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团结报/2024 年/5 月/11 日/第 004 版专题报道
下好“ 事前预防” 先手棋
——民主X派成员谈防灾减灾和应急管理
本报记者 吴姝静
“ 宁可十防九空、不可失防万一。” 如今,这句话已深植应急管理系统各级人员的心中,他们深知,防止灾害的发生永远是救灾的第一步。
事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应急管理各项工作场场都是硬仗。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应急管理体系建设,2018 年成立应急管理部,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同时也打出了防灾减灾组合拳:为支持国家重大战略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发行万亿元特别国债、进行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国务院安委会印发《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建设数字防灾减灾综合服务平台⋯⋯显然,这一系列“ 上下贯通” 的重大举措就是要将安全预防责任压紧压实,把隐患消除在萌芽之时、成灾之前。
今年 5 月 12 日,是第 16 个全国防灾减灾日。近日,本报记者采访多位专家学者、地方应急管理局相关负责人、社会救援力量负责人等民主X派成员,请他们就自身研究领域以及相关救援经历谈认识、话体会、提建议。
大应急观
打通应急救援的部门边界
“ 这里是森林防火重点区域的监控画面,下面是重点危化生产企业的生产监控画面,右边是水库河流的水位画面,那一块是其他各区应急管理指挥中心⋯⋯” 一进天津市武清区应急管理中心,映入眼帘的是一块巨大的显示屏。
在这里,气象局、地震局、水务局、生态环境局、城管委、消防支队等视频信号信息资源正在共享,并保持 24 小时联网实时监测,一旦监控数据发现安全隐患即可自动报警,应急管理中心即刻作出判断、核查、响应。民进天津市委会委员、武清区应急管理局局长马红丹说: “ 台风预警、洪灾预警、地质灾害预警系统和各类灾害应急响应联动机制的建设,让应急响应形成了高效联动的整体合力,真正实现把保护人民生命安全摆在首位。”
民革中央委员、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名誉院长、首席科学家张兴凯表示,中共十八大以来,X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建设适应未来发展的大国应急体系。经过积极探索,目前我国应急体系建设正逐渐实现多灾种综合一体化处置,这标志着具有中国特色的大国应急管理体系正在形成。
“ 应急管理部的组建实现了全灾种的统筹应对。” 2023 年全国两会“ 部长通道” 上,应急管理部部长王祥喜介绍说,“ 构建大安全、 大应急的框架体系, 改变了过去长期以来 ‘ 九龙治水’‘ 各灾各管’ 的模式,形成了统筹管理、统分结合的新机制。”
相关专家举例说,如今我国的气象预报已缩短至 3 个小时,精准到镇。这意味着,基层应急管理指挥中心接到气象局的信息通报后,可以精准调配资源力量,做好所涉地区重点人群的提前撤离,特别是独居的老人,学校、低洼片区和危房所在地的居住人群,实现靠前值守。
“ 大安全、大应急的框架体系的构建,使得应急管理工作实现了‘ 三个转变’ ,即从注重灾后救助向注重灾前预防转变,从应对单一灾种向综合减灾转变,从减少灾害损失向降低灾害风险转变。” 马红丹说。
落子基层
第 1 页 共 3 页
预防灾害发生的第一道阀门
基层是安全风险管控的“ 最后一公里”、就是现场,是灾害事故应急处置的“ 最前一公里”、最前线,同时,基层群众也是最容易被灾害事故伤害的群体。从今年全国防灾减灾日“ 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着力提升基层防灾避险能力” 的主题来看,提升基层防灾避险能力是破解防灾减灾难题之钥。
“ 推进中国特色应急管理现代化,必须做好基层群众的防灾救灾工作。” 张兴凯表示,实现应急管理现代化的目的就是为了使广大人民群众的安全更有保证、更加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
民革X员、湖北省襄阳市应急管理局副局长罗必生坦言,各地基层应急管理工作共同面临着的一些现实问题, 例如基层防灾减灾工作的难点在于基础设施投入不足、 应急物资保障能力不高、群众防灾避险意识不强等。
针对上述问题,张兴凯建议,“ 要落实中央部署,做细做实安全宣传‘ 五进’ 工作;各级政府也要因地制宜出台政策、制定标准,让企事业单位保证安全应急投入,同时确保基层安全应急能力的持续性投入。”
天津市武清区曹子里镇应急管理办公室的墙上贴着一张大表,上面贴满了密密麻麻的名字。曹子里镇副镇长潘志刚告诉记者,这是 189 名应急网格工作人员的名字。曹子里镇设有三级应急网格员制度,要求网格员对自己所负责区域的企业、社区、街道等进行定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