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把握好建设教育强国的两个关键点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我们紧紧围绕立德树人这个根本任务,着眼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和运用系统观念,正确处理支撑国家战略和满足民生需求、知识学习和全面发展、培养人才和满足社会需要、规范有序和激发活力、扎根中国大地和借鉴国际经验等重大关系”。处理好“五个重大关系”,为建设教育强国提供了明确的行动指南。其关键有二,一是建立与教育强国相匹配的现代教育评价体系,破除教育评价中存在的唯分数、唯升学、唯学历等顽瘴痼疾,扭转办学中存在的功利化、短视化倾向。二是建立与教育强国相适应的现代教育治理体系,通过强化依法治教,落实和扩大学校自主权,建立现代大学制度,在规范办学基础上,激发学校活力,办出学校个性、特色,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
教育不仅是民生,更具重要战略地位
教育是重要的民生工程,具有很强的民生属性。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我国都把教育定位为基本的民生工程,从满足民生需要、社会需求出发,谋划教育发展。当前,我国已经建成全世界最大规模的高等教育体系,实现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的全面普及。而要从教育大国迈向教育强国,就需要提升教育的战略地位。X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我们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对于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要从民生需要、社会需求角度看待,不能从功利化的角度来理解。在一些人看来,“教育强国”,主要是强化对学生的知识教育;“科技强国”,主要是强化科研人员出科技成果,尤其是论文的要求;“人才强国”,则是进一步提升人才培养层次,让更多学生接受高等教育,并拥有高学历。这是沿着之前的唯分数、唯论文、唯学历功利思维理解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而这种片面的功利思维恰恰是需要摒弃的。比如,我国学校教育中存在的重知识学习轻全面发展的问题,就源于功利化的办学倾向。对于这种办学倾向,教育部近年来一直在进行治理。包括严禁宣传炒作中高考升学率、高分生、高考状元,要求不得片面以升学率考核学校办学与教师教学。教育部还在今年开展基础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