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2015年浙江公务员行测考试真题及答案B类
一、常识判断
1.下列情形符合法律规定的是:
A.甲乙二人自由恋爱,因两人均年满20周岁,经双方父母同意,两人可以结婚
B.丙12岁,玩火酿成火灾,造成重大财产损失,但丙不承担失火罪的刑事责任
C.丁6岁,春节收到红包若干,其母认为丁尚年幼,红包里的钱应归监护人所有
D.19岁的大学生戊,认为父母有义务支付他的教育费及生活费至其独立工作为止
【答案】B
【解析】12周岁为无刑事责任能力人,犯了任何罪,都不要承担刑事责任。结婚必须达到法定婚龄,男不得早于22周岁,女不得早于20周岁。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接受的纯收益性的红包赠与行为有效。年满18周岁,是我国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的标准,完全通过自身行为取得权利,承担义务。因此,本题答案为B。
2.目前我国正大力推进文化体制改革,特别是对国内的动漫产业和影视剧通过内容管控的方式促进其发展,下列不属于行政手段的是:
A.规定各级电视台每日播出境外各类影视节目时间
B.设立专项经费用于鼓励本土作家创作优秀剧本
C.国家出台“限娱令”规范娱乐节目播出类型
D.每年引进的境外动漫作品同类题材数量设置上限
【答案】B
【解析】行政手段,是国家通过行政机构,采取带强制性的行政命令、指示、规定等措施,来调节和管理经济的手段。行政手段具有权威性、强制性、垂直性、具体性、非经济利益性和封闭性。B选项设立经费鼓励创作不具有行政手段的强制性和权威性。因此,本题答案为B。
3.2014年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60周年,下列与其发表时间相同的历史事件是:
A.联合国军完全撤出朝鲜
B.古巴导弹危机
C.东西两德统一
D.越南抗美战争彻底结束
【答案】A
【解析】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1953年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的.其内容是: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1954年8月12日联合国军撤出北朝鲜的最后一块土地。1962年,加勒比海地区发生了一场震惊世界的古巴导弹危机。1973年3月29日越南抗美战争彻底结束。因此,本题答案为A。
4.古人记月除常用的序数法外,还以物候的特点来命名,或以孟、仲、季来命名每季的三个月。那么,下列对应关系正
确的是:
A.孟春——桃月
B.仲夏——荷月
C.仲秋——桂月
D.季冬——菊月
【答案】C
【解析】仲秋是桂月都指八月。每月称谓及含义:一月通常称:正月、柳月、端月、初月、嘉月、新月、开岁、陬月。二月通常称:杏月、仲春、仲阳、如月、丽月、花月、仲月、酣月。三月通常称:桃月、春晚、晚春、暮春、蚕月、上春、春日、绸月、季月、莺月、末春。四月通常称:槐月、孟夏、首夏、初夏、阳月麦月梅月纯月清和余月。
五月通常称:蒲月、仲夏、超夏、榴月、郁月、呜蜩、天中、仲夏、皋月。六月通常称:荷月、季月、伏月、焦月、署月、精阳、溽暑、季暑、且月。七月通常称:巧月、瓜月、兰月、兰秋、肇秋、新秋、首秋、相月、孟秋、初秋。八月通常称:桂月、壮月、仲秋、中秋、仲商、桂秋、正秋、商吕、竹春。九月通常称:深秋、暮秋、穷秋、凉秋、霜商、商序、菊月、季秋、晚秋、杪秋、三秋、暮商、霜序、朽月、玄月、青女月、三孟秋。十月通常称:阳月、阴月、小阳春、孟冬、初冬、上冬、良月、露月、开冬、冬、飞阴月。十一月通常称:辜月、冬月、仲冬、中冬、畅月、葭月、龙潜月。十二月通常称:腊月、季冬、严冬、残冬、冰月、严月、除月、季冬、残冬、末冬、嘉平、穷节、星回节。农历一年分十二个月,依次为:孟春、仲春、季春,孟夏、仲夏、季夏,孟秋、仲秋、季秋,孟冬、仲冬、季冬。
5.下列雕塑作品表现唐太宗李世民生平战功的是:
A.马踏匈奴
B.击鼓说唱俑
C.昭陵六骏
D.乾陵石雕
【答案】C
【解析】马踏匈奴石雕,突出表现在大型纪念性石刻和园林的装饰性雕刻上,是汉朝骠骑将军霍去病墓石刻,是留存至今的一组非常具有代表性的大型石雕作品。击鼓说唱俑是出土于四川成都市东汉墓,它代表了东汉陶俑的平实感人的生活气息和艺术风格。昭陵六骏是指陕西醴泉唐太宗李世民陵墓昭陵北面祭坛东西两侧的六块骏马青石浮雕石刻,反映唐太宗生平战功。唐代乾陵石雕刻,在今陕西乾县梁山,是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合葬陵墓前石雕群像。因此,本题答案为C。
6.下列诗句背景与科举制实行无关的是:
A.慈恩寺下题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
B.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C.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D.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答案】C
【解析】“慈恩寺下题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是白居易27岁时参加科举,考中之后与其他同僚一起到西安的慈恩塔下游玩所作,表现了作者当时少年得志,意气风发的心情。“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反映的是唐朝的科举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梅读书迟”出自唐朝诗人颜真卿的《劝学》,劝勉青少年要珍惜少壮年华,勤奋学习,有所作为,否则到老一事无成,后悔已晚。本诗与科举无关。“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是唐朝诗人孟郊赴京赶考中进士后所作,表达他当时愉快的心情。因此,本题答案为C。
7.中国古代小说塑造了很多莽汉形象,他们外表威猛如金刚,性格天真似儿童,深受读者的喜爱。下列小说中莽汉的时代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张飞②程咬金③李逵④牛皋
A.②①③④
B.②①④③
C.④②①③
D.①②③④
【答案】D
【解析】张飞(不详-221年),字益德,幽州涿郡人氏,三国时期蜀汉名将。程咬金(589年-665年2月26日),原名咬金,后更名知节,字义贞,济州东阿人。唐朝开国大将。李逵是中国古典小说《水浒传》中的重要人物,在剧中生活于北宋。牛皋(1087年—1147年),字伯远,汝州鲁山人,南宋抗金名将。因此,按照时代顺序排列正确的是张飞、程咬金、李逵、牛皋。因此,本题答案为D。
8.三十六计是根据我国古代卓越的军事思想和丰富的斗争经验总结出来的三十六条谋略,在我国军事史上得到了充分的验证。下列战役中成功运用三十六计中以逸待劳之计的是:
A.城濮之战
B.垓下之战
C.猇亭之战
D.淝水之战
【答案】C
【解析】以逸待劳,此计强调:放敌方处于困难局面,不一定只用进攻之法。关键在于掌握主动权,待机而动,以不变应万变,以静对动,积极调动敌人,创造战机,不让敌人调动自已,而要努力牵着敌人的鼻子走。所以,不可把以逸待劳的“待”字理解为消极被动的等待。
公元前632年,为争夺中原霸权,晋军谋略制胜,在城濮交战。楚军居于优势,晋军处于劣势。晋国下军副将胥臣奉命迎战楚国联军的右军,即陈、蔡两国的军队。陈、蔡军队的战马多,来势凶猛。胥臣为了战胜敌人,造成自己强大的假象,以树上开花之计,用虎皮蒙马吓唬敌人。陈、蔡军队的战马和士卒以为是真老虎冲过来了,吓得纷纷后退,打败了陈、蔡军队。垓下之战,是楚汉相争中决定性的战役,它既是楚汉相争的终结点,又是汉王朝繁荣强盛的起点,更是中国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转折点,垓下之战,汉军适时发起战略追击,积极调集援兵,多路围攻,以绝对优势兵力全歼楚军,创造了中国古代大规模追击战的成功战例。夷陵之战,又称彝陵之战、猇亭之战,是三国时期蜀汉昭烈帝刘备对东吴发动的大规模战役,是中国古代战争史上一次著名的积极防御的成功战例,也是三国“三大战役”的最后一场。4世纪下半期,氐族贵族建立的前秦逐渐强大,统一了黄河流域。383年,秦王苻坚组成军队南下,企图一举消灭东晋,东晋派迎战。晋军在洛涧大破秦军先头部队,进至淝水,要求秦兵略向后移,以便渡河决战。苻坚企图乘晋军半渡时猛攻,就命令军队后退。晋军乘秦军后退发起攻击,秦军由于军心早已涣散,在晋军的攻击下一退不可遏止。秦军大败,苻坚率部下十多万人逃回北方。淝水之战是我国历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
9.下列不属于心理学效应的是:
A.晕轮效应
B.马太效应
C.破窗效应
D.配位效应
【答案】D
【解析】心理效应是社会生活当中较常见的心理现象和规律;是某种人物或事物的行为或作用,引起其他人物或事物产生相应变化的因果反应或连锁反应。晕轮效应是指,人们对人的认知和判断往往只从局部出发,扩散而得出整体印象,也即常常以偏概全。马太效应是指好的愈好,坏的愈坏,多的愈多,少的愈少的一种现象。破窗效应指一个房子如果窗户破了,没有人去修补,隔不久,其它的窗户也会莫名其妙地被人打破,从众心理。配位效应是一种化学变化,指当溶液中存在能与沉淀的构晶离子形成配合物的配位剂时,则沉淀的溶解度增大的现象。因此本题答案为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