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日新月异”系列№11332
2024年10月
在2024级新生开学典礼上的致辞:做正确而难的事情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泮伟江
(2024年9月27日)
尊敬的友军书记,各位亲爱的老师和同学们:
大家下午好!
首先,我谨代表北航法学院全体师生,欢迎177名研究生新同学和84名本科生新同学!欢迎你们的到来!金秋送爽,今天老师们和同学们欢聚一堂,以开学典礼的形式,见证北航法学院吐故纳新,迎来一个新的学年,新的开始。相信在座的同学们现在的心情都和我们一样,是欢快和愉悦的。其实,在接到录取通知书的时候,同学们就已经经历了一次这样的喜悦之情。但在完成新生报道的手续,逛完北航校园,坐在这里参加开学典礼的时候,心中的这种喜悦与接到录取通知书的喜悦仍然是有一些细微差异的。之前的心情是带着一种期盼,因为同学们当时接到的是一份邀约与承诺。如今,当同学们真正地成为北航法学院的一员,心中的喜悦之情,就带着一种完成了确认仪式的满足感。在这个充满仪式感的时刻,衷心地祝贺同学们,走出了今年的一小步,完成了人生的大一步,未来从此启航。
接下来的这个学期,应该是同学们心情比较愉悦的一个学期。无论对于刚刚进入法学院的大二同学,还是研究生同学,你们都经历了激烈的竞争和角逐,如愿以偿地进入到心中的梦院和梦校,实现了人生的一个小目标。这个成果就足够大家感到满足,回味很久。同时,许多同学来到了新的校园,认识了新的同学和朋友,开启了新的课程。无论是北航的校园还是北京,接下来都将是一年中最美丽的季节,如今已是秋高气爽,再过一段时间,树叶开始慢慢变黄、变红,整个北京都会变得色彩斑斓,令人应接不暇、流连忘返,如果冬天再下几场大雪,今年几乎就是完美了。
与此同时,随着课程的推进和学习的深入,同学们的心情也许会像北京的天气一样,慢慢变得阴沉起来,日渐感受来自激烈竞争的压力。同学们逐渐会感受到,幸福和放松的时刻总是那么短暂,而激烈的竞争和越来越卷的现实却如影随行,慢慢侵蚀开学蜜月期那甜蜜的金黄色。是的,时间就像一辆无情的列车,即便我们不做什么,它仍然会按照自己的节奏,飞速地将我们从窗户边的美好景色中带走,送向那个目前仍未可知的未来。也许有一些同学已经在未雨绸缪了,当多数同学正在享受金秋北京这凉爽的天气和美丽风景时,他们的心中已经掠过了一丝阴影,暗暗开始对未来担忧起来。
毋庸讳言,同学们生活在一个内卷的时代。许多同学都已经清醒地认识到,进入到心中的梦校和梦院,并不意味着内卷的结束,而是在一个更高的平台和层次,开始全新一轮的内卷。当前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改革进入到深水区,遭遇到了一些全新的困难和挑战,同时也面临着国际国内的复杂形势,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当前就业形势的紧张。同时,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张,一方面满足了更多同学进一步深造的愿望,同时也客观上造成了高校资源的紧张,从而加剧了同学们之间的竞争。此外,我们生活在一个数字和考核的时代,时时处处都被人要求提供各种各样的数据和成绩,并被别人用这些数字进行比较。这些都是生活在这个时代的我们不得不面对的。
相比之前的时代,我们这个时代物质资源更丰富了,科技也更进步了,对上一个时代的人来说,想都不敢想的那些东西,对于我们这个时代的人来说,却可能是视若无睹的稀松平常之物。但对上一个时代的人来说更为稀松平常的职业机遇,在我们这个时代却需要经历更激烈的竞争才能够获得。我们这个时代的大学生既比之前所有时代的大学生更幸运,但同时也比他们更不幸运。事实上,每一代人都有每一代人的幸运与不幸。人不能选择自己的时代,更不能抱怨这个时代,而只能面对和适应自己的时代。每一代人都有每一代人特殊的时代处境和时代挑战,每一代人也都有每一代人的奋斗和精彩。
因此,在这个庄重的时刻,在每一个同学都带着一丝兴奋,带着一丝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同时也带着一丝不安和恐惧的时刻,我希望以一个过来人的身份,和同学们聊聊,在一个内卷的时代,如何过好自己大学生活的问题。我结合自己的经历和所见所闻,想送给同学们四个忠告或建议,希望对同学们接下来的几年生活有所帮助。
首先,我想送给同学们的第一句话是,做正确的事情,哪怕要因此经历许多艰难和险阻。刚才张杨老师的发言,建议同学们在做选择的时候,尽量选择那些难做的事情,因为经验证明,难做的事情往往是正确的事情。这个说法和我接下来想和同学们分享的观点是不谋而合的。这并不仅仅是巧合,更多的是因为我们拥有相同,或者至少是类似的价值观。
我的专业是法理学,其中的一个方向是法律社会学。我给本科生三年级的同学开设的一门课程就是《法律社会学》。这门课程会讲到一个德国的法社会学大家,叫做马克思•韦伯。韦伯除了在法律社会学的具体问题的研究方面做出了杰出贡献之外,还提出了一种叫做理想类型的方法。例如,他按照理性/非理性、形式/实质这两对概念为基准,将全世界古往今来的所有法律分成四类,即形式理性的法律、实质理性的法律、形式非理性的法律、实质非理性的法律。通过对不同类型法律的比较,他揭示了四种类型法律各自的核心特征,从而大大深化了人们对法律性质与内涵的认识,至今仍然启发着全世界各地法律理论的研究与思考。
北京大学元培学院的院长李猛教授,也运用了类似的理想类型的方法,按照重要/不重要、紧迫/不紧迫,将世界上所有的事情分成了四类,即重要而紧迫的事情、重要而不紧迫的事情、不重要而紧迫的事情、不重要也不紧迫的事情。李猛教授认为,生活是由那些最重要的事情,而非是最紧迫的的事情决定的。同时李猛老师也认为,一个文明最有力量的时候,就是其中最优秀的人关心最根本的问题,而非最紧迫的问题。我当时第一次听到李猛老师这个说法的时候,内心是很震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