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更多写作资料+微信:dawenge2014 【会员享300g最新资料/每天稳定更新】
临汾日报/2024 年/11 月/19 日/第 003 版区域新闻· 古县
田畴披锦绣 沃野好“ 丰” 光
——古县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综述
本报记者 柴云祥
初冬时节,行走在古县的山川丘陵、涧河沿岸,处处是粮田肥沃、果树丰茂、产业兴旺的大
美图景。
在三合镇高城村胡洼组的高标准农田里, 绿油油的麦苗破土而出, 铺满了一块块平整的农田;在旧县镇的西庄核桃基地,一排排核桃树刚刚完成修剪,树下的柴胡等中药材长势正好;在北平镇阴家山的蔬菜基地,大棚里一棵棵大白菜饱满紧实,已经进入收获期;在三合镇石壁村,一个个小院里的“ 庭院经济” 有声有色⋯⋯
今年以来,古县深入学习运用“ 千万工程” 经验,以“ 链” 式思维、融合理念,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转型升级,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将“ 农业丰产、农民丰收、农村美丽” 的“ 愿景图”变为了“ 实景图”。
稳粮保供,耕耘万亩金黄
三座储量 300 立方米的蓄水池分布在塬顶,支撑起千亩良田灌溉,依山而下的缓坡被修成大面积的梯田,两米多宽的田间道路盘旋其中,串联起一块块田地。
这里是古县三合镇高城村胡洼组,高标准农田里或是长势茂盛的冬小麦,如同铺在塬顶的一
块块绿色地毯;或是玉米收获后留下的秸秆,随风作响,仿佛演绎丰收的欢歌。
“ 多亏了这些灌溉设施,今年的玉米亩产量在 1500 斤以上,基本没有受到旱情的影响。” 高城村X支部委员、村委会副主任范振忠说,“ 眼前这片塬顶上就有高标准农田 600 余亩,田间路够宽,土地也平整,非常适合农机作业,再加上完善的灌溉设施,粮食的产量完全没问题。”
古县把粮食稳产保供作为重中之重,通过保面积、提单产、强农机、推农技,积极落实国家
补贴政策,实施粮食作物保险,稳步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今年全县粮食播种面积达 25.7 万亩。“ 我们落实各项惠农政策, 积极用好玉米有机旱作、 农业生产托管、 秸秆综合利用、 小麦 ‘ 一
喷三防’ 等各项涉农资金。在国家政策补贴的基础上进行了‘ 再补贴’ 。” 古县农业农村局局长李云鹏介绍,古县将粮食生产补贴列入“ 15+15” 民生实事清单,在国家补贴基础上,对小麦、油料、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清种大豆(净作大豆)每亩再补助 100 元,激发农户种粮积极性。
为减轻干旱对农作物生长影响,提高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古县农业农村局对县域范围内所
有农田水利灌溉设施进行了排查修复,建立了管护队伍和制度,保障农田水利设施长效运营。在
此基础上不断优化灌溉方式,建设了节水灌溉技术示范区,实施灌溉用电 50%补贴,实现了亩均
节水 30%、增产 30%的良好效果,调动了广大农民节水灌溉的积极性,全县节水灌溉面积增加至
1 万余亩。
在抓耕地保护方面,古县持续加大高标准农田建设力度,确保建一块、成一块、护一块,全县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 14.8 万亩,鼓励村集体、种植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土地流转、农业生产托管等方式解决撂荒弃耕、耕地闲置等问题;在抓单产提升方面,古县健全完善政策、补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