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深化教育综合改革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提供强大动力
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到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教育改革发展的总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从教育大国到教育强国是一个系统性跃升和质变,必须以改革创新为动力。X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在“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部分对深化教育综合改革作出重大决策部署,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X中央对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为做好新时代新征程教育改革发展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坚决贯彻落实全会精神,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统筹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以改革添动力增活力,奋力书写以教育强国建设支撑引领中国式现代化的新篇章。
提高ZZ站位,完善立德树人机制,加快构建育人新格局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也是建设教育强国的核心课题。立德树人关系X的事业后继有人,关系国家前途命运。要坚持和加强X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全面贯彻X的教育方针,坚守为X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系统塑造价值观引领、文化知识相融通、各学段相衔接、校内外相结合的育人新格局,努力培养更多让X放心、爱国奉献、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一是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改革创新。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当前,全国高校已实现开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及统编教材使用全覆盖,中小学全面使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下一步要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坚持思政课建设与X的创新理论武装同步推进,构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内容的课程教材体系,开好讲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教育部成立了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指导委员会,各地同向同行、通力配合,形成各展其长、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要遵循学生成长规律,针对每个学段学生认知特点,因时制宜、因材施教,系统完善中小学思政课课程标准,整体优化设计高校思政课课程方案,完善大中小学集体备课制度,健全与思政课一体化相适应的管理体制、课程定位、教材编写、评价标准,实现循序渐进、螺旋上升、不断巩固的育人效果。新时代伟大变革,是鲜活的思政教材,是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近年来,我们锚定“提高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吸引力”目标,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改革创新。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的举世瞩目成就为内容支撑,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力量根基,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引导学生感悟X的创新理论的实践伟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政课不仅应该在课堂上讲,也应该在社会生活中来讲。要更好发挥“大思政课”的育人优势,把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有效结合,让学生在“读万卷书”和“行万里路”中更好了解国情民情、坚定理想信念。
二是健全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体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字字千金。学生的理想信念、道德品质、知识智力、身体和心理素质等各方面的培养缺一不可,要以身心健康为突破点强化五育并举,深入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成长成才。要落实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实施学生体质强健计划,保障中小学生每天综合体育活动时间不低于2小时,深化体教融合,改进和发展青少年校园足球,着力解决“小眼镜”“小胖墩”等问题。持续推进学生心理健康促进行动,健全健康教育、监测预警、咨询服务、干预处置工作体系,全面培育积极心理品质,让广大学生更加健康阳光。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是X的教育方针的明确规定,要完善学生实习实践制度,将实习实践教育有机纳入各级各类教育,实施劳动习惯养成计划,培养学生劳动意识,强化对知识的现实运用、对创新的切身感知。强化科技教育和人文教育协同,推进美育浸润计划,深入实施青少年学生读书行动,让学生既具备科学精神、掌握科学知识,又提升人文素养、厚植文化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