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中国财经报/2024 年/5 月/30 日/第 001 版
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 加快推动建立现代财政制度
——访广东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张虎
本报记者 齐小乎
广东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先行地、试验田,始终坚持高质量发展战略,坚决承担起经济大省勇挑大梁的责任。广东财政持续深化改革,努力为广东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走在前列提供坚实的财力保障。
X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见文件印发以来,广东省财政认真贯彻落实意见精神,推进三轮预算管理制度改革,以提质、降本、增效为导向,向内挖潜,打破资金固化,加大资源统筹,增加调控空间。出台全国第一个绩效指标库,率先推动绩效评价结果与预算安排挂钩,开展部门核心指标体系建设⋯⋯持续以改革的办法推进财政管理法制化、科学化、标准化、规范化,多项工作都走在全国前列,加力保障省委“ 1310” 具体部署各项政策任务落地见效。近日,本报记者就广东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有关情况采访了广东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张虎。
记者:广东率先推进预算绩效管理改革的主要背景是什么?主要做法有哪些?改革取得了什
么样的成绩?
张虎: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科学的财税体制是优化资源配置、维护市场统一、促进社会公平、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制度保障。在去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专门强调要用好财政政策空间,提高财政资金效益和政策效果,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强化国家重大战略任务保障。财政部部长蓝佛安在全国财政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坚持预算和绩效管理一体化,将预算绩效管理由树立理念、搭建框架、拓围扩面,向夯实基础、突出重点、提质增效转变。广东省委、省政府坚决贯彻X中央、总书记决策部署,认真落实财政部工作要求,深入实施省委“ 1310” 具体部署,牢牢把握经济财政形势变化,锚定“ 走在前列”总目标,将实施预算绩效管理作为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建立健全现代预算制度的重要内容,积极谋划、稳步推进,推动预算绩效理念深入人心,促进财政资金聚力聚效,不断提高公共服务供给质量。重点抓好三方面工作实现“ 三个转变”:
一是变革预算绩效管理理念,实现从“ 先排钱再谋事” 到“ 先谋事再排钱” 的转变。我们将落实X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作为预算安排的首要任务,坚持“ 先定事项再议经费、先有项目后有预算、先有预算再有执行、没有预算不得支出”,大力推动提高年初预算到位率,大幅压缩代编预算,将预算细化到可执行的具体项目。
推动编早编细编实年度预算,源头强化绩效导向,彻底纠正个别单位“ 划标准要钱、报项目分钱、不问效花钱” 的粗放式预算管理模式,正确处理好事和钱的关系,进一步强化预算对落实X和国家重大政策的保障能力,实现公共资源和政策目标有效匹配。
二是推进预算绩效深度融合,实现从“ 两张皮” 到“ 一体化” 的转变。坚持将绩效理念和要求贯穿预算管理全过程,着力解决“ 两张皮” 的问题。一方面,在制度建设上推进一体化。先后制定出台开展事前绩效评审、加强绩效目标管理、绩效“ 双监控”、实施绩效评价、强化绩效评价结果应用等绩效管理制度办法,配套制定一系列业务管理规范,形成“ 1+5+N” 制度体系,推动建立“ 预算编制有目标、预算执行有监控、预算完成有评价、评价结果有反馈、反馈结果有应用” 的全链条机制。另一方面,在管理上落实一体化。将绩效要求嵌入预算编制、执行、监督各个环节,明确各方绩效管理职责和主体责任,加强对市县基层的政策指引,形成上下协调、部门联动、层层抓落实的工作责任制。
第 1 页 共 3 页
三是健全激励约束机制,实现从“ 要我有绩效” 到“ 我要有绩效” 的转变。预算绩效管理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财政资源的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要求我们更加注重结果导向、强调成本效益、硬化责任约束。一方面,扭住绩效评价这个“ 牛鼻子”。通过建立全过程跟踪机制、报告点评机制、第三方评价监督和考核机制等有效措施,不仅关注预算资金的直接产出和效果,更注重宏观政策目标的实现, 切实提高绩效评价在衡量和检验资金效益中的专业性和公信力。 另一方面,推动绩效评价结果“ 真应用”。对通过绩效评价发现的支出进度差、资金结存较多、使用效果不好、发现问题多的项目资金,该扣减的扣减、该取消的取消、该调整的调整。通过绩效评价结果与预算安排和政策调整挂钩,源头压缩无效、低效支出,真正打破预算资金分配的固化格局,增强预算统筹能力。
改革实施以来,预算绩效管理各项工作扎实推进,“ 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 的管财理念成为基本共识,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基本建立,广东财政管理工作考核连续 4 年获得国务院督查激励,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连续 5 年获得财政部先进表彰,县级财政管理绩效考核连续 3 年获得全国第一。一是财政支出结构进一步优化,全省民生类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的比重稳定在七成,2023 年超过 1.3 万亿元。省级八成以上财力用于落实重大战略任务,有力有效服务保障“ 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高质量建设制造强省、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等重点工作落地落实。二是财政管理效能进一步提升,省级年初预算到位率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