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治国理政必须坚持科学的方法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科学方法”
科学方法是以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运用严谨的逻辑推理、系统分析和实践检验等手段,科学认识和有效解决问题的方法体系。“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目标的达成依赖于科学合理的手段。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科学方法的重要性,并基于中国国情和时代发展需求,提出了一系列符合实际的科学方法论,为推动改革行稳致远提供了科学指引。
2016年5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强调,希望广大科技工作者以提高全民科学素质为己任,把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在全社会推动形成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氛围,使蕴藏在亿万人民中间的创新智慧充分释放、创新力量充分涌流。科技创新离不开科学方法,它是探索未知、解决难题、突破技术瓶颈的基本手段。正是通过科学方法的应用,科技工作者才能不断突破认知边界,实现颠覆性的创新,为国家科技自立自强提供坚实的支撑。科学方法不仅培养个体的创新智慧,更是激发全民创新力量的催化剂。面对全球科技竞争的加剧,科学方法的作用愈发重要。只有大力倡导科学方法,推动科学精神的普及,构建以基础研究为支撑、原始创新为引领、产学研深度融合的科技创新体系,才能在全球科技竞争中占据制高点,推动国家稳步向科技强国迈进。
2021年2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强调,精准扶贫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制胜法宝,开发式扶贫方针是中国特色减贫道路的鲜明特征。只要我们坚持精准的科学方法、落实精准的工作要求,坚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就一定能够为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提供科学路径和持久动力!贫困的产生通常是经济、社会、地理、生态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只有依靠科学方法,才能找到真正有效的解决路径,确保扶贫资源得到合理配置,提高政策执行的精准度,从而实现稳定脱贫和共同富裕。精准扶贫本质上是一种科学的方法论,强调数据精准、措施精准、治理精准。在精准扶贫过程中,科学方法帮助精准识别贫困对象,分析贫困原因,并制定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避免了传统扶贫工作中的随意性和盲目性,提升了扶贫政策的效率和精准度。科学方法的应用,使得中国精准扶贫方略不仅在国内取得了显著成效,也为全球减贫目标的实现提供了可借鉴、可复制的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