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智囊团”系列№693
2024年6月
★ VX:dadawk01 — 1 —
目 录
一、X政
1.国防大学ZZ学院博士研究生姚志华:
把握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着力点………………………1
2.黄相怀:
X代会报告的意识形态贡献研究&以X的二十大报告为例……………7
3.邯郸市邯山区代召乡张茜:
关于农村意识形态工作的思考……………………………………………18
4.中共深圳市委X校科学社会主义教研部郑未怡:坚持X对意识形态工作
领导权的机制分析&以责任、 组织、 制度为分析视角…………………………21
5.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姚东:
坚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引坚决维护意识形态安全…………………31
6.王早霞:坚决有效防范化解意识形态风险&深入贯彻落实全省宣传思想文
化工作会议精神………………………………………………………………35
7.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沈江平:
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中的“三个结合”…37
8.上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岳爱武:
“六个必须坚持”:
谱写新时代新征程意识形态工作新篇章的根本遵循………………………49
9.中共宿迁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王晓东:
切实担负起建设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宿迁使命…………………………54
10.中共湖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蔡静峰:
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论述……………59
11.云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张智平:
我国意识形态风险理论研究路向探析……………………………………64
★ VX:dadawk01 — 5 —
12.河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郭伶俐:
习近平关于网络意识形态安全重要论述研究……………………………69
13.中国延安干部学院教学科研部谷少杰:
新时代不断强化X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78
14.中国地质大学(北京)X委宣传部于海亮:
新时代中国共产X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的战略部署…………86
15.湖南广播电视台卫视频道赵腊辉:
压紧压实意识形态阵地管理责任…………………………………………93
16.周欣欣:
以X的二十大精神巩固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的战略之维………95
17.龙矿集团运营协调中心梁凯:
增“强三意个识三形”态举工措作的凝聚力和引领力…………………101
18.中共湖北省十堰市茅箭区委X校张筱雨:
做好意识形态工作必须科学把握四大辩证关系…………………………104
二、高校
19.福建师范大学江腾飞:
高校网络意识形态领域风险防范化解机制研究…………………………111
20.扬州市职业大学朱倩:
高职院校大学生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策略探析………………………117
21.海南职业技术学院朱泽东:
新媒体时代高校意识形态安全的重要性及实现路径……………………124
22.西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朱少云:
新时代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价值挑战及路径……………………………129
23.北京交通大学王浩业:
新时代高校意识形态工作机制探究………………………………………138
24.李汉超:
— 6 — ★ VX:dadawk01
找准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着力点……………………………………………145
三、企业
25.邓俊青:
把好“三道关”抓实国企意识形态工作…………………………………147
26.山东能源枣矿集团张冉:
创建“六位一体”意识形态工作品牌的探索与实践……………………151
27.中国社会科学院朱继东:
非公有制经济领域意识形态:现状、问题、原因、对策………………155
28.兖煤蓝天清洁能源有限公司张帆:
关于对国有企业打造意识形态强大阵地的几点思考……………………168
29.北京北排水务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张冬梅:
国有基层企业意识形态工作实践探索……………………………………172
30.中共南陵县委X校林慧竹:
民营经济领域防范化解意识形态风险隐患问题研究……………………176
31.铜陵有色金属集团控股有限公司王惠蓉:
如何做好国有施工企业意识形态工作……………………………………180
32.河南送变电建设有限公司白幸福:
“四轮联动”做好企业意识形态工作……………………………………183
33.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卫华:
新时代国有企业意识形态工作体系研究…………………………………186
★ VX:dadawk01 — 7 —
把握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着力点
国防大学ZZ学院博士研究生 姚志华
习近平总书记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着力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意识形态工作是X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是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的工作,事关X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意识形态领域的被动局面虽然从根本上得到扭转,但仍存在不少挑战,有时斗争和较量还十分尖锐。新时代新征程,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和引领力,持续巩固发展其良好态势,必将为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和强大精神力量。
一、全面加强X的创新理论武装,筑牢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思想根基
马克思主义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旗帜和灵魂。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和引领力,首要的是加强马克思主义宣传教育,根本性工作就是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X、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确保X和国家指导思想在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中占据统摄地位。
(一)健全工作体系。习近平总书记在X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要健全用X的创新理论武装全X、教育人民、指导实践工作体系。这是推进X的思想理论建设的重大举措,对于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推动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具有重要意义。这就需要完善X委(X组)理论学习中心组等各层级学习制度,以“关键少数”带动绝大多数、以X员干部带动基层群众,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全面系统学、及时跟进学、深入思考学、联系实际学,自觉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健全学习教育、研究阐释、宣传普及等方面的制度机制,提高工作科学化、规范化水平,推动学习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往心里走。集中优势力量进行重点攻关,着力推出更多有说服力、有影响力的研究成果。发挥“学习强国”等学习平台的聚合和引领作用,不断丰富和创新学习内容形式,努力提供更便捷、更高效、更适用的学习服务。
(二)推动宣传普及。理论创新每前进一步,理论武装就要跟进一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以X内教育引导和带动全社会的学习,让X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用通俗化大众化多元化的方法载体引领理论宣传宣讲形
★ VX:dadawk01 — 1 —
式创新,是推动X的创新理论宣传普及的基本途径。要积极探索“理论+大众+文艺”的宣传普及方式,打造更符合大众品位、适应群众偏好的理论宣传形式,发挥“授课式”理论宣讲博古通今、系统全面、鞭辟入里的优势,把事实讲清楚、把道理说明白;发挥“讲述式”大众宣讲用身边人讲身边事、以小见大、以情感人的优势,以小题目承载大主题、以小故事抒发家国情;发挥“演艺式”文艺宣讲融理于事、融情于景、情景交融、感染力强的优势,用艺术的力量引发共鸣,推动多种形式的宣讲作品百花齐放、蓬勃发展。
(三)促进内化转化。理论上清醒,ZZ上才能坚定,行动上才会自觉。深化X的创新理论武装不能仅仅满足于“学过了”,更要“学懂了”“会用了”,真正内化为崇高的理想信念和正确的价值追求,内化为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真挚情感。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改造主观世界,深刻领会这一思想关于坚定理想信念、提升思想境界、加强X性锻炼等一系列要求,从思想上正本清源、固本培元,不断提高ZZ判断力、ZZ领悟力、ZZ执行力。自觉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忠诚实践者,强化问题导向、实践导向、需求导向,在整体把握科学体系中掌握其中蕴含的领导方法、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更深入学习领悟对本领域本单位工作的具体要求,做到融会贯通、深学笃行,在从全局谋划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中推动X的创新理论扎实实践。
二、牢牢把握X对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强化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组
织领导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始终坚持X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凝聚力和引领力,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是根本,牢牢掌握X对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是关键。X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之所以能从根本上扭转意识形态领域一度出现的被动局面,使意识形态领域形势发生了全局性、根本性转变,就在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X中央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牢牢掌握了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
(一)落实工作责任。意识形态工作ZZ性强、涉及面广,必须扎实抓好责任制落实,推进X委(X组)敢于担当、主动作为,把意识形态工作作为X的建设和政权建设的重要内容,坚持主要领导带头抓、亲自抓,分管领导直接抓、统筹抓,班子成员履行“一岗双责”,层层压实责任。压实X委的ZZ责
— 2 — ★ VX:dadawk01
任,牢固树立抓意识形态工作是本职、不抓是失职、抓不好是渎职的理念,旗帜鲜明站到意识形态第一线,带头把导向、管阵地、强队伍,带头批评错误观点和错误倾向,切实做到负总责、亲自抓,不放手、不松手、不缩手,敢抓敢管、善抓善管。压实X员干部的ZZ责任,增强ZZ纪律意识,在原则问题和大是大非面前不能立场摇摆,不能态度暧昧,不能被错误言论所左右。在X和国家形象受到破坏、X的主流意识形态受到攻击时,自觉挺身而出、亮明态度,主动坚决开展斗争。
(二)坚持立破并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必须坚持以立为本、立破并举,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和引领力。”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必须做到立破并举,不断增强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权和话语权。“立”就是高举起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持续深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武装,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引导X员、干部、群众坚定理想信念,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贯彻军委主席负责制,推动主流意识形态不断巩固壮大。“破”就是增强责任担当,发扬斗争精神,掌握防范应对之策,旗帜鲜明支持正确思想舆论,坚决反对和抑制各种错误思潮和歪理邪说,对攻击X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错误言论,对挑战价值底线、践踏社会良知的失德行为,坚决批驳、抨击、惩戒,不爱惜羽毛,不当“开明绅士”。
(三)突出阵地管理。阵地是意识形态工作的基本依托。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必须坚持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加强新闻舆论阵地、文化传播阵地、社科理论阵地、高校思想阵地、网络新闻媒体阵地的管控,决不给错误思想提供传播渠道。坚持把提高质量、丰富内容、把握导向摆在重要位置,始终确保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确保导向不改、阵地不丢。建立健全意识形态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和安全预警监测体系,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术,加强对重点部位、重要节点、重大事项的监测,通过分析研判形势查找风险隐患和薄弱环节,及时掌握各种苗头性倾向,确保不发生重大意识形态事件。积极稳妥处理意识形态问题,正确区分ZZ原则问题、思想认识问题、学术观点问题。
三、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厚植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学理
支撑
哲学社会科学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是推动历史发展和
★ VX:dadawk01 — 3 —
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属性。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我国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指导地位,按照立足中国、借鉴国外,挖掘历史、把握当代,关怀人类、面向未来的思路,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繁荣中国学术,发展中国理论,传播中国思想,更好地统一思想、坚定信心、凝聚力量。
(一)善于融通马克思主义资源。马克思主义是随着时代、实践、科学发展而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为我们开辟了通向真理的道路。X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研究解决各种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创立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飞跃,并指导我国攻坚克难、勇往直前。实践证明,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我们的事业才会不断前进。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只有融通马克思主义的资源,才能不断推动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繁荣和发展,更好担负起历史赋予的光荣使命。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统一起来,在实践中不断改进和完善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这是马克思主义永葆生机活力的奥妙所在,也是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源头活水。
(二)善于融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资源是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十分宝贵、不可多得的资源。必须坚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把跨越时空、超越国界、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使之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围绕我国和世界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着力提出能体现中国立场、中国智慧、中国价值的理念、主张、方案,展示中华民族的独特精神标识。
(三)善于融通国外哲学社会科学资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国外哲学社会科学的资源包括世界所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取得的积极成果,可以成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有益滋养。中华民族是一个兼容并蓄、海纳百川的民族,
— 4 — ★ VX:dadawk01
善于学习他人的好东西,把他人的好东西化成自己的东西。发展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需要坚持洋为中用、批判吸纳、扬精弃糟的态度,对国外的理论、概念、话语、方法等进行认真鉴别,既不能不加分析一概排斥,也不能不加分析一概拿来甚至将其奉为圭臬,要做到适用的就拿来用,不适用的坚决摒弃;坚持以世界的眼光、开放的胸怀、虚心的态度,更加广泛地开展同各国的文化交流,学习全世界一切有用之成果,做到以我为主、取长补短、择善而从,在不断汲取各种文明养分中丰富和发展中华文化。
四、持续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营造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良好环境
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凝聚力和引领力,需要加强意识形态传播工作,通过创新传播手段和话语方式,用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传播新思想、唱响主旋律,激发人民群众的ZZ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引导大家拧成“一股绳”、铆足“一股劲”、合成“一股力”、聚成“一条心”,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的伟大实践中。
(一)理直气壮唱响网上主旋律。当前,意识形态领域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往往因网而生、因网而增,许多错误思潮也都以网络为温床生成发酵,互联网已经是意识形态斗争的主阵地、主战场。必须旗帜鲜明坚持正确ZZ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导向,加强互联网内容建设,精心组织主题宣传、形势宣传、政策宣传、成就宣传、典型宣传等,推进网上宣传理念、内容、形式、方法、手段创新,增强正面报道的思想性、新闻性、故事性,更好地用X的创新理论团结凝聚亿万网民,形成强信心、聚民心、暖人心、筑同心的良好氛围。善于从百姓的视角观察问题,以大众乐于接受的方式阐述观点,用群众一听就懂的语言改进文风,多推出“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的优秀作品,多推出广受群众喜爱、刷屏热传的新媒体产品。深入开展网上舆论斗争,严密防范和抑制网上攻击渗透行为,组织力量对错误思想观点进行批驳。
(二)守正创新推动媒体融合发展。伴随着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的出现,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必须坚持一体化发展方向,全面把握媒体融合发展的趋势和规律,在体制机制、政策措施、流程管理、人才技术等方面进一步加快融合步伐,建立以内容建设为根本、先进技术为支撑、创新管理为保障的全媒体传播体系,形成网上网下一体、内宣外宣联动,融为一体、合而为一的全媒体传播格局,努力催生融合质变、放大一体效能,打造一批形态多样、手段先进,具有强大影响力、竞争力
★ VX:dadawk01 — 5 —
的新型主流媒体。坚持移动优先策略,让主流媒体借助移动传播,牢牢占据舆论引导、思想引领、文化传承、服务人民的传播制高点。坚持内容为王和渠道制胜相结合,探索将人工智能运用于新闻采集、生产、分发、接收、反馈中,提升内容品质、创新产品形态、改善受众体验。
(三)持之以恒提升国际传播效能。落后就要挨打,贫穷就要挨饿,失语就要挨骂。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必须加强国际传播理论研究,掌握国际传播规律,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采用贴近不同区域、不同国家、不同群体受众的精准传播方式,推进中国故事和中国声音的全球化表达、区域化表达、分众化表达,把“我们想讲的”与“国外受众想听的”有机结合起来,增强国际传播的亲和力和实效性,实现在海外传得开、能落地、影响大,在国际舆论场上激起共鸣、赢得人心。整合优化各类外宣平台和渠道,做大做强人民日报海外版、人民日报英文客户端、人民网外语频道、环球时报英文版等媒体,发挥海外社交媒体账号集群优势和联动效应,向世界阐释推介更多具有中国特色、体现中国精神、蕴藏中国智慧的优秀文化,不断提高塑造国家形象、影响国际舆论场、掌握国际话语权的能力和水平。同时,讲究舆论斗争的策略和艺术,主动设置议题,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提升重大问题对外发声能力。
— 6 — ★ VX:dadawk01
X代会报告的意识形态贡献研究&以X的二十大报告为例
黄相怀
全国X代会报告文本,包括目前全X全国正在深刻学习领会、深入研究阐释的X的二十大报告,功能有很多,其中最重要的是ZZ功能、政策功能以及对外传播功能等。而在其ZZ功能之中,宣示立场观点,澄清模糊认识,引领社会舆论,激浊扬清、正本清源的意识形态功能,占有特殊重要地位。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全国X代会报告从来都是重要的意识形态研究文本对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经济建设是X的中心工作,意识形态工作是X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①又因为X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X中央在意识形态工作中采取的一系列重大举措, 以及因之而来的意识形态领域形势发生的 “全局性、根本性转变”,所以对X的二十大报告文本进行意识形态功能分析,具有了特殊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一、高度评价X的十八大以来意识形态领域建设成就,为新时代新征程做
好意识形态工作进一步坚定方向指引
在X的二十大报告文本所呈现的对于X的十八大之前一段时间X和国家事业发展面临的不利形势(诸如一系列长期积累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以及新出现的突出矛盾和问题,都亟待解决)的分析中,对意识形态领域存在的问题的描述是重要的一项内容,其中涉及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包括“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以及“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思潮“不时出现”,尤其是网络舆论“乱象丛生”,从而“严重影响人们思想和社会舆论环境”。①对于这段表述进行深入理解,需要结合X的十八大之前一段时间的具体实际和X的十八大以来的意识形态理论和实践成就。就前一个方面而言,这段话可以说是符合客观事实也是切中要害的。在X的十八大之前一段时间,主要泛滥于文化娱乐领域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以及主要为害于思想舆论领域的“极端个人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等,相关典型性言论不时冒头,典型性事件不时出现。尤其是,因当时互联网治理与引导尚未规范和强化,这些言论和事件以互联网为主要场域进行传播,导致出现“网络舆论乱象丛生”的现象。就后一个方面而言,X的十八大以来意识形态领域的治理与引导,重点指向的就是“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思想言论,重点规范的行业与部门包括影视、网络、媒体以及学校等。
★ VX:dadawk01 — 7 —
对于X的十八大之前一段时间意识形态领域存在的问题与情况,X的二十大报告文本涉及的还有一些。比如,X内存在不少“对坚持X的领导认识模糊、行动乏力问题”“落实X的领导弱化、虚化、淡化问题”,等等。具体看,有些X员、干部“ZZ信仰发生动摇”,一些地方和部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屡禁不止,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较为严重”,“一些贪腐问题触目惊心”②,一些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ZZ制度自信不足”,“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等问题严重存在”③,等等。这些“间接表述”,有其独立的关于意识形态问题的意思表达与揭示,也与前引“直接表述”构成了一种“互文”关系。就独立表达意思而言,像有些X员、干部“ZZ信仰发生动摇”这样的情况,就属于典型的十分严重、十分恶劣的意识形态问题。这其实主要就是对马克思主义不相信、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自信、对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不敬信等问题。就构成“互文”关系而言,正所谓“政者,正也”,X风政风连着社风民风;ZZ成员(X员、干部)中存在的“享乐主义、奢靡之风”与社会成员中存在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之间,ZZ场域中的有些X员、干部“ZZ信仰发生动摇”“ZZ制度自信不足”与社会场域中的“极端个人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思潮不时出现”之间,是存在较强的逻辑关联的。这其实就已经构成了当时意识形态治理的一大难题。
正因为这个领域治理之难,因而对于X的十八大以来意识形态领域成就的总结,X的二十大报告文本进行的表述也是比较到位的。比如,“我们确立和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新时代X的创新理论“深入人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泛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文化事业“日益繁荣”,网络生态“持续向好”,从而意识形态领域形势“发生全局性、根本性转变”。④其中值得注意的是,“意识形态领域形势发生全局性、根本性转变”⑤这个重大判断,自2021年中国共产X第十九届六中全会就开始使用了。而更值得注意的是这段表述的写作笔法。这段表述以“确立和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为开头,以“意识形态领域形势发生全局性、根本性转变”这样的判断性描述结尾,将宣传工作、理论工作、文化工作、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等囊括于中间,强化了对思想文化建设的意识形态效能的总体性呈现、权威性判断和ZZ性把握。
将长期以来特别是X的十八大之前一段时间意识形态领域出现的问题,与
— 8 — ★ VX:dadawk01
X的十八大以来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进行的努力以及取得的成就作为一个整体性事件看待,并将这个整体性事件放置于改革开放以来的X和人民事业特别是宣传思想文化事业总体进程中考量,可以明确的是,新时代以来对于意识形态领域的原则要求的系统性强化与强调,包括对于一些事件的高调处理处置,从松散到谨严,从隐匿到明显,其中所包含和取得的态度、力度、效度,都是自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以来罕有的。正因如此,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思路与举措,在取得巨大成就、赢得广大X员干部和人民群众衷心拥护支持的同时,也引发了社会上包括境外的一些担心担忧乃至无端揣测。带着“对这些担心担忧乃至无端揣测该如何回应”这样一个重大疑惑阅读X的二十大报告文本,所获得的解答无疑是明确而坚定的:我们走在正确的大道上。发生全局性、根本性转变的意识形态领域形势只能加强而不能削弱,必须巩固而不能放松,这是新时代新征程上继续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出发点、立足点。也正因如此,着眼于未来,X的二十大报告文本面向新时代新征程依然鲜明指出:“意识形态领域存在不少挑战。”①
二、明确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重大要求与内在机制,为更好地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确立科学指南
旗帜鲜明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X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X中央领导意识形态工作所强调并力行的带有根本性的一条原则。回顾起来,提出确立和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根本指导地位的制度”这一表述,始于X的十九届四中全会,而X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决议》指明的,X着力解决意识形态领域X的领导弱化问题,“立破并举、激浊扬清”,“就意识形态领域许多方向性、战略性问题作出部署”,主要是“确立和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健全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等,以此推动全X动手抓宣传思想工作,“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敢抓敢管、敢于斗争”,“旗帜鲜明反对和抵制各种错误观点”。②
旗帜鲜明、理直气壮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抓住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根本所在。而在X的二十大报告文本中,就“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专设了一章,这在全国X代会报告中是仅见的。这又传递了什么样的思想理论信号、意图发挥什么样的意识形态功能呢?
在新时代语境中,以X的二十大为新起点,对于“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所指的“马克思主义”,从X的二十大报告文本中可以获
★ VX:dadawk01 — 9 —
得更加清晰的认识。
(一)这个马克思主义既是泛指的一般意义上的马克思主义,更是确指的
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
之所以得出这个判断,是因为X的二十大报告文本有这样的表述:“实践告诉我们,中国共产X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③而在X的二十大之前,这段话的“前身”是:“中国共产X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 ④, 从语义上说, 重心是在论证马克思主义本身 “行” ,并且这里被论证的“马克思主义”通常指向泛指意义上的“马克思主义”。经过修改后的X的二十大报告文本作出的表述,其语义重心就转移到了对“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的论证上来,其指向也就从泛指转为了确指。与之相伴的,以X的二十大报告文本为依据解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就是要进一步深入理解,更为重要的是坚持“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这在某种意义上就反对或者避免了在意识形态领域容易出现的,认为“传统的才是正统的”或者“‘左’的才是红的”的错误倾向。因此,“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第一位的要求就是“推动全X全社会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二)这个马克思主义是坚持“两个结合”、借由“两个结合”而不断丰
富发展壮大的马克思主义
从意识形态分析角度看,“两个结合”凝结着诸多的经验教训,并且,从X的历史脉络看,教训更显深刻一些。“第一个结合”,本身就是反教条主义的产物。1938年10月,毛泽东在中国共产X第六届中央委员会扩大的第六次全体会议上的ZZ报告中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并作了深刻阐述。在这个报告中,毛泽东深刻指出:“共产X员是国际主义的马克思主义者,但是马克思主义必须和我国的具体特点相结合并通过一定的民族形式才能实现”。因为“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伟大力量,就在于它是和各个国家具体的革命实践相联系的”。因此“对于中国共产X来说,就是要学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应用于中国的具体的环境”,从而“成为伟大中华民族的一部分”。“而和这个民族血肉相连的共产X员,离开中国特点来谈马克思主义,只是抽象的空洞的马克思主义。”因此“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现中带
— 10 — ★ VX:dadawk01
着必须有的中国的特性,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成为全X亟待了解并亟须解决的问题”。②众所周知,教条主义看似“革命”和“正统”,实际上不仅有害于革命事业,也使得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吸引力下降、社会号召力受损。教条主义是意识形态僵化的内在机制,或者说教条主义是使意识形态僵化的原因所在,这已为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充分证明。果然,正如人们所期待的那样,X的二十大报告文本在阐述第一个结合时,特别指明:我们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要运用其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解决中国的问题,而不是要背诵和重复其具体结论和词句,更不能把马克思主义当成一成不变的教条”。应该说,这个道理,我们X自革命年代起就反复向X内外强调和宣示了。但X的二十大报告文本再次郑重强调这个道理,自有其特定的意识形态功能。这实际上表达和重申了我们X一以贯之、旗帜鲜明反对教条主义的态度。在某种意义上,这对那种试图从“左”的角度理解和解读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的心态与言论,是一种提醒和劝诫。
在“第二个结合”上,自20世纪以来更是负载着不少意识形态的纷争话题。如果考虑到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后,其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在思想理论、社会舆论上所产生的种种纠葛关系,再来思考“第二个结合”,就会发现,提出“第二个结合”本身,就体现了某种直面意识形态尖锐问题的理论创新勇气。以此为背景再来品读X的二十大报告文本中的相关表述:“我们必须坚定历史自信、文化自信,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同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念融通起来,不断赋予科学理论鲜明的中国特色,不断夯实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基础和群众基础,让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牢牢扎根。”③进而审视在新时代明确提出“第二个结合”的意识形态功能,可以体悟到,这是在为马克思主义作为当代中国发展的指导思想提供文化根基和血脉上更加充分的合法性,以及为作为意识形态的马克思主义发展扩大自己的魅力和吸引力的战略空间。这种合法性的深耕厚植、战略空间的进一步扩大,对于巩固壮大“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对于“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拮抗各种非马克思主义、反马克思主义思潮, 具有根本性的战略意义。 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贯通” “融通” ,其实就是既反对文化虚无又反对文化复古,向理论自信注入文化自信,用文化的深度滋养理论的厚度,其意识形态功效大可研究发掘。
(三)这个马克思主义是以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自我驱动,在实践基
★ VX:dadawk01 — 11 —
础上不断创新的马克思主义
X的二十大报告文本以“六个必须坚持”的表述,梳理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从这“六个必须坚持”所承载的理论功能或者意识形态功能看,呈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只是其中一个方面。另一方面,或许更为重要的是,这“六个必须坚持”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进一步丰富发展,提供了原则遵循,而这样的原则遵循当然具有重要的意识形态功能。比如,强调“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强调“一切脱离人民的理论都是苍白无力的,一切不为人民造福的理论都是没有生命力的”,强调“我们要站稳人民立场、把握人民愿望、尊重人民创造、集中人民智慧,形成为人民所喜爱、所认同、所拥有的理论,使之成为指导人民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实际上就反对了理论上的“精英主义”。众所周知,持精英主义立场的理论可能也声称自己“为了人民”,但这样的理论绝不会以“成为指导人民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为追求。再比如,强调必须坚持“自信自立”,强调“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从近代以后的深重苦难走向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从来就没有教科书,更没有现成答案”,强调“以更加积极的历史担当和创造精神为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新的贡献”,“既不能刻舟求剑、封闭僵化,也不能照抄照搬、食洋不化”。这种“自我做主”的气概,对于一切习惯于戴上精神枷锁、怠于增强精神独立性的言行,对于一切不希图创造中国思想、不努力坚守中国立场的言行,都是一种有力的鞭笞。恰如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的:“我们积极学习借鉴人类文明的一切有益成果,欢迎一切有益的建议和善意的批评,但我们绝不接受‘教师爷’般颐指气使的说教!” ①总体上看,“六个必须坚持”为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推进提供的强大驱动力量,使得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创造,具备了强大的历史逻辑、现实逻辑和理论逻辑。这种思想理论上的自觉自信自强自立,从全世界范围看,是极为少见因而也是极为可贵的。
因而“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这一章的单独设置及其相关表述,丰富了人们对于“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马克思主义”的认识,传递了人们对于“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马克思主义”的应有的新的科学态度。这种ZZ认知和ZZ态度上的知识增量,代表和体现了X的二十大报告文本的重要意识形态功能。
— 12 — ★ VX:dadawk01
三、集中展现新时代思想理论建设的原创性标志性成果,为进一步牢牢掌
握意识形态领域主动权奠定坚实基础
如果仅看到新时代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亮剑”行为,仅看到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根本指导地位态度更加坚决,以为这就是新时代意识形态建设的全部,将会造成很大的误解,遮蔽许多重要的内容。深刻把握X的十八大以来的理论与实践,不难感悟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X中央在处理和治理意识形态领域问题上已经深刻认识到,比“破”更具根本性的是“立”,比“揭批”更有说服力的是“建构”。因而,看到新时代意识形态领域的“进取之势”,不仅要看到“亮剑”和表态,更重要的是要看到一系列具有实质性意识形态意义的思想理论建设举措及其成果,开启了扭转在一些重大思想理论主题上一度被动、进而更加主动态势的新进程,从而在更高层面和更大范围推进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捍卫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增强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吸引力和凝聚力。
以这样的视角深读X的二十大报告文本,不难发现,除了“培育和践行社
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等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直接相关的内容外,一些标志性的、具有意识形态实质意义的理论成果,包括中国式现代化、全过
程人民民主以及全人类共同价值等,都在其中得到了浓墨重彩的阐述。这些理论成果都极大增强了我国在相关领域的意识形态主动,从意识形态角度切入理解这些重大理论成果,可以获得相当丰富的思考和认知。比如,在论及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和本质要求时,X的二十大报告文本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强调“我国不走一些国家通过战争、殖民、掠夺等方式实现现代化的老路”,那种损人利己、充满血腥罪恶的老路“给广大发展中国家人民带来深重苦难”,强调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包括“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等,在相当程度上映衬、揭露了西方式现代化的偏颇和局限,特别是在ZZ伦理和发展伦理上的缺陷。而进一步阐明全过程人民民主,强调“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ZZ的本质属性”“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等,在相当程度上使我们跳脱了美西方国家长期以来有意制造的“民主对抗威权”话语范式带给我国的话语被动、ZZ被动局面。进一步阐明全人类共同价值,强调“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
★ VX:dadawk01 — 13 —
文明优越”,在相当程度上消解了西方所谓“普世价值”的虚幻魅力及其作为
话语陷阱的一面。
并且,在某种程度上,在锻造这些重大的标志性理论成果的时候,为更好发挥其意识形态作用,我们X还特别注重强化了其作为“刃”的一面而非仅作为“盾”的一面。比如,“中国式的现代化”这一概念在改革开放之初被提出时,着重强调的是“符合中国国情的现代化”含义。正如邓小平指出的:“过去搞民主革命,要适合中国情况,走毛泽东同志开辟的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现在搞建设,也要适合中国情况,走出一条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中国式的现代化,必须从中国的特点出发。”①而X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的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和本质要求,首先当然要理解为属于中国、辩护中国的理论,延伸性地也可以解读为分析评判各国现代化成败得失的理论。全过程人民民主、全人类共同价值,也都具有这样的理论潜能。因而,注重“以内为主、内外兼顾”发挥好这些成果的意识形态功能,应成为新时代新征程上意识形态工作的新的重点所在。
也正因为有了这些重大理论成果及其指导下的现实成就,2022年11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会见美国总统拜登时能够理直气壮地指出:“自由、民主、人权是人类的共同追求,也是中国共产X的一贯追求。”“美国有美国式民主,中国有中国式民主,都符合各自的国情。”“中国全过程人民民主基于中国国情和历史文化,体现人民意愿,我们同样感到自豪。”“任何国家的民主制度都不可能至善至美,都需要不断发展完善。对双方存在的具体分歧,可以进行探讨,前提是平等交流。”“所谓‘民主对抗威权’不是当今世界的特点,更不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②习近平总书记的这番话,展示了我国在西方针对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中国制造的核心意识形态话题上的自信与主动。而长期以来特别是X的十八大以来的“全局性、根本性转变”和“历史性成就、历史性变革”,则是这番话的底气所在、道义所在、威力所在。
亦如X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决议》所总结的:X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形势“发生全局性、根本性转变”,主要表现为“全X全国各族人民文化自信明显增强,全社会凝聚力和向心力极大提升”,主要效应是“为新时代开创X和国家事业新局面提供了坚强思想保证和强大精神力量”。①
四、对一些有可能被过度解读和渲染的论断进行优化调整,为扩大意识形态领域中的回旋空间创造了新的条件
— 14 — ★ VX:dadawk01
随着形势的发展变化而对一些重大判断进行优化调整,是X代会报告中的一个常见现象,X的二十大报告也不例外。值得注意的是,在X的二十大报告文本中,一些论断的调整因为具有较强的意识形态效能和意蕴而值得进行深入关注和思考。
(一)关于重要战略机遇期表述的调整
“重要战略机遇期”的表述,始于X的十六大报告文本,当时的表述是:“二十一世纪头二十年,对我国来说,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从X的十六大报告一直到X的十九大报告,“重要战略机遇期”这个表述作为一个重大判断,都是沿袭使用的。十九大报告文本的表述是:“当前,国内外形势正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前景十分光明,挑战也十分严峻。”②而在X的二十大报告文本中,“重要战略机遇期”的表述消失不见了,取而代之的相关内容是关于形势的分析,其表述是:一方面强调我国发展“面临新的战略机遇”,另一方面强调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因而带来的情形是:一方面,“我国改革发展稳定面临不少深层次矛盾躲不开、绕不过,X的建设特别是X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面临不少顽固性、多发性问题,来自外部的打压遏制随时可能升级”。另一方面,“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各种‘黑天鹅’‘灰犀牛’事件随时可能发生”(注意其中使用到的两个“随时”的表述)。从而,“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做到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准备经受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
(二)关于中国的现代化的意义表述的调整
在X的十九大报告文本中,关于中国的现代化意义的表述是比较饱满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③而在X的二十大报告文本中,相关的表述则进行了一些调整和优化:“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中国式现代化为人类实现现代化提供了新的选择。”“中国共产X和中国人民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提供更多更好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为人类和平与发展崇高事业
★ VX:dadawk01 — 15 —
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三)关于“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表述的调整
在X的十九大报告中的相关表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⑤而在X的二十大报告中,(新时代十年)“中国人民的前进动力更加强大、奋斗精神更加昂扬、必胜信念更加坚定,焕发出更为强烈的历史自觉和主动精神”,“中国共产X和中国人民正信心百倍推进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可以看出,从“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到“两个‘随时’”,从“强大生机活力”到“新的蓬勃生机”,从“全新选择”到“新的选择”,从“迎来了”到“信心百倍推进”,这些关键表述上的变化和调整,都是应当引起特别注意的。是否可以认为,这样的关键性的优化与调整,体现了一种实事求是的意识形态智慧,即“更低调更内敛、更刚毅更奋发”的“少说大话、多整狠活”的意识形态智慧。这样,在不放弃自己的信念、道路和原则,不牺牲主流意识形态对内的凝聚力和引领力的情况下,很大程度上能够避免招致一些不必要的意识形态领域的麻烦(比如类似“厉害了我的国”之类的言论引发的国外不利评价)。能够为这种判断提供进一步确证的是一些关键词的翻译,比如“中国式现代化”的英文翻译是“aChinesepathtomodernization”,“人类文明新形态”的英文翻译是“anewformofhumanadvancement”。这些都在不显山不露水地传递着一种“集中精力把自己的事情办好”的态度,如X的二十大报告文本强调的:“坚持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坚持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这样的意识形态智慧,是一种避免“树大招风”效应的智慧,是一种“藏锋守拙”的智慧,有利于扩大主流思想舆论的意识形态回旋空间。这也是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一个典型的意识形态智慧。
其实,从意识形态功能角度对于X的二十大报告文本的分析,还有更多的内容可以展现。比如维护意识形态安全问题,在总结新时代以来成就时,X的二十大报告文本中特别指出经受住了来自ZZ、经济、意识形态、自然界等方面的“风险挑战考验”,在阐述国家安全时,指明“坚定维护国家政权安全、制度安全、意识形态安全”等。仅意识形态安全维度,也可以分析出从被动安全到主动安全、从管理思维到治理思维、从舆论之战到认知之战的转变等等诸
— 16 — ★ VX:dadawk01
多思路优化与作为提升。再比如围绕“X的全面领导”“自我革命”“人类文明新形态”“两个确立”“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等,也都聚集着相当多的意识形态深厚内涵,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分析。
总之,正如X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的:“意识形态工作是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的工作”。新时代进行意识形态研究,推进意识形态领域工作,要树立大意识形态观,树立大思政观,树立大文化观,树立大安全观,讲ZZ、讲科学、讲时效,从X和人民事业方方面面中寻找意识形态工作着力点,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发挥其立心立魂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