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金融时报/2024 年/5 月/9 日/第 009 版农村金融
从业务结构到组织架构优化
中小银行应更主动应对净息差下滑和经营压力
宋珏遐
随着上市银行年报陆续发布,银行机构净息差变化情况再度引发关注。据记者不完全统计,不同于往年,A 股上市银行在 2023 年几乎全部呈现净息差同比下降,其中,有一半以上银行机构净息差降到 1.8%以下。与此同时,4 月份以来,中小银行存款利率密集补降现象再度出现,本次下调存款利率的背景是银行业净息差进一步收窄——来自国家金融监管总局的数据显示,2023年四季度,我国商业银行总体净息差水平已进一步降至 1.69%,较上年同期下降 0.22 个百分点。
在经历了近年来存贷款利率交替下调后,行业内已逐渐对低利率、低息差常态化的预期达成共识.并且,银行机构也在实际业务中认识到,由于存款定期化趋势加深,单纯降低存款利率已很难实现维持净息差水平的目标,特别是对于业务结构受服务辖区情况影响较大的中小银行机构而言,单纯调整利率很难将实际付息率和净息差调整至理想状态。
对于银行净利润增速下降和净息差下滑的现象,早在去年,人民银行就在《2023 年第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 专栏中进行了探讨, 并强调 “ 允许银行通过合理方式维持自身稳健经营”,这对银行机构管理息差指标提供了指导——不同机构应当根据自身定位、潜在客群结构、业务发展需要等情况调整自身经营管理策略,以尽可能维持合理净息差水平。在这样的引导下,除了降低利率价格外,中小银行过去一段时间主要在调整存贷款结构方面发力。以净息差水平保持较好的常熟银行为例,该行在今年接受机构调研时表示,近年来通过向下、向小、向信用、向偏等方式优化贷款端结构,该行贷款端价格实现了少降、缓降。青岛银行是到目前发布年报的 A 股上市银行中为数不多净息差实现提升的机构。该行在 2023 年度业绩说明会上表示,净息差上行主要是因为该行积极优化资产负债结构;特别是,该行通过优化资产结构、加大贷款投放、提升贷款占比,实现了整体生息资产收益率仅小幅下降 5 个基点,净息差较上年末上升 0.07 个百分点。
在大行下沉服务的压力下,不少中小银行近年来都进行了贷款业务的差异化探索,同时,为应对存款定期化,很多机构也对不同期限存款业务绩效考核方式进行了针对性调整,这些均在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