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中国应急管理报/2024 年/5 月/17 日/第 003 版聚焦
盯紧重点 消除盲点 风险隐患精准识别
——山东省寿光市安全生产非现场执法工作调查
本报记者 王谦
近年来,山东省寿光市应急管理局不断探索完善机制、优化体系、创新方式,用数据化、信息化、智能化手段,构建起了精准规范的非现场执法新格局,逐步实现了安全生产执法由现场向现场与非现场有机结合转变。
实现手段
“ 我们所在的羊口精细化工园区安装了一台‘ 鹰眼’ 监控设备,园区管理者邀请企业负责人现场观摩,300 多米的距离,通过监控器放大,可以清晰地看到宣传栏上面的字。” 谈到现场观摩的情形,山东亿嘉农化有限公司北海分公司安全总监张德元十分感慨。
观摩结束后不久,寿光市应急管理综合执法大队执法人员通过监控,发现该企业违规动火作
业。执法人员通过现场调查后,对企业进行了处罚。
“ 这次处罚,让我对非现场执法从半信半疑变为深信不疑。现在我们企业也利用视频监控加强对职工作业行为的监管。” 张德元告诉记者。
据了解,该企业有视频监控 55 路,实现了各车间全覆盖,目前有 9 路视频监控接入寿光应急管理部门的非现场执法平台。“ 过去每月都有 10 余起职工违章行为被处罚,有了视频监控系统后,目前现场很少再出现违章行为,今年以来没有发现一起违章行为。” 张德元告诉记者。
寿光市安全生产非现场执法开始于 2020 年。当时非现场执法主要有三种途径:一是将企业安装的监控设备接入监管平台,利用企业的视频监控系统开展业务;二是利用非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开展网上监管;三是利用无人机技术,实现对非法生产和隐蔽作业现场的执法检查。
“ 寿光是全国较为集中的溴素生产基地。溴素被作为第二类易制毒化学品进行管控。通过与有关部门协调,我们争取到进入非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综合管理信息系统的一个账号。通过监控溴素生产产能,可以判定企业是否存在非法生产问题。 ” 寿光市应急管理综合执法大队第四中队中队长张智理介绍。
除了非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外,目前该市还整合了危化品风险监测预警系统、危化品登记系统、安全生产值守系统。此外,审批服务、智慧应急、外包作业、安监云、“ 鹰眼” 监控、危化品道路运输等系统正在整合中,计划到今年年底前,10 个监管系统均能广泛应用于非现场执法。
据了解,寿光市组织专门力量,全面复盘执法事项与信息化建设互通互补事项,将危险作业、重大危险源监控、危化品经营等 52 项执法事项列入非现场执法事项清单,实现“ 点单式” 精准执法。该市还在危化品、涉爆粉尘、涉氨制冷等行业领域打造 10 个非现场执法示范点,为全面推行安全生产非现场执法提供可供参考的样板。
2022 年以来,寿光市利用非现场执法模式办理案件 56 起。其中,通过非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办理 7 家溴素企业超产能生产案件;利用山东省危化品安全生产风险监测预警系统,查处某化工企业未按照规定对重大危险源进行辨识案。
技术支撑
“‘ 1+N’ 一体化非现场执法监管平台(以下简称非现场执法平台)” 是寿光市应急管理局自
第 1 页 共 3 页
主打造的一个信息化平台。
该平台包括监控值守、“ 鹰眼” 监控、危化品企业监管、危化品运输监管、外包作业监管等几个板块,充分梳理当前非现场执法的软硬件资源,实现系统间互联互通、数据共享。
信息化技术在企业的广泛应用,是非现场执法工作得以推广应用的基础。特别是目前在危化品监管领域推行的“ 三化” 建设,整个生产厂区实现视频监控全覆盖,重点岗位和重大危险源都实现在线监测。
部分企业充分利用新型传感技术、物联网、AI 智能监控等技术手段监管安全。新技术在帮助企业开展安全监管的同时,也为监管部门开展非现场执法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目前,寿光市非现场执法主要在化工企业中开展,基本实现了全流程非现场执法,通过线上
就可以锁定企业的违法违规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