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2013年天津公务员行测考试真题及答案
第一部分言语理解与表达
一、选词填空。根据题意,从所给的词语中选出最恰当的词语填入空格内,从而使句子的意思表达得最准确。
1.在互惠关系中,一个微小的支持可能形成较大回报的责任感,类似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_________”所蕴含之意。正是这种责任感生成了以一种行为回报另一种行为的持续性关系。
A.投桃报李
B.礼尚往来
C.来鸿去燕
D.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2.据了解,最能代表首都建筑风格的北京四合院在旧时没有任意两个是完全一模一样的,因为每一个四合院的生成都有其独特性,承载了包括家庭习惯、工匠意图、人文传统等多重历史信息。“而现在的四合院几乎一模一样,仿佛一条生产线上下来,与建筑传统_________。”
A.南辕北辙
B.背道而驰
C.天壤之别
D.大相径庭
3.前不久热映的香港电影《桃姐》,反映香港老人院生活的片段让人难忘,催人泪下,当片中一群老人机械地张着嘴巴,护工挨个喂饭过去的场景出现,许多观众_________。
A.唏嘘不已
B.感叹不已
C.感喟不已
D.伤感不已
4.在景区门票涨价广受质疑时,有些地方把景区的门票价格听证会当_________,但景区是—种特殊的商品,不仅牵涉当地百姓的利益,还直接影响外地游客利益。
A.保护伞
B.护身符
C.挡箭牌
D.遮羞布
5.“刻章办证”的小广告在现实生活中屡见不鲜,办证俨然成为了一个行业。正是长期以来“以证治国”的管制思维,给人带来不便的同时也催生了_________的证件需求。
A.变异
B.异化
C.固化
D.变化
6.生活在内地的中国人终其一生,要无数次填写有关个人资讯的登记表格,举凡上学、提干、入X、参军、就业、旅行等概莫能外,而登记栏目也几乎是_________的,包括出生年月,家庭出身、民族、性别、X派、籍贯、文化程度等。
A.千人一面
B.如出一撤
C.—模一样
D.千篇一律
7.神九飞天,值得毎一个华夏儿女为之自豪,但_________之后仍需回归_________,保持一颗清醒的头脑,善莫大焉。
A.感性理性
B.理性感性
C.高兴清醒
D.兴奋平静
8.天价粽子人为添加鲍鱼、海参、扇贝等昂贵成分,甚至在礼盒中配售其它商品而令粽子价格暴涨,从而让好好的端午节变了味道,这是对节日的亵渎,更是国人_________消费心理在作怪。
A.变态
B.畸形
C.阴暗
D.病态
二、阅读理解。注意:供选择的答案有时可能是对短文内容的一个复述,有时则满足了陈述中其他方面的需求,你的选择应与所提要求最相符合。
9.由于体制性障碍、城乡利益及农民工知识技能不足等原因,农民工一直是城市中的边缘群体,是没有真正融入城市社会的城市居民。当前,农民工家庭面临着经济层面、制度层面和文化层面三种相互关联、依次递进的社会融合问题。
对这段文字理解不正确的是:
A.农民工在城市中一直处于非主流地位
B.农民工没有真正融入城市社会,城乡二元体制是因素之一
C.农民工与城市生活方式格格不入
D.农民工需要在经济、制度、文化层面融入城市社会
10.目前我们的城市化道路走了一条不符合中国的道路,为什么?一是现有的城市发展是“关起门来搞城市化”,把农民关在城外,自己在城内搞现代化,这是为城市“锦上添花”,而不是搞农村“人口城市化”。二是我们在城市化道路上搞“天女散花”,强调大力发展小城镇,因为“小城镇,大战略”,能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大问题。这是一种错误的战略选择和过时观念,实际上这是一种“离土不离乡”传统观念的延续,它实质上就是不愿意让让农民进大中城市,不许他们分亨大中城市积累的文明成果。
这段文字的主要观点是:
A.城市化就是让农村人口城市化
B.城市化就是使农村人口进入大中城市
C.城市化就是让农民离土又离乡
D.城市化道路选择要考虑中国国情
11.看待让社会公正问题,应防止落入平均主义这种无论在历史上还是在现实中都颇具诱惑力的窠臼中。虽然平均主义在某些领域是否适用的,但若将其推广到所有领域尤其是分配领域,否认人的差别而要求平均分享一切,最终只会扼制人的积扱性,扼杀社会发展的活力,不利于社会公正的实现。
这段话意在强调:
A.社会公正是相对的
B.平均主义是国人习惯的“窠臼”
C.平均主义适合非分配领域
D.追求社会公正并非要搞平均主义
12.据日本社会保障规定,失业完全无收入者,每月可领到一定数额的失业补助金。丧失劳动能力及无人赡养的老人除每月可领取补助以外,房租减收,用水、看病免费,市内交通费70岁以上全免、以下减半,若有未成年的子女,还另外增加补助金。凭这样几条,足可以维持基本的生活,根本无需上街去“流浪”。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日本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
B.日本社会保障的基本目标
C.日本社会保障制度的具体内容
D.日本没有流浪者的原因
13.有朋友对我说,你们古董行不好,净卖假货,我深刻反省,究其原因,文物的文化含量太大,难以一目了然。自古文物收藏凭的是眼力,玩的是心跳,至少宋代以来许多国家就在真假之间争论,翮来覆去者并不罕见。历史上被判了死刑的文物又起死回生也不是凤毛麟角。由于人类对自身文化认知的局限而对文物发生错判,只要不是故意,情有可原。
对该段文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非故意的卖假古董可以原谅
B.非故意的错判文物真假可以原谅
C.宋代以来许多国宝陷于真假之争
D.历史上有不少被判为赝品的古董又被鉴定为真品
14.现在中文系的文学教学是普遍存在弊病的,突出的表现是:概论、文学史和各种理论展示的课程太多,作家作品与专书选读太少,结果呢,学生刚上大学可能还挺有灵气,学了几年后,理论条条有了,文章也会操作了,但悟性与感受力反而差了。
这段文字不直接支持以下哪种观点:
A.中文系学生的“文气”在日益弱化
B.现在中文系的文学教学需要改革
C.现在中文系学生普遍缺少文学作品的阅读
D.现在中文系文学教学应大幅削减概论、文学史及理论课
15.高校社团活动现在遭到批评,批评的不是该不该有社团,而是高校对社团的经营方式。目前的高校社团组织应该改进,使参加社团的多数人受益,而不是少数人的成功。如果高校社团经营好了,在大学生培养中的作用就不只是“第二课室”。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高校社团的社会评价很差
B.高校社团的经营方式需要改进
C.高校社团不能满足于少数大学生的获益
D.高校社团的定位不是“第二课堂”
16.与营养餐相比,音体美教育的缺失似乎显得不那么迫在眉睫,这样的逻辑并不错。然而,换一个角度的话,或讦能逼视出这种逻辑的不足:与物质匮乏相比,心灵缺乏滋养,难道不是一个至少同样重要的问题?我们有理由呼吁:各种慈善努力,无论官方或民间,务请聚焦贫困地区音体美的匾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