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X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学习心得
X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是在改革开放中不断推进的,也必将在改革开放中开辟广阔前景”。中国式现代化内嵌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是推动社会形态转型升级的行动路径,也是发展社会主义的题中之义。深化改革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动力之源,是拓展中国式现代化内涵的推进器和巨量引擎。全面深化改革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不竭动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方向指引,两者各有侧重但又同向发力,共同构成实现中华民族复兴伟业的辩证统一体。
一、全面深化改革与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
(一)全面深化改革的内涵
自X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启动到X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数届三中全会都涉及“改革”“发展”“制度”等关键词,改革是X的一次伟大觉醒,也是历届三中全会包含的历史自觉和行动自觉。深化改革旨在修复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不断优化利益分配结构、拓宽公共服务和发展红利覆盖面、促进新的生产关系更好适应新质生产力、推动治理效能与改革效能良性互动。这是紧扣时代要求发展自我的革命运动,更是大踏步追赶世界发展进程的自强之举。从历史发展进程看,X和人民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推进系统性重塑,依靠改革开放创造历史伟业;从历史使命任务和X的中心任务看,“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要实现民族复兴和强国建设的宏伟愿景,必须依靠改革开放开创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新局面。习近平总书记着重强调:“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必须紧紧依靠这一法宝解决深水区、攻坚期和关键期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打破思想僵化局面、革除自身体制机制弊病、充盈社会发展活力,以保证其各方面富有生命力、保持原动力。
(二)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
现代化既是一种历史现象,也是一种发展目标。它发端于西欧,后扩展至全球,以工业化、城市化、信息化等为主要推动力,引起一个国家或民族制度文化与非制度文化深层次、全方位变革和系统性重构,促进社会形态转型升级、推动社会文明演进、建构起科学的价值理性体系,主要体现在ZZ民主化、经济工业化、思想理性化、社会治理法治化平等化,物的现代化与人的现代化协同推进。但现代化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既成模式,现代化并不等于西方化,必须探寻适合本国实际的发展方式。中国式现代化早已超越西方式现代化,创造了一种新的文明发展形态。X的XX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X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这样的现代化有以下特点:一是主体目标一致性。中国共产X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领导核心,人民群众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建设主体,两者聚合一处,构成有机的命运共同体。二是发展全面性系统性。运用系统集成思维促进“五位一体”协同推进,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共同建设,改革发展稳定同时兼顾。尤其注重人的全面发展,把人的发展作为价值追求和复归人的本质。三是并联式聚合性发展,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有机耦合并列式发展。同时,整合一切积极因素和有利条件资源,形成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强大合力。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了中国作为后发国家现代化的跨越式发展,是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现代化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