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2008年陕西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及答案
第一部分言语理解与表达
1.某国外媒体报道:中国政府保证从今年6月开始,停止生产超薄塑料购物袋。为此,中国官员还曾专程赴孟加拉国取经。孟加拉高级研究中心的负责人阿拉克·拉赫曼博士说:“中国的优势在于,如果他们决定了做某事,他们就会去做。”世界环保组织也对此举表示欢迎。
对这段文字概述最恰当的是()。
A,中国积极促进全球反塑料袋行动进程
D.孟加拉国塑料产业很发达
C.世界环保组织的主要任务是限制塑料产业发展
D.英国全国已经不使用塑料袋了
2.2006年电视剧《土兵突击》播出后,许三多这个形象在国内受到众多观众的欢迎,有评论指出他就是现实生活中普通人普遍具有的缺点和魅力的完美结合体。23岁的杭州大学生徐博是典型的三多迷,他说:“不光是我,我的祖父、父亲和我的同学,我们都喜欢看许三多。我都看了三遍,每次看都哭了又哭。”
许三多这个形象之所以受欢迎,最可能的原因是()。
A.绝大多数的中国观众都看过《士兵突击》
B.喜欢许三多的观众都是大学生
C.电视剧在中国有很大市场
D.许三多具有的很多特质打动了观众
3.俗话说,行百里者半九十。世界上攀登珠穆朗玛峰的人很多,而能真正登顶成功的人是少之又少。因为攀登珠穆朗玛峰的人,如果不到巅峰插上旗帜,哪怕离登顶只剩下十米不到的距离,都不是真正的成功。
这段话主要想告诉我们()。
A.很多人都在攀登珠穆朗玛峰
B,成功是有明确标准的
C大多数人都只能攀登到距离巅峰十米的位置
D.只有插上旗帜才能证明成功了
4.调查发现,超过80%的公众认为跨国公司促进了中国经济发展,其主要贡献最主要体现在“带来先进的管理经验”与“提供更优质的产品和服务”。但是,也有73.1%的人对跨国公司“把污染产业和工厂转移到中国来”表示强烈不满。有评论分析说,相对于国内的一些小企业来说,跨国公司污染环境的行为更加让人痛心疾首。对此,《人民日报》一署名文章呼吁:在关注经济指标的同时,要切实加强对跨国公司履行环境保护责任的监督。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我国经济发展应该主要依靠自主创新
B.跨国公司在我国严重缺乏环保意识
C.我国大部分人不欢迎跨国公司来华投资
D.我国公众对跨国公司心态矛盾
5.从所获得的最新数据看,2005至2006学年,有223543名美国学生在国外求学,他们仅占美国入学学生的l%,其中只有6000名学生选择留学中国。尽管69%的美国学生能在地图上找到中国,但只有18%的学生知道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是汉语(74%的人认为是英语),有50%的学生认为中国的人口仅是美国人口的两倍(实际是四倍)。
这段文字主要想提醒我们()。
A.中国的留学生比美国的留学生多
B.美国学生经常在网络上了解其他国家
C.有必要加强美国人对中国的认识
D.有必要多派中国学生到美国留学
6.目前很多市面上的汽车,80%的材料使用了可再生物质。在时尚界中,也有了跟报废汽车结合的产物,瑞士两兄弟Markus和DanielFreitag设计的FREITAG背包,就使用了集装箱卡车车厢涂焦油的防水布、汽车安全带以及报废自行车轮胎的内胎,这种充满创意的资源再利用也是一种为环境保护作贡献的途径。
对这段文字概括最准确的是()。
A.现在已经全部用可再生物质生产汽车了
B.可再生材料及物质用途广泛
C.瑞士两兄弟Markus和DanielFreitag设计的产品都是用报废材料制作的
D.时尚界使用的产品都很有创意
7.“社会赞许与不赞许”是我们看待青少年行为最常选择的视角。对于不赞许的行为,就容易进行负面描述。因此不听话就成了叛逆(而不叫有自主性),不爱学习就成了不用功及偷懒(而不叫非学业性向较高),自然,喜欢上网也就成了网络上瘾(而不叫高度热衷网络)。
这段话意在说明()。
A.人们对青少年的评价总是围绕着“好与坏”的二元判断标准进行
B.对青少年的评价多半是负面的
C.青少年大部分都不听话
D.青少年上网成瘾已成了社会现象
8.别人的脸就像一面镜子,我们对别人的态度与别人对我们的态度是一样的。处理好人际关系的道理很简单,那就是“爱出爱返,仁往仁来;恨出恨进,怨往怨来”。
这段话告诉我们()。
A.和谐完全是人们的主观感受
B.人的素质决定着为人处世的态度
C.人与人的关系是相互影响的
D.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如实反映
9.网络是大家熟知的东西,它为我国建设高效、透明、务实、廉洁的政府提供了物质技术条件,大大节约了行政成本,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信息传播的不对称性。我国各级政府积极利用网络技术,及时、准确发布政务信息以便于公众知情,参与和监督政府。
这段话意在强调()。
A.我国政府积极利用各种条件,贯彻落实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B.我国政府积极创造各种条件,从经济活动中解放出来
C.网络技术的广泛利用,减轻了政府负担,但削弱了国家宏观调控能力
D.网络技术的广泛运用,提高了政府工作效率,其目的是吸引世界的目光
10.提起节日,中国人首先想到的是春节,贴窗花、写春联、吃饺子、放鞭炮等等,大多数西方人可能首先想到圣诞节,唱圣诞歌、互送圣诞礼物等等。
这告诉我们()。
①民族节日蕴涵着民族生活中的风土人情、宗教信仰和道德伦理等文化因素。
②民族节日展现出一个民族文化生活的全部内涵。
③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
④透过各民族的传统节日我们可以领略不同民族文化的韵味。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1.今年全国人大和全国政协会议期间,为了更好地反映民情民意,部分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在互联网上利用QQ、E-mail、Blog(博客)等现代信息交流方式征求网民意见,并及时予以反馈,深受网民欢迎。
这段文字表明()。
①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由人民选举产生。
②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对人民负责:
③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发言不受追究。
④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受人民监督。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12.俄国诗人普希金在一首诗中写道:“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忧郁的日子里需要镇静。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普希金这首诗想告诉我们,面对生活中的挫折,我们需要()。
①有坚强的意志和毅力。
②有战胜挫折的良好心理品质。
③以乐观的心态回避挫折。
④树立对生活的正确认识和对待生活的正确态度。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3.早发育的,身高增长开始的早,增长高峰出现的也早,增长停止也早,整个增长过程可能比较短。因此,早发育类型的孩子虽然开始时显得比同龄孩子高,但成年可能比晚发育的孩子个子矮,而体重比同样身高而晚发育的孩子要重些。
这段文字中,“增长高峰”和“增长过程”分别是指()。
A.最高身高和增长时间
B.最高增长速度和增长高度
C.最高身高和增长速度
D.最高增长速度和增长时间
14.人的尊严就在于思想。由于有了思想,人就比摧毁他的任何东西甚至整个宇宙都高贵得多;因此,人就能吞掉一个世界。
这段文字直接支持的观点是()。
A.人类是需要有思想的
B.人类的思想是无处不在的
C.人的尊严就在于人的思想
D.无论哪种人都能改变整个世界
15.《三国演义》是明朝初期罗贯中作的历史演义小说,它取材于东汉末年的魏、蜀、吴三国鼎立的一段历史,为那个群雄逐鹿的动荡时代提供了全景式的画卷,创造了数以百计的栩栩如生的人物画廊。
最能准确复述这段文字主要意思的一项是()。
A.《三国演义》是一部历史演义小说
B.历史演义小说《三国演义》的背景及主要内容
C.《三国演义》的作者是明朝初期的罗贯中
D.《三国演义》塑造了众多性格鲜明的人物
16.当雇员和雇主不共处一地的时候,管理工作就必须适应这种情况,要使每一个人学会把自己训练成为独当一面的生产能手,新的反馈机制必将形成、发展,老板和工人就能确定所做工作的质量了。
这段文字主要说明()。
A.管理工作对处理雇员和雇主雇佣关系的重要性
B.在生产当中的老板与工人之间的新的反馈机制的作用
C.老板与工人之间的关系
D.新的反馈机制如何在老板与工人之间起作用
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17—20题。
尽管具有人类学意义的工作相当古老——有两个例子,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或北非学者阿拉伯·英布·卡尔顿,在公元前5世纪和公元14世纪撰写的对他人的描述——但作为独立研究领域的人类学是相对晚近的西方文明的产物。例如,在美国,学院或大学(在罗彻斯特大学)普通人类学含学分的第一次课程直到1879年才开设。倘若人们一直关心他们自己及其起源,以及其他人,那么为什么成体系的人类学学科这么长时间才问世呢?
这一问题的答案就像人类历史一样复杂。在某种程度上说,它与人类的技术局限有关。在大部分历史中,人们一直受限于他们的地理范围。没有到世界遥远地方旅行的手段,对远远不同于人们自己的文化和民族的观察是艰难的——如果不是不可能的话——冒险。大范围的旅行通常是少数人独享的特权;只有当适当的运输和通信方式得到发展,对其他民族和文化的研究才可能盛行。
这并不是说,人们一直没有注意到世界上与他们自己在看法和行为上不同的其他民族的存在。例如,圣经《旧约全书》与《新约全书》充分提到各种各样的民族,其中有犹太人、埃及人、赫梯人、巴比伦人、埃塞俄比亚人、罗马人,等等。这些民族之间的差异,比之他们中任何人与澳大利亚、亚马逊森林、北极的因纽特人等的差异,就显得逊色了。借助于向真正遥远地方旅行的手段,人们有可能第一次遇到这类根本不同的民族。正是与迄今未知民族的大量接触——这开始于欧洲人试图把其贸易和ZZ统治扩大到世界各地之时——人们的注意力才集中于人类各种各样的差异。
使人类学缓慢成长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欧洲人只是逐渐认识到,在所有这些差异的掩饰下,他们可能与任何地方的人共享基本的“人性”。不与欧洲人共享基本文化价值的社会被贴上“未开化的”或“野蛮的”标签。直到18世纪中叶,相当多的欧洲人才开始认为这类人的行为与对他们自身的理解是完全相关的。这样一个时代到来了:人们越来越努力根据自然法来解释事情,对以权威文本为根据的传统解释表示怀疑,对人类多样性的兴趣日渐浓厚。
17.插入语”如果不是不可能的话”的作用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强调在不同时期对同一文化同一民族观察的艰难性
B.强调在不同时期对同一文化同一民族观察的可能性
C.强调在同一时期对不同文化不同民族观察的艰难性
D.强调在同一时期对不同文化不同民族观察的可能性
18.下面不属于导致人类学缓慢成长的原因的一项是()。
A.广阔的地理范围,造成交往的局限
B.落后的旅行手段,造成沟通的不便
C.显著的民族差异,导致理解的困难
D.迟缓的认识发展,导致研究的滞后
19.下面对“人类多样性”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不同民族的文化差异及其在年龄、性别、性格等方面的不同
B.人类的不同起源和人们对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独特看法
C.民风习俗的差异和对“未开化的”或“野蛮的”民族的认同
D.不同的民族在文化价值观念上的差异及其独特的行为方式
20.根据全文内容,下面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A.具有课程意义的人类学工作出现较早,但含有学分的人类学课程形成较晚
B.人们较早关注到与己不同的民族的存在,但关注人类各种各样的差异却较晚
C.北极的因纽特人与赫梯人之间的差异比犹太人与埃及人之间的差异要显著
D.长期以来欧洲人没有意识到“野蛮人”的行为与对他们自身的理解密切相关
2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强求/牵强纤夫/纤尘不染来日方长/拔苗助长
B.宿仇/宿将落笔/失魂落魄差可告慰/差强人意
C.解嘲/押解蹊跷/另辟蹊径一脉相传/名不虚传
D.卡片/关卡度量/置之度外方兴未艾/自怨自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