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天津日报/2024 年/5 月/30 日/第 010 版乡村振兴
农田染新绿 村庄亦景区
津南区双桥河镇坚定不移走好乡村全面振兴之路
本报记者 徐丽
眼下,行走在津南区双桥河镇,农业生产高质高效、乡村环境宜居宜业、农民生活富裕,一
幅“ 村美、人和、共富” 的和美乡村新画卷徐徐铺开。
近年来,双桥河镇扎实推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坚定不移走好乡村全
面振兴之路。
乡村披“ 绿装”农户生产忙
农田处处染新绿,水稻插秧正当时。日前,津南区双桥河镇小营盘村农田中一派生机勃勃的
景象,当地农户正抢抓农时,积极开展水稻插秧工作,为一年一度的水稻大丰收奠定坚实的基础。
走进小营盘村连片种植的水稻田,三台插秧机在田地中穿梭,伴随着轰鸣的机器声,秧苗从
秧盘上滑落,整齐地插入肥沃的水田中。
“ 今年我种了 1100 多亩地,品种主要是金稻 919 和津育粳 22。” 联民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王连敏介绍,机械化种植大大加快了插秧速度,预计一周内就可以完成全部插秧工作。
王连敏是津南区的水稻种植大户,今年是他种植小站稻的第七个年头。 “ 这几年,随着小站稻振兴计划的推进,灌溉小站稻的主要水源——马厂减河的水质也越来越好,为稻米的生长提供了更好的灌溉条件。”
顺着王连敏手指的方向,可以看到几个红顶白墙的泵站。“ 得益于津南区农业农村委的支持,合作社的基础设施得到了显著改善。 他们不仅帮助村里修建了四个泵站, 确保灌溉系统有效运行,还修建了公路,方便水稻运输。 ” 王连敏说,农科院科技人员还经常向合作社推荐水稻新品种,为未来的种植提供了更多选择。
据了解,今年双桥河镇粮食作物种植面积有 3300 多亩,其中小站稻种植面积 2000 多亩,约占整个粮食种植面积的 60%。联民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是该镇小站稻种植主产区之一,占全镇种植面积的一半以上。
双桥河镇农业农村事务服务中心相关工作人员介绍: “ 除了小营盘,我们镇还有西官房、西泥沽、闫家圈、柴庄子、东泥沽等小站稻种植区,目前全镇水稻插秧工作基本完成。我们将不断优化农田生态环境,推动农业生产方式转型升级,提高粮食产量和品质。”
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首要任务。随着南美白对虾投放
季的到来,津南区各农业生产基地抢抓晴好天气,拉开了“ 水上夏耕” 的序幕。
在双桥河镇西泥沽村俊东伟业合作社养殖基地内,一辆满载虾苗的运输车停靠在门口,养殖
户们相互配合,小心翼翼地将 120 万尾虾苗转移到“ 新家”。
该合作社 2024 年依旧选用了抗病性强、适宜北方高密度养殖的“ 海壹” 5A 种苗。投放前,养殖基地工作人员进行了水塘增氧、塘底清淤等工作,为虾苗营造了良好的生长环境。养殖基地负责人张广富介绍:“ 虾苗投放后,我们每周都会安排专业人员跟踪检测,包括对水质的 pH 值、氨氮、亚盐的检测和对虾苗的两项细菌、两项病毒检测。”
近年来,双桥河镇大力发展生态渔业,南美白对虾养殖面积已有 1042.77 亩。据了解,南美白对虾预计在中秋节前后集中上市销售,届时将大大丰富百姓的餐桌。
第 1 页 共 3 页
闲置房变民宿
强产业促振兴
走出地铁站后不久,便能抵达一处宁静的村落,享受一次简单而便捷的乡村休闲游。今年,
这种便利让市民在城市生活与乡村宁静之间,仅仅是一段地铁行程。
双桥河镇孙庄子村紧邻天津大道和地铁 1 号线双桥河站,国展大道直通村口,距国家会展中心(天津)4 公里。村庄被海河、海河故道及双桥河环绕,被绿屏· 双桥河湾、咸水沽湾包围,水域和绿意相得益彰。
当前,“ 沽水· 孙庄” 民宿项目正如火如荼地建设中,“ 一宅一特色、一村一风格、一区一主题”,老旧的民房被以旧修旧,并融入当代艺术元素,中西合璧,让游客感受到津南民风和乡愁的融合。除民宿外,同时还兼有咖啡厅、餐厅、多功能厅,可举办各类小型团队活动及艺术活动。
“ 孙庄子村乡村振兴项目正在打造核心区‘ 7+3+1’ ,即打造 7 栋民宿、3 处公建、1 处艺术工作室,先试先动、成型展示、总结经验,为推进后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