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更多写作资料+微信:dawenge2014 【会员享300g最新资料/每天稳定更新】
法治日报/2024 年/11 月/5 日/第 006 版人大视窗
留得住历史 记得住乡愁
温州市人大常委会依法保护历史文化纪实
本报记者 陈东升 本报通讯员 林继亮
在浙江省温州市鹿城区东瓯古城里,隐藏着一处清静古朴的千年古坊——墨池坊。相传东晋时期王羲之任永嘉郡守时,每日在此临池作书,搁笔洗砚于池,日长岁久整口池水都被染成墨色,故称墨池。
这里至今还保留着清代的街巷格局和完整的古宅院落群,是古城的瓯越文化核心区。
2023 年以来,随着墨池—东瓯王庙—华盖里历史文化街区改造提升工程全面启动,温州市、鹿城区创新实施民间活态博物馆集群发展的新思路,对墨池坊古宅院落进行保护性修缮,修复立面,盘活空间,打造东瓯特色庭院集群,吸引大量游客前来研学观光,仅今年中秋国庆双节期间,游客就达 35 万余人次。
温州历史文化街区发生了精彩蝶变,老庭院演绎新故事,老街区焕发新生机,背后凝聚着温
州市人大常委会持续推动历史文化保护的担当作为和执着坚守。
绘好名城保护规划蓝图
2016 年 10 月 20 日,温州市十二届人大常委会听取和审议了市政府提请的《温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修编) 》的议案及说明,依法作出关于同意该规划修编的决定。
温州古称瓯,为东瓯王国故地,是一座拥有 5000 多年文明史、2200 多年行政建制史、1700多年建城史的历史文化名城。
1991 年,温州被浙江省政府列入第一批省级历史文化名城,随之编制的第一版《温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作为《温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实施,为古城的保护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2013 年,经浙江省政府同意,温州市启动了为期三年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修编工作。温州市人大常委会组织调研组深入历史街区、历史地段、文化村镇等进行调查研究,向市政
府提出关于扩大规划范围、深挖历史文化名城核心价值、健全规划层级和保护体系以及全面保护
历史文化街区、历史风貌带、优秀工业遗产等建议。
温州市政府充分吸纳、高度重视,修编的新版保护规划从市域广角重新审视历史文化价值,充分体现了“ 倚江、负山、通水” 的山水斗城格局,突出了永嘉学派事功思想为内核的瓯越文化。中心城市保护规划除了重点保护历史城区和温瑞塘河风貌带,还增加了历史城区之外的瞿溪老街、寺前街、梧田老街、宁村所等 4 处历史文化街区,新增面积 87.15 公顷。
2016 年 4 月,温州被列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守护温州千年历史文脉
2023 年大年初一晚,以“ 山河共华章” 为主题的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春节戏曲晚会播出。
这是春节戏曲晚会开办 33 年来首次移步户外。第一站选择在南戏故里温州录制,以中国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