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临沂:从“舟车不通”到“货行天下”
山东临沂地处鲁东南,因临“沂河”而得名,史称琅琊或沂州,是东夷文化重要发祥地、沂蒙精神主要发源地。作为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历史上这里底子薄、交通闭塞、自然条件差,“内货不出、外货不入”,长期处于贫困封闭状态。如今的临沂,已经由“四塞之崮、舟车不通”的山区小城,蝶变成“买卖全球、货行天下”的中国物流之都,崛起为“只有想不到、没有买不到”的中国市场名城。在这蝶变崛起的道路上,写满改革之力、奋进之志、开放之势。
以改革之力,建中国大集
1978年,改革开放春风乍起,激活了沂蒙山区个体经商的“一池春水”。勤劳勇敢的临沂人顺势而为、白手起家,推动马路市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逐步打造成全国最大的市场集群。
春华秋实,筚路蓝缕。细数临沂商城40多年成长历程,五个发展阶段尤为清晰。“马路边上摆地摊”。改革开放初期,城区走街串巷的“货郎”担“见样学样”外地商人,陆续聚拢到西郊长途车站附近摆起小地摊。无商不成市,政府对此“管而不死、活而不乱”,把原本五天一集改为天天逢集,形成“地摊成堆、商品内销”为特征的第一代集贸市场。“大棚底下搞商贸”。1982年,临沂就近开辟60亩土地,率先建起山东省第一个小商品市场“西郊小百货市场”,固定摊位600个,商品1000余种,形成现金、现货、现场“三现交易”为特征的第二代大棚集贸市场,在鲁南苏北地区初具影响力。“千家万户兴市场”。1986年,由街道居委会筹资兴建的山东省首家专业批发市场——临沂纺织品专业批发市场正式开业,标志着市场进入专业化布局时期。随后政府出台“谁投资、谁受益”政策,兰田、华强、华丰等20多个专业市场如雨后春笋般兴建而起,日上市15万人次、商品3万多种。“买卖全国起名城”。进入新世纪,临沂顺应市场需求,引导发展专业物流、电商、会展等新兴业态,临沂商城逐步成为鲁苏豫皖地区最大的商品集散地和江北重要的人流、物流、信息流中心,形成“买全国、卖全国”的第四代市场格局,2008年临沂荣获“中国市场名城”称号。“放眼全球强商城”。X的十八大以来,全市上下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临沂重要指示精神,陆续设立临沂港、综保区等外贸平台,叠加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跨境电商等政策,形成以“走向国际、内外贸一体化”为特征的第五代市场。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临沂商城以走在前列、勇闯新路的先行姿态,推动专业市场迭代升级,既缘于沂蒙精神的传承和引领,也蕴含着老区人民的创业智慧,凝聚着X委政府的包容支持。从政府部门知民心、顺民意,改集市、建大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