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日新月异”系列№11376



2024年10月
锦书常寄,未来可期
在“云中锦书:我和中国的故事”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美国专场活动上的致辞
谢锋大使
(2024年9月28日)
尊敬的慎海雄副部长,胡威会长,雷波列特校长,西蒙博士,方大为先生,
各位来宾、青年朋友们:
大家好!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和中美建交45周年之际,很高兴与各位朋友相聚在“云中锦书:我和中国的故事”美国专场。见字如晤。中美人民都有写信的传统,两国虽远隔重洋,但始终鱼雁不绝。一次次书信往来记载着暖心的故事,凝结着真挚的情谊,镌刻着岁月的记忆。今天,我想同大家分享三封跨越太平洋的“锦书”,一同汲取力量,期许未来。
第一封“锦书”,见证了中美求同存异、和平共处的历史逻辑。1975年,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在致毛泽东主席的亲笔信中写道:“如果要使世界得到和平,中美友谊和合作是不可缺少的,尽管我们在一些问题上可能存在分歧。如果我们变成了敌人,或者允许一堵曾经把我们分开了那么多年的墙重新建造起来,那将是历史的大悲剧之一。”45年前,是相互敌视的巨大风险让中美超越分歧,是维护和平的根本利益让中美走到一起;45年后的今天,中美开展互利合作的共同利益有增无减,应对全球挑战的共同责任前所未有。中美冲突对抗将是两国的失败、世界的灾难,中美隔绝对立将是双方的损失、历史的悲剧,一个健康、稳定、可持续的中美关系是民之所盼、世界所愿。
第二封“锦书”,讲述了中美人民超越隔阂、读懂彼此的执着坚守。1988年,来自美国的潘维廉到厦门大学任教,一待就是30多年,足迹遍及大半个中国。他给家人、友人写了1500多封信,这些家书让他父亲从最初不赞成到认同儿子的选择。潘教授先后出版了25本书,将中国的发展变化讲给世界听。2019年,习近平主席给潘教授回信,祝贺他新书出版时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