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2015四川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
第一部分言语理解与表达
1.不充分的发展与发展带来的副作用,就这样在同一片土地上同时存在。这是中国的困境,也几乎是所有发展中国共有的_____。就像每个月挣100块钱的人却不得不吃10块一斤的有机大米,其结果必然是饥饿。环保成本的高昂,激化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冲突与矛盾,也成为许多地区在生态环境方面寅吃卯粮甚至_____的现实背景。
A.尴尬饮鸩止渴
B.际遇杀鸡取卵
C.难题涸泽而渔
D.挑战饥不择食
2.怎样的事物才能真正的永存?阿房宫和华清池都已片瓦不留,李杜的名句和老庄的格言却一字不误地_____在每个华人的心里。世上延绵最久的还是非物质——思想与精神。能够地记忆思想的只有文字。所以说,文字是我们的生命。
A.保存永久
B.铭刻永恒
C.保留明确
D.镌刻准确
3.新技术和新媒体的出现,使人的阅读内容,阅读媒介,阅读习惯发生了变化,呈现多元化、数字化、个性化的特点,读者被多样化地细分,“界面”阅读受到年轻人_____,伴随便利而来的是娱乐化的泛滥,这是一个泛娱乐化的时代,一切文化都心甘情愿地成为娱乐的_____,以分得一杯娱乐的残汁,而思考愈发远遁。
A.追捧附庸
B.认可陪衬
C.青睐注脚
D.欢迎随从
4.人类历史的进程,充满错综复杂的矛盾,理想的_____与搏斗,社会的_____与变革,历史的_____与前进,绘制出人类自己创造自己、自己发展自己的扑朔迷离、色彩斑斓的画卷。
A.摩擦发展曲折
B.碰撞平稳反复
C.冲突动荡迂回
D.对抗挑战起伏
5.世界上有一种人,他们觉得看书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写批评或介绍,他们_____地浏览,每到有什么意见,就随手在书边的空白上注几个字,写一个问号或感叹号。这种_____的随感并非他们对于整部书的结论,因为是随时的批识,也许前后矛盾,说话过火,他们也懒得去理会,是消遣。
A.不慌不忙零星反正
B.漫无目的零散毕竟
C.随心所欲凌乱本来
D.慢条斯理零碎无非
6.我们的文化出口从电影扩展到电视剧,实际上是从“中国印象”转变为“中国故事”,电影是短诗,往往_____;电视剧是长篇,能翔实而真切地表现生活。电视剧能在“细无声”处沁润忍心,日日与剧相伴,海外观众会在_____间把剧作带进生活,又在生活中_____剧作。
A.轻描淡写不知不觉复制
B.浮光掠影潜移默化认同
C.意犹未尽耳濡目染实现
D.囫囵吞枣天长日久模仿
7.微电网又称微网,是包含本地化半自主运行的电源、负荷和电热储能设施的集群。相对于大电网,它自成一体,单独控制,可以与大电网连接并网运行,也可以断开连接以“孤岛模式”自行运行。微网作为具有向参与者和传统电网提供双向效益的特点,体现了分布式电力系统的发展方向,也为电网的发展开辟了一条崭新路径。
下列说法与原文相符的是:
A.大电网可能因与微电网并行而受益
B.微电网是与传统电网并行的集群
C.微电网的出现分散了传统电网的效益
D.微电网是以“孤岛模式”运行的本地化电网
8.大唐帝国的开放品格和强盛的国力,对周边国家产生了强大的影响,作为唐朝手工业产品的各种生活用品和工艺品,对海外诸国都有着磁石般的吸引力。域外对唐朝舶来的丝绸、瓷器等物品的追逐,就好比时下潮人对苹果手机和Ipad的垂青一样。唐三彩也裹挟在这种洪流中漂洋过海,生根发芽。
这段文字接下来最有可能论述的是:
A.唐三彩在域外的流传和影响
B.域外崇尚唐朝物品的各种表现
C.唐朝货品的运输路径和方式
D.唐朝对周边国家的巨大影响力
9.中华文化的重构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民族传统文化的自觉传承无疑是重构中华文化的基础。虽然儒学在大部分历史时期都受到了统治者的倚重与褒扬,并成为两千年来的显学,然而中国传统文化的结构是多元的,先秦诸子共同创造了中华文化的基础,历朝历代卓有成就的学者也大都精通诸子百家。时至今日,我们断不可画地为牢,仅仅弘扬儒学一家,却抛弃了更为丰富多元的百家之学。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中国传统文化以儒学为主要代表
B.重构中华文化应注重传承百家之学
C.中华文化重构是民族传统的自觉传承
D.结构多元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
10.在充满着复杂的流动性的转型中国,小说家对时代的整体性把握将越来越不可能,史诗这种传统的农耕文明的写作方式将有可能被封入历史的库房中,任何想从整体上对这个时代命名的企图和冲动将不得不最终沦为可笑的堂?吉诃德。但是,这也给写作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思路,既然把握大的时代已经不可能,那么就仔细打量将那些被大时代所遮蔽的现代人生活中的小,让文学真正回到它的本源———文学是人学,文学应关注个体在此岸世界的存在,关注那些与个体生命存在有关的尊严、自由及其异化问题,关注与真诚、美好、恐惧、颤栗、焦虑、敬畏等等与文学和人有关的基本问题。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文学创作:
A.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
B.题材应趋向多元化
C.本源与个体生命有关
D.思路应从整体转为个体
11.树可长至参天凌云依然青葱碧绿,靠的是木质部的导管将根部吸收的水分一路运输到树梢。根据最新的研究结果,植物学家发出警告,气候变化所导致的部分地区干旱化除了会威胁地下水的供应,还会损害木质部运输水分,使树处于危险状态。研究者表示,在干旱条件下树木会极力从地下吸取水分。而在这个过程中会有太多气泡被吸入木质部,当这些气泡在导管中堵塞,便会阻断水源供应,令树木缺水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