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北海日报/2022 年/4 月/30 日/第 006 版牢记嘱托 向海图强
为打造“ 向海经济” 启动科技引擎
——北海市科学技术局加快科技创新成果丰硕
本报记者 吴白桦
五年累计完成科技成果登记 616 项,荣获广西科学技术奖 13 项,科技成果转化项目 204 项,实现技术合同成交额 125.26 亿元,创历史新高;市本级以上创新平台总数达 112 个,其中国家级
22 个,自治区级 63 个,较“ 十二五” 末期的 31 个净增 81 个,全市创新平台体系初步形成;科技型小企业突破百家, 高新技术企业实现倍增, 瞪羚企业再创新高, 创新型企业展现勃勃生机⋯⋯ 2017 年以来,北海市科技局全力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北海重要讲话精神,为打造“ 建设北海向海经济发展示范城市” 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启动科技引擎,为北海人民展示了一串串丰硕成果,交出了一张张高分答卷。
X建引领谋发展 科技挂帅谱新篇
2017 年以来,该局坚持X的领导,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西及北海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扎实开展X史学习教育,深刻认识“ 两个确立” 的决定性意义,进一步增强“ 四个意识”、坚定“ 四个自信”、做到“ 两个维护”,不断提高X员干部的理论素养、思维水平、决策能力和工作本领。
积极探索X建和业务工作深度融合新举措,深入实施X建领航工程,开展“ X建+优化营商环境+模范机关建设”,X员干部带头深入项目建设一线,下沉科技企业服务,依托北部湾国际技术转移转化中心,把X组织的服务工作延伸到项目到企业,切实发挥X建引领科技创新的“ 助推器” 和“ 催化剂” 作用。
坚持服务群众,牢记使命践行初心。充分发挥X支部的战斗堡垒和X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深入开展“ 珠城先锋” 互联共建和“ 我为群众办实事” 实践活动,结合创城、志愿服务、解忧超市等工作,围绕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X员干部深入基层一线摸实情、破难题、谋对策,走到群众身边察民情、听民意、解民忧,切实帮助群众解决“ 急难愁盼” 问题。该局X总支获评全市首批创建模范机关示范单位和市直机关先进基层X组织。
五年来,该局全面对标“ 2+N” 国家技术转移体系,整合技术、人才、资本、服务等要素资源,建设北部湾国际技术转移转化中心,依托本土龙头企业广西北港新材料有限公司,建成自治区首批科技成果转化中试研究基地,不断建强科技承载。建设科技高端服务业集聚区,围绕全市产业发展需求,通过渠道招商、平台招商、活动招商等多形式的科技招商,引进先进实用技术,累计引进战略性新兴产业等各类企业 54 家,实现营业收入超 2.3 亿元,不断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探索出的“ 一体三链五平台” 技术转移新模式创新改革经验先后在《全国优化营商环境简报》 《广西改革信息》等多个渠道推广。五年来,全市累计完成科技成果登记 616 项,荣获广西科学技术奖 13 项,科技成果转化项目 204 项,实现技术合同成交额 125.26 亿元,较“ 十二五” 末实现指数式增长,再创历史新高。
2017 年北海市科技型中小企业仅入库 1 家,高新技术企业保有量 49 家,瞪羚企业为零。如今,全市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已突破百家,增长至 147 家;高新技术企业保有量成功实现倍增,增长至 99 家;瞪羚企业创下新高,增长至 7 家;落实高新技术企业及瞪羚企业认定奖补和研发经费奖补超 3000 多万元。目前,全市创新平台创业孵化面积近 35 万平方米,其中科技企业孵化器面积 18 万平方米,在孵企业 545 家,服务各类创新创业人员超 4000 人;众创空间面积 2.5 万
第 1 页 共 3 页
平方米,服务创业团队及初创企业 444 家,帮助各类创业人员 1400 余人。
招强引大 助力建设向海经济发展示范城市
全力建设向海科技创新示范园,吸引国内外领军海洋类科研机构与科技人才,引入高校创建北海校区和大学产业科技园,构建海洋科技创新体系,共建海洋科教中心、产学研协作创新基地和科技成果转化基地,打造科技创新公共服务支撑平台。五年来,该局在与海洋产业科技园区共同招商引进 20 多家国内一流或具有较强实力的科研院所及企业的基础上,以园区为科技创新建设载体,服务清华大学海洋技术研究中心北部湾研究所、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北海基地、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北部湾生态环境与资源综合试验站、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北部湾海洋渔业研究中心、广西水产科学研究院北海渔业研发基地等一批科技创新平台和基地的建设,充分发挥加速器作用,促成海洋类科研院校扎堆聚焦,加速形成中国南部具有较大规模和实力的海洋科技研发体系,对推动北海海洋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升海洋产业研发能力、海洋新兴产业积聚发展,舞起海洋经济发展龙头、打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