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文章均为公开发表,政论文公众号整理,自用学习,如文友偶然获得,请勿用于商业用途,并于24小时内删除
“试金石”系列№1209
2024年9月
★ 政论文公众号 — 1 —


文章均为公开发表,政论文公众号整理,自用学习,如文友偶然获得,请勿用于商业用途,并于24小时内删除
目 录
1.袁野:
“卷”起来,把中国故事讲得越来越精彩……………………………………1
2.李盛丹歌:
国际传播要久久为功,构建话语体系需多方协力……………………………3
3.孙承诺:
要讲好中国故事,更要努力提升自我…………………………………………5
4.曹音:
是记者,更是国际传播践行者…………………………………………………6
5.刘彦:
努力讲好“中国的延安”“世界的延安”的故事……………………………8
6.卢金福:
为传播好中国声音发挥积极作用……………………………………………10
★ 政论文公众号 — 5 —

文章均为公开发表,政论文公众号整理,自用学习,如文友偶然获得,请勿用于商业用途,并于24小时内删除
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传承初心、增强“四力”培训班(第一期)学员代表发言材料汇编
(延安日报,2024 年 8 月 27 日)
“卷”起来,把中国故事讲得越来越精彩
袁野
我是来自中国青年报的袁野,非常荣幸能够作为一组的学员代表发言。参加此次传承初心、增强“四力”培训班,是我职业生涯中的一次重要经历。几天来,我们深入延安这片红色沃土,不仅仅在历史的滋养下汲取力量,更在业界前辈的悉心指导下提升了对外传播的技巧,进一步明确了肩负的责任和使命。
此次培训的地点——延安,是中国革命的摇篮。“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走到一起来了”。这个目标是什么呢?站在这片英雄的土地上,我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作为媒体人,我们不仅是信息的传播者,更是国家形象的塑造者、中华文化的传承者。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之下,如何讲好中国故事,如何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成为我们这一代新闻工作者的重要课题。
此次培训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极好的学习平台。在这里,我们聆听了资深媒体老师的传道、授业、解惑,如同亲历了一场场对外传播工作的大战大考,仿佛回到了中美贸易战、香港止暴制乱、新冠肺炎疫情、台湾地区两项选举等战场上,仿佛闻见了硝烟味,听到了枪炮声。我们在这里学习了国际传播的最新理论和方法,了解了当今全球舆论格局的变化与挑战。在这些课程中,我深刻意识到,外宣工作不仅仅是信息的传递,更是一种文化交流与价值传播的过程。
很多人可能觉得,外宣工作是个挺“套路”的活——写写稿子,拍拍视频,讲讲中国的“高大上”。但通过这次培训,我深刻意识到,外宣绝不是“走流程”,而是要有情感、有温度。就像朱老师所说,要讲好故事,这样才能够引发共鸣,才能够在国际舆论场中占据一席之地。
我们讲的中国故事,不光是高楼大厦、科技腾飞,还得讲些“接地气”的故事。比如说我手中的这份打印稿,就是昨天晚上拜托朋友打印出来之后通过机器人送到我房间里来的, 当时我真是感觉到了大大的震慑, 感觉到真是太City了。这就是中国的真实生活。我不禁想道:如果我们能把外宣做得像中国菜一
★ 政论文公众号 — 1 —

文章均为公开发表,政论文公众号整理,自用学习,如文友偶然获得,请勿用于商业用途,并于24小时内删除
样,丰富多彩、味道十足,那外国朋友还不“上瘾”吗?
最后,说点正经的。未来的国际传播工作,不仅仅是“挑战”,简直就是“内卷”。想想看,全球那么多国家都在抢着讲自己的故事,咱们中国自然不能落后。所以,作为新闻工作者,我们得“卷”起来——“卷”得有深度、有广度,还得“卷”得有趣味。
这次培训让我明白,外宣工作是一场“马拉松”,得有耐心、有毅力,还得有创新的劲头。特别是在新媒体时代,不能只靠传统的“打法”,还得学会运用各种新科技、新工具,比如短视频、直播带货这些手段,来让中国故事更有吸引力。我们要成为“内容高手”,让国际受众看得开心,听得入迷,最后还忍不住给个点赞。
感谢各位领导和老师给我们提供了这么好的学习机会,也感谢各位学员的陪伴与鼓励。我相信,未来我们每一个人都会成为“国际传播的高手”,在外宣的舞台上继续闪耀。让我们一起“卷”起来,把中国故事讲得越来越精彩。
— 2 — ★ 文名公众号

文章均为公开发表,政论文公众号整理,自用学习,如文友偶然获得,请勿用于商业用途,并于24小时内删除
国际传播要久久为功,构建话语体系需多方协力
李盛丹歌
我是经济日报国际部海外平台工作室的李盛丹歌,很荣幸能够代表第三小
组发言。
中国形象的构建,离不开一个个独特的故事。对一个未曾到访中国的人而言,在他心中,这个国家到底怎么样,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能不能把故事讲好、讲生动。那么,讲好中国故事到底要怎么讲?通过这次培训,我有几点体会和感想:
讲好中国故事绝不是为了编造漂亮圆满的情节,而是要讲出我们国家最真实的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要立足中国话语、中国叙事和中国理论来阐释中国实践,进而发出有依据、有价值的中国声音。我们既要看到外界对中国有哪些关注点,又要了解外界对中国存在哪些误解和偏见,才能激浊扬清、增信释疑。要对敏感问题要敢于正面回击、善于应对,把道理、故事讲明白,说清楚。
有一段话是这么说的:你要写中国,就不能只写中国,你要写千里神州,万家灯火,你要写五岳雄奇,江河磅礴 我认为这同样也是国际传播创新传播话语体系值得借鉴的地方,使受众在“润物细无声”中感受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要让中国故事“听得懂、听得进、听得信”,正如新华日报社沈峥嵘老师所讲,“要构建一个彼此都能产生理解的共通的意义空间,让受众更广,更多元”,让中国故事的讲述生活化、生动化、具体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