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日新月异”系列№11611



2024年12月
在第七届世界浙商论坛上的发言
北京大学教授周其仁
(2024年11月28日)
一、要对地缘冲突带来的资源配置变化敏感
我们首先讨论“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今天所谓预期不稳,大家觉得没有把握,甚至犹豫和动摇,根本上来自于对我们所处的时代认知上出现了问题,国际国内发生的事件,很多都超出了我们的经验。那么该怎么认识这个时代?
我1978年才有机会进大学,1982年毕业就听到邓小平同志讲,当时所处的时代主题是和平与发展。
从上世纪80年代之后,我国对时代的判断是和平与发展,至今已40年。今后40年、20年会怎么样?现在对今后5年、10年、20年会是和平还是战争,谁也没把握。
战争或和平,会影响资源的配置,影响各国政策重点的变化,影响主要经济体之间的互动,也会从更广泛的角度对每一个企业经营的环境发生深刻影响。
美国从1890年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曾经占世界经济一半总量,之后从来没有换过老大的地位,但现在世界格局发生了变化,出现了后起之秀,最显著的就是中国。新的竞争格局一定会引起重大的反应,一个在位的大国和一个追上来的大国,要完全和平相处并不容易。
这一大变局下,浙商能有作为吗?我们可以从历史中得到启发。
学者麦迪森有本著作《世界经济千年史》,他研究全世界各国上千年的经济发展历史,得出一条结论——一旦发生重大地缘冲突,世界的经济中心会转移。
8-13世纪,中国以蒙古族为代表的北方游牧民族和华夏农耕文明产生地缘冲突,到元朝达到高峰。这一冲突引发很多战争,也牵动新的经济开发潮流。大量北方力量南下,“衣冠南渡”,开发了长江以南广大的未开发地区。
比如福建泉州,成为“宋元时期世界海洋贸易中心”,因为北方人大量南下后,擅长农耕文明的他们到了江南,没有辽阔的土地,被逼着转型升级,被逼着发展工业、造船、航海、贸易,创造了辉煌。泉州海上交通博物馆就介绍了14世纪之前即西方大航海之前中国辉煌的海洋文明史。当时中国的商船大部分是民营的,曾经开发到马六甲的东南亚圈、印度洋、阿拉伯海,直通亚历山大港到威尼斯,和欧洲经济打成一片。
第二个案例,奥斯曼帝国崛起后,地缘ZZ冲突,伊斯坦布尔被占,东罗马帝国灭亡。经过地中海的东西方贸易通道断了,冒险家、航海家、技术专家、科学家往西移,去求助于葡萄牙和西班牙,开发出通过非洲南端好望角通往印度的新航线,更直接往西航行,绕地球一周,发现了美洲新大陆。
所以重大的地缘冲突不完全是坏事,它会发现新市场、新客户、新技术,铸造一个新局面。
更新的例子:美国是1890年崛起的,它为什么能崛起成为世界第一?因为欧洲地缘ZZ冲突后,大量黄金被带到美洲避险,大量人才去了美洲。今天美国的科学发达不是它本土的效果,而是因为大量的科学家包括爱因斯坦都从欧洲跑去了美国。
二战以后苏美争霸也是一场重大的地缘冲突,结果发展最好的既不是苏联也不是美国,而是东亚,因为双方都要争取这块地方,所以它反而发展得非常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