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更多写作资料+微信:dawenge2014 【会员享300g最新资料/每天稳定更新】
光明日报/2024 年/11 月/12 日/第 005 版红船初心专刊
湖北省恩施州鹤峰县走马镇千金村:葛稻共生富百姓
本报记者 张锐 王建宏
金秋时节,金黄色的稻浪随风翻涌,随着收割机的轰鸣声响起,割稻、脱粒、装袋⋯⋯湖北
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鹤峰县走马镇千金村葛稻共生基地的水稻迎来丰收。
“ 我们绿色水田产出的稻米在市场上俏得很,一斤能卖到 15 元。” 千金村葛稻共生基地负责人熊朝龙喜笑颜开,“ 稻谷只是收获的一茬庄稼,田里还有别的‘ 宝贝’ 呢!”
熊朝龙口中的“ 宝贝”,是葛稻共生中的“ 葛仙米”。
葛仙米,虽然名字里带米但其实并不是米,而是一种附生于稻田的固氮蓝藻,形似米粒,晒干后颗粒圆润,煮熟后比米粒大,味道鲜美、营养丰富。相传,葛仙米得名于东晋炼丹家、医学家葛洪。清代赵学敏《本草纲目拾遗》记载:葛仙米,生湖广沿溪山(今走马镇地辖)穴中石上,遇大雨冲开穴口,此米随流而出。
葛仙米对气候、气温、日照、土壤、水量等要求极高,以野生为主,世界上分布十分稀少。据千金村村民回忆,大约从 20 世纪 90 年代中期开始,村里的葛仙米慢慢变少。2000 年至 2005年,只有远离人居、缺人照顾的少数稻田,能见到葛仙米。
千金村村民董文曾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2012 年起,他就想着怎么从葛仙米中“ 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