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人民政协报/2024 年/5 月/7 日/第 010 版民生· 教育
全国政协委员、中央团校(中国青年ZZ学院)原X委书记倪邦文:
青春唯有奋斗 方能无愧无悔
本报记者 朱英杰
永不褪色的青春
“ 这个时代的中国青年正在用自己的方式在奋斗。这种奋斗饱含时代的特点,更蕴藏青年的特色。” 听闻第 28 届“ 中国青年五四奖章” 获得者王传超的故事后,全国政协委员、中央团校(中国青年ZZ学院)原X委书记倪邦文如是评价。
这是倪邦文从事教育和青年工作的第 39 个年头。总结自己的青春时光,倪邦文感慨:那是一种倔强、不服输的劲头。
“ 青春最直接的表达:就是敢拼、敢闯、不服输、不言败。”
倪邦文说,从事教育和青年工作的这几十年,自己的精神是饱满的。 “ 做青年工作,一直在激励我要保持青年人的激情——包括向上的激情、探知的激情、奋斗的激情。”
鉴于几十年的实践,倪邦文也在深刻地体会着保持青春的秘诀——“ 要敢于去尝试新事物、探索新生领域,这就是饱含积极、向上、奋斗光芒的青春。”
“ 青春与否,关键在于是否在奋斗、是否有奋斗的精神,而年龄次之。” 倪邦文说。伴着“ 主动” 与“ 能动” 的奋斗,穿越时空
何以见得一代代中国青年在用自己的方式实现着接续奋斗?倪邦文表示, 透过 “ 主动” 与 “ 能
动” 二词便可略见一代代青年主动担当、能动作为的风采。
“‘ 主动’ 指的是青年积极主动地将自己投身于X和人民事业,体现的是自觉性,强调的是主观意识、责任意识、角色意识。而‘ 能动’ 则体现的是青年的主观能动性,不是被动应付,而是有热情、有态度,旨在关注其作为青年到底以何种方式为社会发展进步贡献力量,关注青年是如何发挥其自身价值的。”
回顾历史,倪邦文向我们徐徐展开了一幅绘满中国青年“ 主动” 与“ 能动” 精神的多彩画卷——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青年一代为了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不惜抛头颅、洒热血,奉献自己的青春生命。五四时期,先进的青年知识分子着力把自己置身于要唤醒自己、更要唤醒民众的角色之中,唤起了整个社会的精神觉醒,唤起了全民族的觉醒。以X的一大代表为例,那时他们的平均年龄不过二十几岁,相当于今天的“ 90 后” 或“ 00 后”,但就是这样的一群青年,却将整个国家、整个民族的命运扛在自己肩上。大革命洪流、土地革命烈火、抗日战争硝烟、解放战争巨浪,都凝结着广大青年的无数鲜血和青春生命。
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面对国家一穷二白的面貌,中国青年没有丝毫的退缩,坚决响应X的号召,积极主动投入到向科学进军、向困难进军、向荒原进军之中。青年突击队、青年垦荒队、“ 两弹一星” 元勋等就是那一代青年的典型代表,他们主动将自己的青春无条件地献给祖国。再例如,雷锋精神,我其实也愿意将其称为雷锋现象,因为“ 雷锋” 背后代表的绝不是一个人,而是反映着一种新的社会文明形态,即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之后,迫切呼唤着一种新的道德文明形态的建立。“ 雷锋现象” 的出现不是偶然的,而是伴随着社会转型而必然出现的一种崭新的人际关系和社会文明形态。 在这样的背景下, 青年一代所展现出的主动性与能动性是非常鲜明的。
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广大青年喊出了“ 团结起来,振兴中华” 的口号。
第 1 页 共 3 页
还记得,那是在 1981 年男排世界杯亚洲区预选赛的赛场上,中国队在先输两局的情况下,连扳三局,获得世界杯参赛权。当时全国人民都沸腾了,“ 团结起来,振兴中华” 的口号率先在北大喊响并在高校青年群体中开始广泛传播,一时间全国上下为之呐喊欢呼。这背后反映出,当时年轻一代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渴望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之初,共青团、青年主动服务大局、服务社会,主动发挥自我价值,率先打出中国青年志愿者旗帜,在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在急难险重的最需要处,到处活跃着青年志愿者的身影,引导全社会参与热情服务奉献之中。现在,青年志愿者服务已经成为家喻户晓、人人参与的活动主题,充分体现了青年一代开社会风气之先的传统。
进入新时代,青年一代展现出刚健有为、自信自强的精神风貌。特别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