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发挥高校在全球交流中传播中国声音的作用
在全球化加速的当下,高校间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已成为全球知识传播和文化交流的重要环节。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的统计与预测,全球高等教育国际学生数从2000年的211万人增加到2021年的639万人,增长了2倍,涉及的国家和地区超过200个。国际学术会议、跨国论坛等交流活动的数量和质量也在不断提升。中国高校积极参与推动全球公共外交,展现了传播中国声音、中国理论、中国思想的蓬勃姿态。
随着中国日益走向世界舞台中央,中国高校作为知识创新和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拥有丰富的学术资源和人才优势,在全球高校交流中扮演着独特的角色,肩负着传播中国声音的重要使命。中国高校传播中国声音,主要是通过开展国际学术交流活动、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人才、推动中国学术成果的国际化传播等途径和方式,将中国的文化、历史、社会制度、发展理念以及在各个领域取得的成就等信息传递给国际社会,使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消除误解和偏见,增进对中国的理解和认同。
当然,中国高校在传播中国声音的过程中也面临诸多困境和难点。例如,由于历史文化差异和意识形态不同、新闻传播和国际话语权不对等因素,一些西方发达国家民众对中国的社会制度还存在误解。这些误解很大程度上是西方文化中根深蒂固的个人主义价值观和对不同文化制度的偏见所致。同时,语言障碍也是不容忽视的问题。据相关研究,全球约80%的学术论文是以英文发表的,中国高校、中国学者在传播中国声音时,需要克服语言障碍,将中文的学术成果和思想准确地翻译成英文等其他语言。此外,传播渠道有限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尽管互联网提供了广泛的传播途径,但在国际主流媒体和学术平台上,中国高校的声音相对较弱,中国高校主办的学术期刊在全球范围的影响力排名还不够靠前、数量不占优势,西方学术平台在国际舆论场中仍具有较大影响力,中国高校的科研成果有时难以获得足够的展示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