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日新月异”系列№11673



2025年1月
在学校X员大会上的讲话:今年国际教育发展的四个主题
(2024年12月24日)
在中国教育谋求进一步发展的今天,更需要有全球化视野,来定位教育的发展。今天我们探讨一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2024年教育发展的几个主要趋势的相关描述。
第一个主题:教育公平。
新冠疫情更是加剧了教育的不平等,有近80%的国家经历了学习缺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其2024/25年《全球教育监测报告》中指出,目前仍有2.51亿儿童和青少年失学,只比2015年减少了1%;高中教育毕业率为59%,有6.5亿人未能完成高中学业;中低收入国家最富裕家庭和最贫困家庭子女中学毕业率的差距在扩大,比2015年扩大10%;很多地方的性别差距仍很大。如果没有额外的措施,到2030年仍将有8400万儿童和青少年失学,3亿学生缺乏基本的读写算技能。按照现在的进度,全球完全普及中学教育仍需80年。
中国目前九年义务教育95.4%,高中毛入学率91.4%,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10.9年。但存在的问题是,随着经济下行压力增加,中产阶层分化加剧,可能会对未来教育的良性发展带来压力。
在中国,目前最主要的矛盾可能就不是上不上得起学的问题,按照我们官方的表述,是从优质均衡向公平优质的发展。这个词语的理解各地都有一些偏差,“优质均衡”不是一个并列关系的词语,而是一个偏正结构的词语,因为中央文件明确指出,中国义务教育是从“基本均衡”向“优质均衡”的发展。而“公平优质”,就是一个并列关系的词语,强调了教育公平和优质教育两个方面。
教育公平也有两个思路,一种是“起脚处求平等,出头处争自由”;一种是“损有余以补不足”。中国的是前一种,欧洲的是后一种。两种发展的逻辑前提是不同的,一种是追赶心态,好了还要更好的心态;另一种是维持心态,维护好来之不易的社会状态。欧州现在的特点是中产占社会发展的主要,阶层固化在他们看来也没有什么不好,大多数人熙熙而乐。所以,他们的心态更注重社会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