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体制内的80后,没有干劲儿了
随着干部年轻化政策的执行,很多年轻干部,特别是刚毕业的高学历干部被提拔到了高位。
年纪轻轻就被提拔到了处级,差一点的也是科级。
30岁左右提拔到镇长、副镇长的新闻层出不穷。
因此,在个别单位出现了“提拔一个,躺平一片”的不良现象。
其实在很多单位,实际承担主要工作的还是80后的干部,他们基本上已在当地买房生娃,上有老下有小的,是属于相当稳定的干部。
对于很多80后的基层干部,他们已经过了提拔的黄金年龄,再往上走,就很困难了。
既然看不到提拔的希望,就不会再像之前那样干劲儿十足,索性就熬着吧,把手上的份内工作干好,对得起那份工资就行了。
他们会把更多的精力分配给家庭方面,专心培养下一代。空闲了,就培养个兴趣爱好、养养生,也挺好。
对于80后的实职干部,也开始想辞去实职,只走职级路线了。
因为现在的科长、处长,压力山大。
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很多工作要自己做,工作安排不下去。
因为很多00后的年轻人不愿意学,不愿意动脑,甚至一百多字的通知都写不好。
他们会觉得,反正已经上岸了,就希望干点不用动脑的工作。
而对于这样躺平的年轻人,制度上又没有有效的管理手段。
最终你发现交办下属做的工作,跟你自己干,是一样一样的。
因此,就变成了白天开会、协调工作,晚上加班干活儿。
时间久了,身体也吃不消啊。
另一方面,单位里已经晋升职级的80后老同志,也没有干劲儿了。
因为现在单位里的实职和非实职干部,只要级别一样,收入也基本一样。
但是非实职的干部,只要管好自己,做好份内的活儿就行了,不需要协调各种资源,也不需要背考核指标。
基本上能做到准点下班,下班后也基本不会被打扰,毕竟是有级别的老同志了,单位里的上上下下还是尊重的。
实际上80后干部,最大的也不过44岁,正是“四十而不惑”的年龄,工作经验丰富,年富力强,正是干事业的时候。
那么,如何激励80后的干部、用好80后的干部,促使其发挥更大的作用,是组织部门亟需研究的一大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