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主动对接欧盟碳交易市场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X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再次强调“主动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在全球绿色转型的背景下,绿色标准已成为国际经贸规则的核心要素之一。欧盟作为全球绿色转型的早期推动者,在气候治理方面一直扮演着引领者的角色。在气候政策方面,欧盟逐渐形成以市场化手段推动碳减排的路径,即欧盟碳交易市场体系。这一体系主要包括两大组成部分,一是以欧盟境内企业为主体的欧盟碳排放权交易市场(EUETS),二是面向进口商的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通过这两种机制,欧盟不仅推动了成员国的碳减排,还将通过边境调节机制影响全球贸易格局。
欧盟碳交易市场体系的形成
欧盟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简称欧盟碳市场)的运行原则是“总量管制与交易”,同时具有强制性和市场化两种属性。在碳排放权配额的分配环节,政策的强制性得以体现。欧盟设定了覆盖企业的碳排放总量,并根据核准的碳排放量向排放企业发放碳排放配额。控排企业需要在年度周期内,于特定截止日期前完成履约,上缴与实际碳排放量相当的配额,否则将面临高额罚款,并需在下一年度补缴未履约的配额。由于核准碳排放量(即发放的配额)和实际碳排放量(即上缴的配额)之间可能存在差额,控排企业需要在碳排放权市场内进行交易。在这一市场中,有效实现碳减排的控排企业能够出售盈余配额以获取利润,而未能有效减排的企业则需要购买碳配额,以满足其履约要求。
经过近20年的发展,欧盟碳市场经历了4个阶段,其演化过程呈现出3个主要趋势。首先,覆盖范围逐渐扩大。在国家层面,从欧盟成员国扩展至挪威、冰岛、列支敦士登等国家,并与瑞士碳市场实现互通;在行业层面,除了电力、热力、钢铁和水泥等高排放行业,航空业以及氨、铝和石化等生产企业也逐步纳入;在温室气体种类方面,增加了对一氧化二氮和全氟化合物等的覆盖。其次,配额总量持续缩减。自2005年以来,配额总量从20.96亿吨降至2024年的约13.86亿吨,并预计在2024年至2027年间每年减少4.3%的配额数量。最后,制度建设不断完善。设立了市场稳定储备(MSR)机制,以解决市场配额供给过剩和价格波动剧烈等问题;逐步淘汰了原国际碳抵消机制,确保减排主要来自欧盟内部的实际减排行动;配额分配方式也从最初的免费配额逐步向拍卖配额转变,以更严格的分配方式推动企业自主减排。然而,欧盟也认识到欧盟碳市场的设立可能导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