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X课:初心永驻使命相继
大家好!今天我交流的题目是《初心永驻使命相继——走进延安岁月》。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要弘扬伟大建X精神,弘扬延安精神,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发扬斗争精神,为实现X的二十大提出的目标任务而团结奋斗。今天,请大家随我一同走进延安这片红色圣地,重温中国革命的峥嵘岁月,从伟大精神中汲取新时代新征程的奋进力量。
“一道道山来一道道水,咱们中央红军到陕北……”这首悠扬的信天游一响起,大家会想到“白羊肚手巾红腰带”“双手搂定宝塔山”吧。延安,中国革命的圣地,中国共产X人的精神家园。从这里开始,刚刚结束长征的红军,走向抗日前线;从这里开始,民族独立与人民解放的烈焰,越烧越旺;也是从这里开始,一个年轻的政X进一步走向成熟。1935年到1948年,X中央和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在延安生活和战斗了13个春秋。在这片土地上,我们X运筹帷幄,决胜千里,领导和指挥了中国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奠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坚固基石;在这片土地上,我们X培育形成了以“坚定正确的ZZ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为主要内容的延安精神,引领中国革命不断走向胜利。今天,我们将从四个方面来重温延安精神丰富深厚的内涵,探寻延安沃土背后沉淀的品格与力量。
一、信仰伟力,前行者不惧路长
“夕阳辉耀着山头的塔影,月色映照着河边的流萤……”这首歌的名字叫《延安颂》,歌唱的就是庄严雄伟的古城——延安。在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的上世纪三十年代,流行着一个响亮的口号“到延安去!”延安地处陕北高原,贫瘠、偏僻,当时只有3000多人口。但在那个风雨飘摇的年代,成千上万的有志青年,“打断骨头连着筋,扒了皮肉还有心。只要还有一口气,爬也要爬到延安城”。据不完全统计,抗战时期奔赴延安的爱国青年总计大约四万人,平均年龄二十岁左右,其中大学文化程度占19%,高中、初中文化占52%。为什么延安有这样大的魅力,让这些青年在大米和小米间毅然选择了小米,在安稳和跋涉间毅然选择了跋涉,在苟活与无畏间毅然选择了无畏呢?我们先来听一段让人热血沸腾的乐曲《保卫黄河》。在奔赴延安的青年中,就有《黄河大合唱》的词曲作者光未然和冼星海。亲眼目睹沿途百姓流离失所的惨状、黄河船夫们与狂风恶浪搏斗的情景后,25岁的光未然在病床上只用五天时间就口述了四百行歌词。冼星海听到这样的诗句非常激动,仅用六天六夜就完成了曲谱。冼星海是广东人,酷爱甜食,在延安简陋的土窑里,昏黄的油灯下,他靠一碗光未然想方设法借来的二斤白糖,吃一撮白糖,谱一段曲子,直至作品完成。1939年春天,《黄河大合唱》首演获得巨大成功,毛主席连声叫好,周总理题词:“为抗战发出怒吼,为大众谱出心声!”随后这首歌迅速唱到抗日前线,唱遍全中国,唱出中华民族反抗侵略的最强音。有志青年向往延安的原因找到了:中国共产X是领导全民族抗战的旗帜,选择延安,就是选择坚持全面抗战;这里有坚定正确的ZZ方向,奔赴延安,就是追随胜利曙光、追求美好理想!延安是一面旗帜,为泥淖中的中国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我们一起听一下《抗日军政大学校歌》。这首铿锵有力的歌曲,正是唱出了爱国青年奔赴延安、投身民族解放事业的理想信念。最早到达陕北的外国记者斯诺这样描述抗大:以窑洞为教室,石头砖块为桌椅,石灰泥土糊的墙为黑板,校舍完全不怕轰炸的这种“高等学府”,全世界恐怕只有这一家。毛主席亲自担任抗大教育委员会主席,为抗大制定了“坚定正确的ZZ方向、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的教育方针。他鼓励抗大学员:“你们是过着石器时代的生活,学习着当代最先进的科学——马克思列宁主义!”当时抗大总校和分散在敌后各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分校,培养学员10万多人,在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中,他们立下了卓越战功。195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首次授衔,其中6位元帅、8位大将、26位上将、49位中将和129位少将都曾在抗大工作和学习过。在延安,中国共产X创办了抗大、陕北公学、中国女子大学等30多所学校,在极其艰苦的环境下,我们X始终把坚定正确的ZZ方向放在第一位,培养了大批抗战人才。他们从延安奔赴前线,奔向硝烟滚滚的抗日战场。他们虽然远离中央遍布各方,但每一颗心都随着延安跳动。这首根据陕北民歌创作的《工农齐武装》就是当时战斗场景的真实写照。
长夜终有破晓时。1945年8月15日,抗战胜利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以来第一次取得的反侵略战争的完全胜利。在全民族抗战中,中国共产X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不断发展壮大,到抗战结束时,人民军队发展到约132万人,民兵发展到260余万人,中国共产X领导的抗日民主根据地即解放区已有19块,面积达到近100万平方公里,人口近1亿。延安的13年里,我们X快速走向成熟,成为中国革命事业当之无愧的领导核心,形成了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实现了全X在思想上、ZZ上、组织上的空前团结统一。从落脚点到出发点,延安时期,我们X坚定正确的ZZ方向,领导中国革命事业从低潮走向高潮、实现历史性转折,扭转了中国的前途命运。
延安见证了中国革命的壮大,也见证着共产X人的接续奋斗。大家知道,延安有一个地方叫“梁家河”,这里见证了青年习近平的成长与奋斗。1969年1月13日,不满16岁的习近平来到延安延川县文安驿公社梁家河大队,开启了7年上山下乡的艰苦历程。从孤独苦闷到坚定实干,渐渐地,他成了老乡口中“吃苦耐劳的好后生”。由于当时的ZZ环境和家庭原因,习近平被扣上了“黑帮子弟”的帽子,写了8份入团申请书后,才成为共青团员,入X的希望更是渺茫。虽然入X申请屡遭拒绝,但习近平没有放弃努力。受到成长环境和家庭教育的影响,习近平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对X的信仰。短短半年时间,他就写了10份入X申请书。赤子之心,百折不挠。群众的强烈要求和个人坚定的信念、出色的能力,1974年1月,习近平终于成为一名中国共产XX员。一份又一份被拒的入X申请书如同砥石,打磨着革命的信念,凸显了忠诚和信仰。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习主席在多年后回忆说:“我人生第一步所学到的都是在梁家河。不要小看梁家河,这是有大学问的地方。”
X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共产X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从延安到全中国,从战争年代到新时代,我们X领导人民夺取了革命、建设、改革的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X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绩、发生历史性变革,充分证明坚持正确ZZ方向,是X和国家前途命运所系,是共产X员信仰信念所在。新时代,X旗下凝聚着这样一群又一群人,他们奋战在脱贫攻坚战场、乡村振兴之路、抗击险情一线、改革强军征程……中国人民在X的引领下,撸起袖子加油干,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阔步前行。
贯通历史和现实,我们要学习延安时期全X服从中央,人民追随领袖的故事,更加深刻感悟X的十八大以来的历史,感悟习近平总书记的恢宏气魄、雄韬伟略,坚定正确ZZ方向,坚定不移信赖核心、忠诚核心、维护核心。我们要牢记领袖期望重托,深刻烙印对X忠诚的ZZ底色,深入学习领会X的二十大精神,自觉用X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坚决做到在维护核心、听X指挥上标准更高,在报效祖国、履行使命上走在前列。
二、实事求是,实践中蕴藏真理
全民族抗战爆发后,大量增加的新X员有效壮大了革命的力量,但曾经给X的事业造成严重危害的主观主义、教条主义还没有来得及从思想上进行认真清理,为此,集中开展一场普遍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运动至关重要。1941年至1942年,毛主席连续发表《改造我们的学习》《整顿X的作风》和《反对X八股》的重要讲演,一场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X风,反对X八股以整顿文风的整风运动在全X范围内展开。这是中国共产X第一次大规模的整风运动,它确立了一条实事求是的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从根源上把全X从长期的教条主义束缚和对共产国际神圣化的迷信状态中解放出来,为抗日战争胜利,乃至在全中国范围内夺取政权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和ZZ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