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全球气候融资困境如何破局?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九次缔约方大会于11月11日在阿塞拜疆首都巴库举行。气候融资,特别是发达国家如何向发展中国家提供气候应对资金,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和此次会议核心议题之一。
当前,全球气候融资缺口巨大,阻碍气候适应的规划和实施。据相关机构估计,除中国以外的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到2030年将每年需要近2.4万亿美元才能实现气候目标,而目前的投资额仅为其1/4。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强调,2030年气候适应资金缺口或将达到3590亿美元。从全球范围看,气候融资主要来源于政府、金融机构、企业和个人。其中,政府公共资金是最核心的来源,以发达国家为主。当前全球经济发展动力不足的态势仍在延续,发达国家的国际援助越发受到国内预算约束,援助承诺不断违约。金融机构、企业和个人虽然重视气候投融资,但受到投资风险、回报周期和收益率制约,难以满足长期持续的融资需求。更值得关注的是,气候资金在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分配情况明显不均衡,大部分资金流向了少数中等收入国家和部分发达国家,最不发达国家、小岛屿国家和非洲等地区获得的资金严重不足。气候资金在使用过程中也存在诸如项目审批流程烦琐、资金管理不善、缺乏有效监督等问题,甚至不乏资金浪费和挪用现象。2024年9月,欧盟审计院对欧盟一项最重要的援助计划——欧盟重建基金进行严厉批评,因为缺乏控制和效率不高,分配给气候保护措施的资金被严重浪费。例如其中一个被称“与气候相关的贡献”为40%的供水改善项目实际的“气候贡献为零”。
发达国家理应为气候融资困境承担主要责任。首先,在导致气候变化问题上负有更大责任的国家,应在解决气候问题上承担更大的责任。讨论责任,不能简单比较排放总量和人均排放量,而是要比较历史累计排放量和人均历史累计排放量。早在1997年,巴西政府就提出累计排放概念,强调全球气候变化主要是发达国家自工业革命以来200多年间温室气体的排放所造成。根据英国碳简报(CarbonBrief)的研究,1850年至2021年间,全球累计碳排放前10名中,西方5个发达国家加上俄罗斯的碳排放占比高达39%,其中美国作为最大的累计排放国排放量占到全球总量的20.3%。但是,这些国家的全球人口比重只有10%。相比之下,中国、印度、巴西和印度尼西亚累计碳排放量占比只有23%,但人口比重却高达42%。在历史人均累计碳排放量前10名中,加拿大和美国高居前两名,且只有特立尼达和多巴哥、俄罗斯、哈萨克斯坦三个发展中国家。《公约》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