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科学导报/2024 年/5 月/14 日/第 B08 版理论学术
新形势下“ 慢就业” 现状思考与探析
山东科技大学海洋科学与工程学院 付晓 陈永磊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人们的就业观念也发生了转变,“ 慢就业” 已成为一种普遍存在于高校的就业现实。通过剖析“ 慢就业” 的形成的原因,充分发挥高校教师的育人职责,开展就业心理教育和职业生涯教育,对学生进行一对一辅导,全面了解学生的就业难点,帮助学生树立积极健康的就业心理,切实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和自信心。
关键词:高校毕业生;慢就业;就业心理;解决策略;就业指导;实现路径
X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要实施就业优先战略,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 慢就业” 是指大学生在毕业后不着急就业,而是对就业持观望态度,采取游学、支教、在家陪父母、创业考察或者继续深造等方式暂缓就业的特殊现象。徐淑娟引入期待视野理论对大学生就业路径进行优化。浦昆华等探究即将毕业的大四学生未来取向、职业成熟度对慢就业态度的影响及关系。王翔基于三全育人视角指导大学生就业,提升大学生的就业能力。高娟等分析人力资本、家庭状况对“ 慢就业” 的影响。本文正是针对“ 慢就业” 这一现象,从社会学和心理学的角度剖析学生选择“ 慢就业” 的成因,并提出改善学生“ 慢就业” 现状的措施。
需求层次改变,导致“ 恋爱式” 求职
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人都潜藏着 5 种不同层次的需要,“ 慢就业” 现象体现出当代大学生对更高质量就业的期待,本质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美好生活需要的现实表现。 物质生活水平的整体提升、大学生职业发展的理性认知、高校就业服务的不平衡不充分等因素刺激“ 慢就业” 现象的产生和蔓延。找工作像谈婚论嫁一样,从“ 包办式求职” 到“ 相亲式求职” 再到现在的“ 恋爱式求职”,学生找不到喜欢的,所以才慢就业。
就业信息不全,导致“ 封闭式” 求职
就业信息不全不仅指学生获取的招聘信息有限,还表现在个体对于自身就业能力、专业技能以及综合素质等了解不全。信息不对称(Asymmetric Information)作为信息经济学中的核心理论,该理论是由美国经济学家约瑟夫· 斯蒂格利茨、乔治· 阿克尔洛夫和迈克尔· 斯彭斯提出的,原本是属于经济学领域的概念,阐释信息分布和获取的不平衡现象体,在学生就业问题上则表现为学生和用人单位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没有获取足够信息的学生放慢了就业的脚步。大学生“ 慢就业” 的形成,既与“ 主动慢就业” 群体职业目标坚定、追求“ 人—岗匹配” 等积极因素有关,也受“ 被动慢就业” 群体自我认知不清、职业韧性较差等消极因素影响。
能力准备不足,导致“ 抽奖式” 求职
有一部分学生,到了毕业季,发现 4 年过去了,自己在求职能力上的积累不足, ,社会实践经验缺失,学习成绩也拿不出手,缺少可以证明自己实力的证书,在面对众多招聘单位时,不自信,没有把握,只能广投简历。因为没有合适的岗位被迫选择了“ 慢就业”。从学生个体来看,过分追求“ 考公”“ 考研” 热度,没考上后,“ 二战”“ 三战” 的人越来越多,拉长了择业期。
“ 慢就业” 主要体现在行动上的“ 慢”,缓慢地认识自我,缓慢地获取信息,缓慢地面试求职,这一切行为上的“ 慢” 归根到底是心理上的抵触和排斥。所谓“ 心病还须心药医”,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一“ 慢动作”,还需从学生的心理上入手。美国心理学家 Richard 和 Edward 提出了一个理论,叫自我决定论,自我决定论认为,人有三种基本的心理需求,分别是效能感、连接感和自主感。
以梦为马,走进未来世界,提升自主感
第 1 页 共 3 页
自主感指人们对自己生活有控制感,能够自己决定做或者不做某件事的需求。自主感低会导致学生害怕选择,也不愿意承担选择之后的后果。面对良好的机遇,总是纠结犹豫,甚至因为不愿意挑战或者惧怕挑战,从而错失机会。在帮助学生建立自主感的过程中可以利用的活动和工具有:写信给 10 年后的自己、生涯九宫格、生命自传书、未来图像法等。通过引导学生探索未来世界,形成个人生涯意识;通过社会认知生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