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体制内提拔背后的逻辑
领导提拔一个人,看的不一定是努力,也不一定是结果,说个毁三观的事,如果你只是靠努力在混职场,你是很难成功的,甚至靠结果也不一定成功。从小故事说起:
有个国王要选妃子,从众多女子中挑出了三位佼佼者,一直比到了决赛。国王犯难了,说我只能选一个,这样我给你们每人一个金币去买样东西,谁能用这金币买的东西填满我旁边这间小屋,谁就是我的妃子。
三个女子拿着钱各自去买东西了,一个女子买了棉花把屋子填得满满当当,另一个买了小麦,也是撒得满屋都是最后一个女子特别机智,她买了一个蜡烛,烛光一下子就把整个屋子照亮了,国王对这三个答案都很满意,但最后他却选了胸最大的那位女子当妃子。
你看这三个女子面对国王的任务,是不是都尽力了?没错,他们都努力了,而且结果也都不错,但最终当上妃子的那个,靠的也不仅仅是努力,还得看魅力。
从国王的角度来看,也就是领导的角度看,这里面的门道就更多了。
首先国王选妃子真的是看努力和结果吗?肯定不是,他是看胸大的,但他还得强调努力和结果,这叫名正言顺。他不能直接说三号选手胸最大,我选的这样老百姓会笑话的,所以他得找个冠冕堂皇的理由,自己定义什么叫努力和结果。
比如说如果胸最大的是买棉花的女子,国王就可以说眼瞅着入冬了,她买棉花是想让大家过冬御寒,这叫思虑深远,所以我才选的。如果胸最大的是买小麦的女子,国王也可以说民以食为天他买小麦是希望天下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这叫心怀天下,所以我才选的。
你看领导怎么说都有理,他找的角度都是自己定的,关键还是得看胸大不大。
在单位里也一样,领导早就看中了某个人,这个人未必是靠努力和业绩上位的,但领导肯定会给他编个励志的故事,让大家都努力,因为大家都努力,领导才有最大的收益。大家回忆一下,每次评先评优,画选票就30秒的事,但是你们领导是不是都要“动员”大半天?
再往下说一层,单位里总有些人不用领导鞭策,就很努力,经常加班到深夜,你觉得领导怎么看这些人?还是拿国王选妃子的事来说,你现在把自己摆在国王的位置上,你觉得这三个女子努力的目的是什么?他们的努力是为了当贵妃。
在领导看来,那些努力的人归根结底是为了自己,而不是单位或领导。往小了说,你努力是为了业绩好,提成高,往大了说,你努力是为了积累资源和技能,跳到更好的平台。
尤其是中高层管理者,因为他们有能量太努力了,尤其是企业的领导,就会担心他们会把技术带走,把客户带走,把手下带走。不信你看看好多企业里,凡是领导放心的高管,大多能力一般,努力一般,结果也一般,但忠诚度会拉得满满的。
领导相信他们绝对不会背叛,他们也没有背叛的本事,才敢交给他们一些重要的事情。毕竟谁会喜欢旁边有个奋斗者呢?真正的努力你可以偷偷地努力,悄悄的学习,在桌子下面布局,否则就成了别人的靶子,大家都没什么好报。
当然还有一种情况,你可以秀出你的能力,那就是你和你的领导在利益绑定,而且你的领导还得有格局才行。比如有的单位团队里,有人能力摆在桌面上,给全世界都看得到,领导不但不稀释他的管理权限,反而把资源都倾斜给他,这种人和领导的利益关系大概率是绑定的,这种人要么有特殊本事让领导不得不用他,要么就是有书面协议或者是有绝对的信任。
我们中华五千年,文化魁宝可不是开玩笑的,就算清末民初遭受蜥方蹂躏,但是短短几十年,又能回到世界前列,这背后核心支撑,就是文化。
所以年轻人,外语可以少学点,没事还是多看看《厚黑》、《潜规则》这些经典名著,甚至看看《潜伏》这类优秀作品,对成长进步肯定有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