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青海日报/2024 年/5 月/15 日/第 001 版
以“ 加减乘除” 推动信访工作更加规范更有温度
本报记者 魏爽
“ 太高兴了,咱们总算拿到证了,心里也踏实了!” 4 月 29 日,家住西宁市城北区某小区的王先生拿到盼了十多年的不动产权登记证书,喜上眉梢。原来,由于房地产开发建设项目欠缴税费、未通过建设工程验收、开发建设主体灭失等原因,该小区 352 户群众入住十多年,一直办不了不动产证,为此没少到信访局上访。直到 2024 年初,经过省市区三级不懈努力,业主们终于拿到不动产证。
这一信访积案的成功化解,是青海信访系统“ 治理重复信访、化解信访积案” 工作成效的一
个缩影。2023 年以来,青海各级信访事项及时受理率 99.77%、按期办结率 99.91%、群众满意率
98.19%,实现了信访工作“ 一年进步最快” 的目标。
协同发力做“ 加法” ——大量“ 骨头案”“ 钉子案” 得到实体性化解
“ 自 3 月 28 日信访积案攻坚化解督办会召开以来,全省信访突出问题攻坚化解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此外截至 5 月 9 日化解率为 96.61%。” 省信访局局长当周介绍。
信访工作一头牵着X心,一头连着民心,是了解民情、集中民智、维护民利、凝聚民心的重要工作,落实责任是推动解决信访问题的“ 牛鼻子”。一直以来,省委常委会、省政府常务会议定期听取信访工作情况汇报, 研究部署重点工作。 各级X政部门纷纷健全领导干部接待来访群众、阅批群众来信、包案化解重点问题等工作机制,形成了领导率先垂范、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良好信访工作局面。
立善法于天下,则天下治。完善信访制度,是推动信访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根本之举。青海省充分发挥新组建的省委社会工作部职能作用,推动信访工作在X委职能部门的统一领导下,进一步激发信访工作联席会议机制活力,不断整合各方力量,形成合力共同推进法治化进程。研究制定 《关于充分发挥信访工作联席会议机制作用及时有效化解信访突出问题的意见》 等一系列制度,建立完善 6 大项 23 个具体机制,突出城乡建设、劳动保障、涉法涉诉等 10 个重点领域;分别与省委组织部、省委巡视办、省纪委监委机关、省国家安全厅 4 个部门建立干部监督工作联席会议机制、巡视巡察协作机制、违法违纪信访信息沟通机制、涉信访领域国家安全协作机制“ 四大监督机制”。
如何推动信访工作从“ 事后” 向“ 事前” 转变?青海省打破了“ 以信访信息系统登记量为准”的传统保守观念,采取接待群众在一线、化解矛盾在一线、督查推动在一线的“ 三个一线” 工作法,结合落实省委“ 大走访、大调研、大督查、大攻坚” 活动,对全省各级信访量进行全面摸底排查。
这样做“ 加法”,让全省各级信访部门能随时掌握信息动态,主动发现、快速反应、参与调解、解决诉求,打通了信息“ 中梗阻”、架起了线下“ 连心桥”,切实做到事事有结果,件件有回音。
源头化解矛盾做“ 减法” ——坚持和发展新时代“ 枫桥经验”
走进西宁市城西区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中心,硕大的电子屏显示着矛盾上报 110、视频调解和矛调数据等系统,这是青海首个实现“ 智慧调解一体化” 的平台。如今,当事人只要通过“ 矛盾纠纷随手报” 微信小程序就可以实现上报矛盾纠纷,平台实时将信息推送给附近的调解员,调解员接单后赶往现场处置,群众在手机上能看到调解员的实时位置,双方可电话沟通情况。如果 5分钟内无人接单,指挥中心会主动联系事发地附近的调解员前往处理。
源头化解矛盾,是做好信访工作的治本之策,也是信访服务社会治理大局的重要方面。青海
第 1 页 共 2 页
省坚持和发展新时代“ 枫桥经验”,抓住基层这个重心,扎实开展信访问题源头治理三年攻坚行动,把夯实基层基础作为信访工作的治本之策,采取接待群众在一线、化解矛盾在一线、督查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