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日新月异”系列№10858


2024年6月
奔赴新质生产力的主战场为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
在2024届学生毕业典礼上的讲话
上海理工大学 校长丁晓东
(2024年6月1日)
尊敬的各位老师、家长,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大学时光如白驹过隙,转瞬即逝,栀子飘香的六月是毕业生的收获季、离别季,也是同学们走上经济社会舞台的荣耀季。今天我们济济一堂,在此隆重举行上海理工大学2024届学生毕业典礼,我谨代表学校向圆满完成学业的同学们致以最热烈的祝贺!向为你们成长成才辛勤付出的各位老师和家长,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青年兴则国兴,青年强则国强。习近平总书记勉励青年“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奋力书写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的青春篇章”。大学毕业生风华正茂,正是学成报国时,应勇担“民族复兴、强国有我”之重任,在国家和民族事业发展的激流中挥洒青春热血、书写精彩人生。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而新质生产力是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着力点。新质生产力是当下热词,更是未来中国发展的新增长极。今天我想谈谈新质生产力,不是为了蹭热点,而是希望以更具象的透视,让同学们认清新质生产力之于上理学子的逻辑与维度,在新的窗口期,帮助即将迈向社会的你们洞见变革的信号,抓住新机遇开创不一样的未来。“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希望你们无论从事任何工作,都能去找寻和探索属于自己行业的“新质”要素。我想从三个方面聊聊新质生产力“何谓”,以及在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过程中上理学子“何为”。
一、以科技创新变量撬动高质量发展增量
创新是新质生产力的底色,而科技创新是新质生产力的核心驱动力。将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以科技创新支撑和构建产业高地,是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着力点。
我校中德国际学院2005届毕业生陈默,在大四那年,因成绩优异被学院派往德国一家企业实习,在工作中,她敏锐地发现,国内仪器仪表检测方面的技术很薄弱,95%以上的企业会选择到国外购买核心技术再回国整合,真正拥有核心技术的本土企业少之又少。2010年4月,她带着创业理想回国,在常熟创立公司,自己进行研发、设计、销售。由陈默主持研发的光声光谱痕量气体分析仪填补了国内同行业内空白,其团队不断致力于微量气体的检测,高精度、便携、低检测下限成为公司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公司已于2015年挂牌“新三板”。
科学、技术、工程是上理学子学习的主题,在校期间,你们学习科学技术知识,又通过参与任务驱动、项目驱动的课程与竞赛,以及基于真实生产环境的工程实践,具备了科技创新的基本素养,希望你们能像陈默学长一样,一直保存创新的火种与激情,在融入职场与社会的过程中,立志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勇立原始创新、颠覆性创新、工程创新的潮头,并将科技之光照进现实,以创新为支点去撬起一个领域、一个行业的新世界,锻造新质生产力的“硬核”。
二、迎风起势竞逐产业新赛道
产业是生产力变革的具体表现形式,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未来产业”。新质生产力对应的具体产业领域有哪些呢?它包括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高端装备、人工智能、航空航天、低空经济等。上海理工大学拥有普适性的工程学科结构,光学、动力、机械、材料、食品、电气、控制、智能科学与技术、生物医学工程……上理学子所学的这些专业均能在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赛道大放异彩。
分享一个案例:我国高端医疗器械市场一直被欧美巨头一统天下,比如价格每把超过2000元的进口超声刀,占据了国内80%以上的市场。为此我校健康学院崔海坡老师组建了一支机械、材料、控制等多学科团队,攻关超声刀国产化方案,所研发的超声刀切割速率、断刀率等主要性能指标比肩国际先进水平,但价格却降至300元以下。研究成果通过无形资产作价入股成立公司,至今公司累计融资约3920万元。这便是一个抢占生物医药产业新赛道、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