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日新月异”系列№11552
2024年11月
非遗涌动国潮,提升纺织行业文化软实力
在第八届中国纺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大会上的讲话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会长孙瑞哲
(2024年11月15日)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大家好!
轻寒中相逢更增暖意,冬日里共叙如沐春风。很高兴与大家在初冬时节相聚海宁许村,参加第八届中国纺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大会。首先我代表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对相关承办机构付出的努力表示衷心感谢,对来自全国各地的参会代表表示热烈欢迎。
往事悠悠容细数,凭将心事记回潮。国风国潮是从传统文化的深山中涌出的一泓清泉,在现代社会的繁华街巷中集涓成流,轰然成势。国潮的崛起不是传统文化的简单回归,而是对未来文化形态的一种积极探索,承载着历史的厚重,焕发着时代的光彩,指引着前进的方向。本次大会以“非遗传承,国风潮涌”为主题,探讨国风国潮之下,纺织非遗发展路径,旨在找到非遗如何在历史传承中坚守本色,在现实实践中交融互鉴,在未来发展中开拓创新,形成时尚主张、中国风格。
海宁许村是中国时尚的应许之地。源远流长的山水人文孕育着海宁独特的美学气韵;往来如织的锦绣繁华构筑起许村坚实的产业根基。作为同时拥有家纺布艺、时尚服装两大优势产业的“杭海新城”,海宁许村以专业化、集约化、品牌化为方向发展纺织,深耕制造,数智绿色并进,本土全球联动,传统现代融合。特别是近年来,应“国潮”之势,许村不少企业向国风面料转型,以传统技艺支撑品类创新,“把窗帘布穿在身上”,新中式服装、真丝提花织造艺术品和各类文创产品不断涌现。风靡全国的马面裙更是成为许村的“新特产”。将非遗文化与现代纺织有机融合,“许村模式”成为新时期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全国范本。这次大会是中国纺织非遗大会首次走进沿海产业集群,落在海宁许村,具有现实价值与特殊意义。
借此机会与大家分享以下观点。
一、认识国风国潮中非遗的现实价值
国风国潮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语境下的重新诠释与创造性表达,是文化自信的自然流露,文化自觉的时代回响。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国潮经济市场规模达到20517.4亿元,同比增长9.44%,预计到2028年将突破30000亿元大关。传统美学的代际传承、民族文化的全球延展,国风国潮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消费趋势和文化现象。
作为社会文化的载体、生活方式的表达,纺织服装承继古今文明,是国风国潮的发轫。这是岁月的积淀,实力的发声。衣被天下,布满全球,中国纤维加工总量已经占到世界一半以上,纺织品服装出口总额连续30年居全球首位。与中国纺织制造一骑绝尘相伴随,中国时尚开始形成更高声量、更多表达、更大影响。材料创新、工艺创新、设计创新、产品创新、理念创新集成整合、系统展现,设计师品牌、制造品牌、消费品牌、集群品牌、平台品牌相互借重、彼此赋能,国风国牌崛起,新中式成为时尚新浪潮。2023年,新中式服饰市场规模达10亿元级别,近三年来,相关产品商品交易总额增速超过100%。
国潮的兴起离不开对非遗的传承创新。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所在,非物质文化遗产蕴含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追求、思维方式和创造想象,具有独特的历史、文化和技艺价值,是国风国潮的重要内容和有力支撑。从传统纹样到色彩搭配,从工艺工具到廓形结构,从纺、染、织、绣、印到各民族服饰,一针一线间流淌着匠心,一经一纬中蕴含着智慧。纺织非遗在国风国潮涌动中创新实践、传承发展。融合盘扣、云肩、斜襟等传统元素与刺绣、流苏等传统工艺,吴罗汉服、宋锦服装、马面裙、香云纱、改良旗袍,这些爆款品类,成为国人推崇的审美和消费潮流。以今年秋季中国国际时装周为例,上久楷推出全新高定系列“庄周梦蝶”,以宋锦工艺展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真维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