筑等行业企业改革着手推进。抓好经营性服务类事业单位改革,全市已有261家事业单位完成改制任务,市属首批经营性服务类事业单位改制基本结束。制定出台《关于鼓励民营经济加快发展的若千意见》,加大信用担保、创业培训、信息咨询、权益保护等服务和支待力度,鼓励和促进全民创业。全市新增私营企业3846家,新增个体工商户3.3万户,注册资本增加62.6亿元。私
— 10 — ★ VX:dadawk01
营个体经济实现增加值293亿元,占全市总量的41.5%;上缴税金16.9亿元,比上年增长29.9%。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深入开展行政许可项目清理和实施主体认定工作,停止执行20个行政许可项目,向社会公布了首批268个行政许可项目和59家行政许可实施主体。市行政服务中心运转正常。部门预算全面推开,市本级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基本建立。
城镇建设步伐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进展。按照“三年形成大城市框架,五年达到大城市标准”的目标,编制了中心城市建设三年实施纲要。以年度“十大工程”为重点,扎实推进新区建设和老城改造,中心城市建设投资达到50亿元。凤凰东路金港北路等主次干道新建和改造工程如期竣工,九大防洪工程有序推进,长江水郊区达镇管道建设完成,海陵城区燃气管网实现全方位覆盖,市第一污水处理厂投入运行,市垃圾填埋场、滨江污水处理厂开工建设。环城河风景区一期和泰山公园改扩建工程即将完成。老城区一批后街背巷和低洼地得到改造,南园小区整治结束。市区新增绿地面积226万平方米,新建绿化小游园7个,住宅竣工面积30万平方米。不断完善城市项目建设“五大机制”,城市经营水平进一步提高。加强城市管理工作,建设施工环境得到整治,"畅通工程“通过省验收。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成立。各辖市加大城市建设投入,城区面貌发生了较大变化。重点中心镇建设步伐加快,村镇详规与村庄规划试戟进展顺利。进一步完善城乡基础设施。334省道泰兴绕城段、328国道姜堰绕城段、宁盐公路姜堰段、江平公路江都界至高港观音堂段等道路建成通车,宁启铁路泰州站加快建设。新建、改造农村公路1411公里。泰东河拓浚工程完成年度建设任务,里下河地区灾后重建应急工程竣工。农村水利建设在农民负担政策调整后继续保持良好的势头。500千伏泰兴至斗山变线路工程等一批重点电力设施建成投运。邮政、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也取得了新进展。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06.2亿元,增长32.8%。
社会事业协调发展,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继续实施“科教兴市”战略,成功举办“企业院校行”活动,全年组织实施省以上火炬、星火计划项目45项,新认定省级高新技术企业25家、高新技术产品51个,我市被评为全省科技进步先进市。加强人才高地建设,引进各类人才11629人。高等教育发展取得新突破,南京理工大学泰州科技学院、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挂牌成立并招收本科学生1096人,高教园区建设前期工作全面展开。基础教育教学水平不断提高,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提前通过省级验收。职业教育省级示范专业创建工作取得新成
★ VX:dadawk01 — 11 —
绩。市莲花学校新校区一期工程开工建设。出台《泰州市2004-2010年文化建设规划纲要》。成功举办市首届学术年会和纪念海军诞生55周年、梅兰芳诞辰110周年、央视空中剧院江苏泰州行等文化活动,提升了泰州知名度和影响力。城隍庙修缮工程竣工,光孝寺扩建工程进展顺利。《泰州年鉴》(2004卷)编辑出版。全市有线广播电视通村率达98%,城乡综合入户率达51.4%。泰州有线数字电视平台建成并投入试运行。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得到加强。市人民医院南院门急诊综合楼、市口腔医院综合楼竣工,高港区人民医院迁建工程顺利实施,市卫生监督所综合楼和市传染病医院一期工程开工建设。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通过国家认可。市体育中心一期工程交付使用。成功举办市第二届运动会。巩固计划生育成果,人口出生率稳定在较低水平。耕地保护和土地复垦整理力度加大,土地市场秩序治理整顿取得成效。认真做好征地补偿拖欠清理工作,积极推进被征地农民生活保障制度。扎实抓好违法排污企业整治、放射源清查工作,全市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指数在全省名列前茅。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年度工作完成。气象、防霖、史志档案、民族宗教、妇女儿童、老龄、残疾人等工作得到加强,质监、药监、工商管理和对台、外事、侨务在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中取得新成绩。城乡居民收入较大幅度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695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574元,分别增长13.8%和12.1%。年未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467.3亿元,比年初增长16.2%。加强就业再就业工作,全市城镇新增就业人员2.6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99万人,登记失业率为3.8%。市政府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再就业先进单位”。全面落实两个确保”和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全市退休人员医疗保险实现全覆盖,“金保工程”基本完文明城市、卫生城市、环保模范城市和园林城市创建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深入开展“富民为先、创业为本”主题宣传活动,激发了广大群众自主创业的热情。在全市青少年中广泛开展了“弘扬‘三创’精神,争当新一代泰州人”系列教育活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得到加强。组织开展文明社区(小区)、文明行业(单位)、文明村镇、文明家庭创建评比活动,推动创建工作向非公经济单位和工业园区拓展。加强国防教育,兵员征集、民兵预备役和双拥工作取得新成绩。重视人民防空事业,人防建设取得新进展。民主法制建设继续推进。自觉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市政协的民主监督,重视和发挥各民主X派、工商联、尤X派人士及群众团体的参政议政作用。建立健全联系市人大代表和市政协委员工作制度,认真办理代表建议和委员提案,满
— 12 — ★ VX:dadawk01
意(含基本满意)率为98.7%。全市第七届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进展顺利。编制《建设法治泰州实施纲要》。继续抓好“四五”普法教育,全民法制意识进一步提高。法律援助体系不断完善。信访工作进一步加强,建立了集中处理群体性事件联席会议制度,妥善解决了大植信访问题。民间矛盾纠纷“大调解”机制初步建立。“平安泰州”创建工作扎实推进,社会治安保持稳定,四市两区建成全省社会治安安全市(区)。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诚信泰州”建设取得新成效。按照“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实干型、廉洁型政府”的要求,进一步加强政府自身建设。积极打造学习型机关,提高公务员队伍素质。开展基层站所作风建设活动,加强行政效能监察,深化经济发展软环境建设。认真办好市长公开电话和市长信箱,了解社情民意。全面启动“221工程”,30个薄弱乡镇经济实现了稳步增长。机关于部结对帮扶城市贫困户活动取得新成效。在全省率先出台政府信息公开办法,政务公开工作取得新进展。电子政务建设逐步推开。严格执行廉政责任制,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工作进一步加强,征地拆迁中的不正之风和教育乱收费得到较好治理和纠正,查处违法违纪案件取得新进展。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政府各项工作取得的成绩,是在中共泰州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和支持下,全市人民团结拼搏、共同努力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各行各业的广大于部群众,向各民主X派、工商联和无X派爱国人士,向中央和省驻泰机构以及驻泰部队指战员、武警官兵和公安干警,向所有关心和支持泰州现代化建设的海内外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过去的一年,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不少问题。一是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有待逐步建立。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还没有实质性提高,农资价格涨幅较大,农民待续增收困难。二是服务业发展仍相对滞后。经济增长主要还是依靠投资拉动和工业支撑,服务业发展的速度和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三是利用外资的规模还不够大。虽然利用外资增长速度较快,但与周边地区相比总垦仍有一定差距,上亿美元的大项目仍然偏少。四是社会稳定工作压力较大。就业再就业形势仍较严峻,各种可能诱发不稳定的因素增多,给维护社会稳定带来新挑战。五是政府自身建设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政府职能转变还不适应发展的要求,依法行政能力需要进一步提高,等等。我们一定高度重视这些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 VX:dadawk01 — 13 —
二、2005年工作任务
各位代表,今年是全面贯彻X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进一步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一年,是推进力争“五年总赋翻番、八年全面小康”进程的关键之年,也是实施“十五”计划的最后一年。综观整个发展形势,我们面临着较多的发展机遇和有利条件。全球经济复苏态势趋于稳定,投资和贸易将更加活跃;我国经济景气上升周期延长,国内需求继续保持旺盛态势;长三角地区仍是国际资本和产业转移的重点地区,发展活力可望进一步增强;我市近年来推进大改革、大开放,持续大投入、大建设,其效应将进一步显现,经济快速增长的基础比较扎实;尤为重要的是,全市广大民众投资创业的热情不断高涨,必将为加快发展注入强大动力。同时,我们也应看到,世界经济环境变数较大,国内宏观调控继续加强,重要生产要素供给仍然较紧,将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一定影响。我们要审时度势、抢抓机遇,积极应对、克难求进,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深入贯彻X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市委二届八次全会的决策部署,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加快富民步伐,加快改革开放,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加快城市化进程,加快社会事业进步,协同推进“三个文明”建设,着力构建和谐社会,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今年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调控目标初步安排为:全市生产总值增
长12%以上,其中第一产业、第二产业、服务业增加值分别增长4%、15%和11.5%
以上;财政收入增长20%,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自营出口额增长18%;实际利用外资6亿美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8%;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4%以内。
按照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围绕实现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调
控目标,我们将着重做好五个方面的工作:
1 .坚持富民优先,努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把富民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始终不渝地促进民富,改善民生,保障民安,让人民群众从改革发展中得到更多实惠,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局面。
大力发展民营经济u围绕形成“铺天盖地”发展之势,广泛开展“创业之星”
— 14 — ★ VX:dadawk01
争创活动,激发全民创业热情;强化创业指导、培训和服务,认真落实鼓励民营经济加快发展的政策意见,支持民众创业实践。围绕形成“顶天立地”的规模企业群体,引导民营企业加快机制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不断增强市场竞争力;支持100家规模型、科技型、外向型、再就业型民营企业做大做强,培育一批全省乃至全国的“单打冠军”。围绕形成“组团扎堆”的特色经济板块,按照“产业集聚、区域集中、开发集约、能晕集合“思路,推动民营企业向工业规划发展区集结,培育一批企业集群和特色产业板块。
扩大农村劳务输出,实施“百万农民培训工程”,着力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劳务品牌;强化劳务交流协作、输出基地建设和骨干中介组织培育,进一步提高组织程度;完善市县乡劳务信息网络,实现输出信息的实时提供;积极提供法律服务和援助,保障外出劳务人员合法权益。
加强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把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千方百计扩大就业空间,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员2.2万人。注重发展就业容量大、吸纳能力强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和社区服务业,注重发挥民营经济、中小企业吸纳就业的作用;继续实施"153"创业培训工程,指导和引导自谋职业、自主创业;健全完善再就业援助制度,帮助“4050”失业人员、家庭双下岗人员以及特殊困难群体就业再就业;认真落实再就业扶持政策,扩大再就业小额贷款担保的受益面。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继续巩固“两个确保”和城乡低保,适时提高低保标准;制定出台对新办非公有制企业和灵活从业人员、困难群体参加社会保险给予补贴的政策,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落实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提高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保险参保率。健全社会保障基金监管机制,确保基金安全。实行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建立有利于计划生育的政策体系。继续发展社会救灾、救济、互助、福利等社会保障事业。
坚持为民多办实事。 把为民办实事作为政府的重要职责确保全市农村 “5+1”实事工程达到既定进度,继续为市区人民办好10件实事。加快定向销售经济适用房建设,完善土地征用、房屋拆迁程序和补偿机制,维护被征地农民和被拆迁户的切身利益。认真清理拖欠工程款和农民工工资,重视维护企业职工的合法权益。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入学机制,严厉查处教育乱收费和违规收取进城农民工子女入学费的行为。建立和完善大病救助基金正常增长机制,坚决纠正药品购销、医疗服务中的不正之风。重视解决社会弱势群体和因灾因病致贫家庭的生活困难,继续开展农村扶贫和城市结对帮
★ VX:dadawk01 — 15 —
扶工作。全面取消农业税,认真落实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和购买农机补贴政策。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建立食品、药品安全综合整治和长效管理机制,强化物价监控。继续实施“221工程”,扩大挂钩帮扶部门范围,认真落实各项帮扶政策措施,加快黄桥老区和里下河地区经济薄弱乡镇发展。
2 .突出沿江开发,增创对外开放优势。紧紧抓住国际资本和产业向长三角地区转移的机遇,把沿江作为扩大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促进开放型经济实现新跨越。
着力推进沿江开发。强化开放开发,进一步扩大对外招商,力争引进一批关联度大、带动性强、产业链长的基地型、龙头型、旗舰型项目,加快沿江化工、医药、机电、船舶、新材料等五大特色产业的发展。抓好联动开发,促进江阴经济开发区靖江园区的建设和发展。坚持可持续开发,严格沿江岸线、土地开发利用管理,重视沿江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努力实现资源的集约开发和可持续利用。扎实推进沿江重大项目建设,抓紧在建重大产业项目实施,抓好泰州电厂一期工程、离子膜烧碱、新扬子造船工程等10个第二批重大产业项目的开工建设,做好泰州过江通道前期工作,建成宁启铁路泰州站客站广场和通站道路,加快沿江高等级公路泰州段建设。
强力推进招商引资。把握国际资本和产业转移新趋势,积极利用港台资本、突出招引日韩客商、努力吸引欧美投资,力求在利用外资规模上取得新突破。抢抓服务业扩大对外开放新机遇,在抓好工业和农业、加快推进社会事业和基础设施对外招商的同时,力求服务业引资取得新突破。针对国家宏观调控新形势,更加注重高新技术项目招商,注重资源节约型、能源节约型、环保型项目招商,鼓励“零土地”招商和外商增资扩股。根据产业集群化发展新要求,注重产业链招商和基地型招商,重点招引机电、化工、医药等产业项目。精心组织好H韩招商会, 及早策划好第五届科技经贸洽谈会。 进一步提高招商组织程度,强化领导力度、招商队伍、引资责任和投资服务。全年新批超千万美元项目30个以上,争取引进超亿美元项目2-3个。
大力促进园区发展。把园区作为招商引资主阵地、产业集聚主载体、区域发展主板块来培育和建设,突出重点,有序推进,逐步形成布局合理、错位发展、特色鲜明的产业园区群。引导5个省级经济开发区和海陵工业园、高港科创园主攻大项目、大客商,实施大投入、大建设,增强产业集聚功能,发挥招商龙头作用;支持春兰、扬子江、陵光、梅兰、新浦、兴达等重点企业园区依托
— 16 — ★ VX:dadawk01
主导产业,推进配套、协作招商,加快建成集团式、集群式发展的产业集聚区;鼓励重点工业规划发展区走专业化、特色化、集约化发展之路,集结民资集中民企,加快形成地方特色经济板块。进一步创新园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深入开展“五比五赛”活动,促进园区加快发展。
努力扩大外贸出口。紧紧抓住世界贸易持续增长的机遇,加快转变外贸增长方式,保持外贸出口快速增长。加大市场开拓力度,优化出口产品结构,进一步扩大机电、纺织、服装等优势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积极申报国家医药出口基地,促进医药产品出口和产业发展。充分发挥海关保税物流中心作用,形成外贸进出口新平台。加强口岸建设,加大港口投入,打造泰州港品牌,建成泰州边防检查站,畅通快捷出口通道。认真落实出口退税政策,进一步改善外贸出口环境。继续实施“走出去”战略)鼓励企业境外投资,扶持企业开展境外加工贸易;做好“衔口型”外经公司注册登记和外经经营权申报工作,扩大对外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规模。重视和做好外事、侨务和对台工作。
3 .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又快又好发展。突出结构调整主线,着力转变
经济增长方式,提高发展的速度、质量和效益。
以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为抓手,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推进农业产业发展。在继续重点打造弱筋小麦产业的同时,着力抓好优质稻米、加工型蔬菜、银杏、畜禽、特色水产等优势产业,形成一批具有本地特色的农产品品牌;积极培育各类衣产品经营主体和专业合作组织,探索联合分散生产的农民走向市场的途径,实现农业的企业化生产经营;完善和落实相关政策,大力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加快形成龙头企业集群;继续加大力度,改进和加强农业招商引资工作,争取实际利用“三资”18亿元;抓好市农业开发区建设,逐步发挥载体和龙头作用;推进农业服务体系改革和建设,强化农业服务功能,抓好动植物疫病防治,保障农产品生产安全;依法、自愿、有偿地流转衣村土地承包权,促进适度规模经营。
以新型工业化为方向,推动工业集约高效发展。继续优化产业结构、增加有效投入、培育规模企业、实施名牌战略、深化企业改革,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积极运用高新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重点抓好30个年销售过亿元重点新产品培育和开发,进一步壮大机电、化工、医药、冶金、船舶、纺织服装及新材料等六大支柱产业;坚持增加投量与优化投向、加快投速与注重投效的有机统一,注重强化对节地型、节能型、
★ VX:dadawk01 — 17 —
节材型和循环经济型项目的支持,突出抓好40个投入亿元以上重大技改项目开工建设,全年技改投入确保完成200亿元;继续实施“2211工程”,引导30强企业注重内涵发展,转变增长方式,扩大规模、增强实力;继续实施品牌战略,开展争创名牌产品和驰名商标活动,全年新增省级以上名牌产品16个;巩固和扩大市(区)属工贸企业“三置换一保障”改革成果,促进股权合理流动,深化企业内部改革,积极争取上市,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进一步加大建筑业改革改制、资源整合和市场开拓力度,推动我市由建筑大市向建筑强市迈进。全年建筑业施工总产值增长15%以上。
以拓展发展空间为关键,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抓住宏观经济政策鼓励扶待服务业发展的有利时机,促进传统服务业改造提升,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步伐。加强重点市场、大型超市和特色街区建设,大力发展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等新兴业态,进一步提升商贸流通业发展水平。依托港口、重点开发园区和大型商贸市场,加快综合物流园区和专业物流中心建设,推进现代物流业加快发展。规范房地产业市场,活跃住房二级市场和租赁市场,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强化政策扶持引导,加快社区服务业发展。优先发展旅游业,抓紧编制全市旅游业发展规划,继续推进环城河风景区和滚湖风景区建设,注重发掘和整合旅游资源,积极开展争创国家级、省级旅游品牌活动,继续推进保险、信息和中介服务业、文化和体育产业加快发展。进一步规范税收征管,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增强调节和保障功能。注重化解乡镇财政风险,逐步解决部分乡镇财政运转困难的问题。引导各商业银行调整信贷结构,优化信贷投向,强化对经济发展的信贷支持。
4 .统筹城乡建设,进一步改善区域发展环境。加快中心城市、城乡基础设
施和生态环境建设,构建城乡联动、跨越发展新平台。
加快中心城市建设9遵循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坚持年度建设与三年纲要实施相结合,新区建设与老城改造相结合,完善功能与提升形象相结合,围绕“出精品、出亮点、出形象”着力推进重大工程、重点地区重要路段建设,全年中心城市建设投资力争完成60亿元。突出抓好文化中心、泰高路扩建披子街商业中心、铁塔广场等十大重点工程,进一步提升城市形象;健全完善决策、融资、实施、偿{责监督五大机制,充分发挥城投公司投融资平台作用,进一步提升城市经营水平;继续推行综合执法,加大建设施工环境专项整治、违章建筑拆除工作力度,进一步提高城市管理绩效。坚持把文化建设渗透到城市规划、建
— 18 — ★ VX:dadawk01
设和管理的全过程,不断提升城市建设品位。按照“一大四中”的城市发展格局,引导各辖市完善城区规划,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城市管理,进一步提升城市发展水平。全年四市城区建设投资力争完成70亿元。继续抓好重点中心镇规划和建设,促进人口和产业集聚,培育一批戴南、张郭、黄桥式新型城镇。
进一步完善城乡基础设施。按照适度超前、突出重点、城乡一体、配套完善的要求,加快城乡基础设施网络化、现代化进程。年内姜八公路泰兴段、高兴东公路兴化南绕城段建成通车,新建、改造农村公路1300公里。继续抓好防汛抗旱、区域骨干水利工程和农村河道疏浚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启动泰东河姜堰段河道拓浚工程,完成草河、城南河等河道清淤活水。加强城乡电网建设,完成双墩变、田河变建设和顾庄变扩建工程,开工建设泰兴变2号主变和王石、唐子输变电工程。完善信息基础设施,实施电信、移动、联通网络扩容工程。
加强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组织实施《泰州生态市建设总体规划》,加快建设“蓝天、碧水、绿色、洁静”的生态城市。严格执行控制大气污染的有关规定,进一步净化城市空气;加强城市污水收集处理,抓好长江、里下河水污染防治;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建设绿色城市、绿色企业、绿色家园,打造“绿色泰州”;治理城市噪音,提高声环境质量。积极推行清洁生产,推广使用清洁能源,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强化环境监控和环保管理,坚决制止高污染项目。开展生态建设争创活动,建成市级以上环境优美乡镇4个、生态村10个。继续实行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促进可持续发展。
5 .注重协调发展,着力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在促进经济又快又好发展的同
时,重视社会协调发展,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
加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切实加强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加快高新技术产品研制和开发,培育高新技术企业,重视知识产权保护,争创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创新人才引进、培育和使用机制,建设人才高地。继续巩固提高“普九”成果,大力发展高中阶段教育和高等教育,重视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全面启动中小学教育信息化“校校通”工程,建成市莲花学校新校区一期l程,加快高教园区建设步伐,扩大南京理工大学泰州科技学院、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招生规模。促进民办教育规范、健康发展。贯彻文化建设规划纲要,启动实施泰州市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抓好光孝寺续建,修复扬郡试院。继续推进有线广播电视进村入户,完善有线数字电视平台。进一步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完成市卫生监督所综合楼建设和市传染病医院一期工程,开工建设市人民医院
★ VX:dadawk01 — 19 —
南院病房楼,组建市急救中心。继续推进区域供水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人口素质,进一步提升计划生育科学管理和优质服务水平。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发展体育事业。承办好全国十运会泰州赛区比赛。完成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年度任务。继续发展史志档案、社会科学、新闻、科普、气象、防震、慈善等事业,做好妇女儿堂、老龄、残疾人等工作。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扎实推进中心城市“五城同创”,巩固“双拥”创建成果,力争通过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先进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省级园林城市验收。认真抓好”四市联创",泰兴市同步实现“五城同创”阶段性目标,靖江、姜堰、兴化三市争创省级文明城市。启动“小康示范村”、“现代化示范村”创建活动,提升村级管理水平。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打造“诚信泰州”。切实做好国防教育、民兵预备役、兵员征集和双拥工作。完成市人防指挥所建设。
加强民主法制建设。自觉接受同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的监督,支持人民政协履行ZZ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主动听取各民主X派、工商联、尤X派人士以及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众团体的意见和建议。加强与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联系,认真办理代表建议和委员提案。进一步健全基层民主制度,突出抓好社区建设,加强社区自治管理,构建管理有序、文明祥和的新型社区。扎实推进“法制泰州”建设。继续开展“四五”普法教育,大力发展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事业,不断完善“大调解”工作机制。加强行政执法监督,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强化信访工作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及时、有效地处置和化解各种社会矛盾。完善各类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依法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构建长效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平安泰州”。切实抓好安全生产,防止重特大事故发生。
三、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以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进一步加
强政府自身建设,努力建设“为民、务实、清廉”政府。
1.加强能力建设,提升施政水平。把加强学习作为提升能力的重要抓手,深入开展学习型机关、学习型班子、学习型干部创建活动,强化知识培训、能力培训和综合素质培训,引导全体公务员加强学习,博求新知,增长才干。把加强调查研究作为提升能力的重要环节,结合“十一五”规划的编制,深入研究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进一步增强政府工作的系统性和前瞻性。把实
— 20 — ★ VX:dadawk01
践创新作为提升能力的核心,力求在三个方面取得新进步:引导各类经济主体主动适应宏观调控,着力化解经济紧运行中的矛盾和问题,切实加强和改善对企业、项目和投资的服务,优化经济发展软环境,努力在提升服务发展能力上取得新进步;强化对重点经济指标、重点企业发展和重点工程建设进展情况的监测,把握好政策调节的增量导向、科技导向、集约导向和民生导向,坚持财政资金、用地计划、能源供应、信贷投入向重点区域重点产业倾斜,努力在提升调节经济能力上取得新进步;以“411工程”为总抓手,进一步完善沿江开发、招商引资、全民创业、工业强市、城市建设等重点工作推进机制,健全组织体系,落实工作责任,努力在提升组织推进能力上取得新进步。
2 .转变政府职能,改善行政管理。继续抓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完成市、县政府部分机构改革任务;加快推进经营性服务类事业单位以“三置换一保障”为核心的改制工作,确保完成改革任务;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简政放权,扩大集中审批范围,加强市行政服务中心建设。切实转变政府管理职能,在继续加强经济调节和市场监管的同时,更加重视社会管理,建立健全各种应急机制和体系,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更加重视公共服务,构建公共财政,完善公共设施,增加公共产品的供给。进一步改进行政管理,完善科学民主决策机制,健全重大问题集体决策制度和专家咨询制度,实行社会公示和社会听证制度;坚持依法行政,努力建设法治政府,严格按照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侵权要赔偿;扩大政务公开,试行网上审批,加快电子政务建设,为群众提供公开、透明、高效服务。
3 .大兴求实之风,狠抓工作落实。大力弘扬实干精神,努力形成求实、务实、落实的良好作风。坚持以正确的政绩观抓落实,重实际、鼓实劲,出实招、求实效,使各项工作经得起实践的检验、群众的检验和历史的检验;坚持领导带头抓落实,把主要时间和精力放在重点工作、重大项目和重要活动上,充分发挥领导在抓落实中的核心和表率作用;坚持顶真碰硬抓落实,直面具体矛盾、落实具体措施、解决具体问题确保政策措施落实到位、工作-抓到底;坚持凝聚合力抓落实,加强部门、地区之间的协调沟通,严肃政务纪律,努力形成政令畅通、协同推进的工作格局;坚持严格考评促落实,强化目标管理,强化效能监察,强化责任追究,确保目标分解到位、压力传递到位、工作落实到位。
4 .坚持从严治政,树立清廉形象。认真落实廉政建设责任制,确保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教育和引导政府机关全体工作人员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
★ VX:dadawk01 — 21 —
价值观和权利观、地位观、利益观,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时刻牢记“两个务必”要求,筑牛拒脱防变的思想防线,、加强制度建设,用制度规范权力运行、约束公务员从政行为,努力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坚持内部监督与外部监督相结合、行政监督与法律监酱相结合、组织监督与群众监督相结合,健全完善权力运行监督体系,加大执纪执法力度,深化纠风和专项治现工作,从严整治政风、们风,树立清正廉洁的政府形象。
各位代表,新的形势催人奋进,新的事业任重道远。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X中央周围,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牢固树立和认具落实科学发展观,在中共泰州市委的领导下,紧紧依熊全市人民,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励精图治,扎实工作,为完成全年各项目标任务,推进全市力争“五年总量翻番、八年全面小康”进程而不懈奋斗!
— 22 — ★ VX:dadawk01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两个率先的实践
(2006年10月5日)
2001年召开的省第十次X代会确立了江苏跨入新世纪的发展目标和战略。
一来,在省委的正确领导下,全省上下解放思想,齐心协力,会 开 拓 创新,扎实工作,经济取得新的跨越,社会保持和谐稳定,各项工作都开创了新局面、取得了新经验。
一、省第十次X代会以来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成就和经验
过去的5年,全省上下牢牢抓住本世纪初的重大战略机遇期,全面实践“三个代表”,全力推进“两个率先”,自觉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谋求新发展,可以说在江苏的发展历史上创造了又一个黄金期。具体可以用四个“新”来概括。
一是紧紧把握发展主旋律,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过去的5年,江苏以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000美元为标志,经济社会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2005年地区生产总值超过1.8万亿元, 2006年将超2万亿元,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将达到3500美元。
二是积极创新发展理念,走出江苏发展新路子。为谋求江苏的新发展,省委积极探索江苏发展新路,强化江苏发展特色,从注重发展的全面协调,到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从富民优先目标的提出,到制定“321”(即人均GDP3000美元、城镇居民人均收入2000美元、农民人均收入1000美元)为核心指标的全面小康指标体系;从坚持“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理念,到实行“富民优先、科教优先、环保优先、节约优先”的发展方针;从“四沿”(沿沪宁线高新技术产业带、沿江开发、沿东陇海线开发、沿海开发)发展战略,到苏南苏中苏北三大区域发展定位;从沿江大开发的兴起,到促进苏北发展的“产业、财政、科技、劳动力四项转移”,以及“创业、创新、创优”这一富有时代特征和江苏特色的“三创”精神。江苏的发展路子更加明确、发展特色更加鲜明。
三是不断提高执政水平,驾驭发展能力经受新考验。过去的5年,我们面临了各种挑战和考验,遭遇了非典的袭击,经受过洪涝灾害的侵犯,遇到过国家加强宏观调控的考验,省委带领全省人民沉着应对,没有因为自然灾害的袭击而减缓发展速度,没有因为宏观环境的变化而打乱发展步伐。
★ VX:dadawk01 — 23 —
四是不断调整价值取向,和谐江苏呈现新气象。过去的5年,江苏坚持以人为本,把发展经济与善待百姓统一起来,让全省人民从改革发展中得到更多的实惠,5年中全省城乡毛 居民收入分别增长12.6%和8.0%。
过去的5年,7000多万江苏人民在省委的带领下,大胆探索和实践符合江苏
实际的发展战略,在加快实现“两个率先”的过程中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紧紧围绕新的发展路径,努力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以坚持发展为主题,引导各地区将发展转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轨道上来,以结构调整为主线,推进经济又快又好发展。
紧紧围绕新的目标内涵,将“富民”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提出了富民优先的发展方针,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鲜明导向、作为深化“两个率先”战略目标的具体部署、作为构建和谐江苏的坚实基础。
紧紧围绕新的人文精神,使“三创”精神成为江苏新一轮发展的强劲动力。围绕鼓励全省上下勇于创新、奋勇争先,提出了符合江苏人文特征、激发全省干群发展热情的创业、创新、创优的“三创”精神。
紧紧围绕新的开放视角,把江苏的产业发展定位于国际经济大舞台。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谋划江苏未来的经济发展,把“引进来”和“走出去”结合起来,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使江苏经济国际化战略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相得益彰。
紧紧围绕新的联动机制,创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有效方法。着重围绕“四沿”开发,加强对三大区域分类指导,强化利用跨区域经济纽带促进共同发展。用城乡统筹的办法突出抓好“三农”问题,以工业化致富农民、以城市化带动农村、以产业化提升农业,江苏城乡发展的差距在全国最小,创造出了昆山、华西等县乡一级发展的先进典型和先进经验。
紧紧围绕新的执政理念,不断提高X政干部的整体素质。把干部队伍建设放在重要位置,高度重视干部队伍的培养,着力培养和造就思路宽、眼界宽、胸襟宽的“三宽型”干部。
二、今后5年江苏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举措
今后5年,是全省总体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苏南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决战阶段。江苏的核心战略任务,就是实现经济社会又快又好的发展。在发展路径选择上,必须紧紧围绕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改革创新和提升开放为动力,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合理规划布
— 24 — ★ VX:dadawk01
局生产力,实现快速率先发展、集聚集约发展、环保和谐发展。在具体战略部署上,要努力做到六个“更加突出”:更加突出富民优先导向。目前,从全面小康指标看,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标是难点,按照标准,全省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到2010年要达到8000元。如果以2005年为基数,农民人均纯收入平均每年要增长8.7%,高于前5年平均8.0%的增速。因此,要紧紧围绕全面小康指标中居民收入这一核心指标,千方百计增加城乡居民收入,不能让居民收入拖延全面小康的进程。要实现这一目标,重点是突出抓好农民增收。更加突出科技创新动力。自主创新是支持经济增长的源动力,是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途径。今后5年,要重点抓好三个方面:一是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自主创新体系。二是加强科技创新创业平台建设。三是积极营造有利于企业创新的环境。
更加突出科学发展路径。科学发展是江苏实现率先发展的新动力,同时也是当前破解要素制约、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路径。重点抓好三条:一是在区域功迎能上,进一步优化空间布局,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省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合理划分并逐步形成优化十一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主体功能区,努力形成功能定位清晰、发展导向明确的区域开X发格局。二是在产业布局上,继续推进“四沿”产业带会建设。三是在产业发展上,加快节约型产业体系建设,提高资源利用水平,促进社会生产的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益。
更加突出产业层次提升。近年来江苏高新技术产业虽然发展较快,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品牌偏少,核心技术主要依赖进口。当前世界经济,一方面是全球资源性产品短缺, 一方面是部分产品世界范围内产能过剩。 今后5年,江苏经济发展最大的机遇就在于能否顺应这一趋势,加快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产业优化升级。要实现这一目标,未来5年我们工作的着力点就是把推进新型工业化,继续作为江苏未来发展的第一方略。一是推进江苏工业的规模化发展。二是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三是加速发展现代服务业。
更加突出区域统筹发展。促进不同区域共同发展是我省“两个率先”的必由之路。苏南是江苏发展的排头兵,今后5年要继续促进苏南领先发展、率先发展、协调发展,全面提升竞争力,在全省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苏中要在沿江开发的带动下,加快成为江苏新一轮发展的重要推动力,着力形成产业发展的新优势。苏北要加快跨越式发展,做大做强特色产业,努力做大经济总量,重点是推进工业化进程,同时要加快县域经济的发展。
★ VX:dadawk01 — 25 —
更加突出和谐社会建设。促进社会和谐,是“十一五”发展的重要目标,也是顺利实现“两个率先”的重要保证。今后5年,要按照统筹发展、兼顾利益、重在建设的要求,从解决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现实问题入手,进一步加大社会事业投入,扎实有效地推进和谐社会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这就需要充分调动和激发人民群众的“三创”积极性,妥善解决好人民内部矛盾,合理协调各种利益关系,既要运用经济手段,又要注重法律手段,依法保护在改革发展中创造和积累起来的财富及其财富的合法拥有者,努力让发展成果惠及全省人民。
— 26 — ★ VX:dadawk01
大力推进信息化 促进江苏产业结构优化升级(2007年1月1日)
信息化是全球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也是当今世界的一个显著特征。X的十七大报告在论述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时,首次将“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扩展为“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信息化被提到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表明了我们X对当今时代发展特征的清醒认识和准确把握,信息化已经被定位为覆盖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战略。江苏必须深刻认识信息化是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战略举措,按照十七大要求,大力推进信息化,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为“全面达小康,建设新江苏”战略目标的实现奠定坚实基础。
一、充分认识推进信息化是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战略举措
(一)推进信息化是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的必然选择
新型工业化与信息化的紧密结合,是现代经济的一个显著特点。提高经济社会的信息化水平,是加速推进全省新型工业化进程的重大战略举措。当今世界,以信息技术为主要标志的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以计算机、通信、软件、电子商务为核心的信息产业革命正迅速改变传统产业和整个经济的面貌,推动着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的转变。据业界人士分析,互联网技术、信息技术正在酝酿着一场新的革命,以下一代互联网和下一代移通信技术为代表,不仅将给信息技术、互联网的发展带来深刻影响,而且对人类生活方式也会带来难以预测的影响。在这样一场深刻的技术变革当中,必须在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上先人一步,才能抢占科技、产业和经济的制高点。我们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就是要积极顺应世界经济科技发展的这一潮流,牢牢把握住整个经济科技发展的信息化趋势,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大力推进信息化与新型工业化的融合。
(二)推进信息化是我省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有力引擎
信息技术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具有高度的创新性、渗透性和倍增性。我们要在较短时间内走完西方发达国家200多年的发展道路,就必须运用信息技术改造和提升农业、工业、服务业等传统产业,加速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的信息化。从我省来看,信息科技是江苏的优势。我省信息科技整体水平居全国前列,有些科技成果在全国乃至国内外具有较大影响。信息产业已成为我省制造业第一大支柱产业,充分利用我省的优势,用信息技术推动
★ VX:dadawk01 — 27 —
产业的自动化、智能化和网络化,不断提升各产业的优化升级是我省的必然选
择。
(三)推进信息化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现实途径
信息技术能够促进传统产业的分化和替代,实现传统产业的升级换代,从而带动经济结构调整,促使经济发展方式从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益、低质量的粗放型增长,转变为高速度、高效益、低投人、低消耗的集约型增长。目前,我省传统产业比重仍然较大,这既是我们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也是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重新焕发传统产业生机的潜力所在。我们一定要从全省产业发展实际出发,利用信息技术的扩张性、渗透性等特点,以信息化主导传统产业的发展,推动信息化与传统产业的互动、互补,带动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加快建立以高端化、集群化、集约化和生态化为特征的新型产业体系。
二、江苏信息化建设不断发展生机勃勃
(一)信息基础设施日趋完善。
江苏省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和通信业处于国内领先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