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引导更多长期资本参与科创投资
X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要构建同科技创新相适应的科技金融体制,加强对国家重大科技任务和科技型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完善长期资本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的支持政策。硬科技的特点在于其基于长期研发投入,拥有较高的技术门槛和明确的应用场景,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支撑作用。然而,硬科技研发周期长、投入大,且面临技术的不确定性,存在研发失败或技术无法达到预期效果的风险,需要长期资本的支持。创业投资能够兼顾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是科技金融体制构建的重要着力点。因此,如何有效引导更多长期资本参与科技创业投资,成为我国做好科技金融大文章、实现科技强国目标的关键之一。
长期资本是创业投资发挥风险开发功能的内在要求。风险开发是创业投资的本质和基本功能,即创业投资与创新创业企业共同将风险转化为价值和新质生产力。创业投资是与第三次科技革命相匹配的金融革命,具备坚持长期投资、承受较高投资风险的专业化投资与风险配置能力,是颠覆性技术、突破性技术实现商品化与产业化的重要资金来源。由于长期投资风险较高,创业投资的资本构成必须以长期资本为主。
当前,我国创业投资领域面临长期资本缺失的现状,这一问题的成因多样。第一,国有资金作为主要资本来源,却承受着短期考核压力大、风险承受能力低的困扰。《中国创业投资发展报告2024》显示,国有独资企业出资和财政资金在我国创业投资资本构成中占比高达58.65%。然而,由于单一项目保值增值的短期考核要求,国有资金难以承担长期资本的角色。第二,养老资金规模相对较小,且参与创业投资存在政策限制。据测算,截至2023年底,我国各类养老保险资金约为13.6万亿元,仅占当年GDP的10.5%,与有的国家雇主养老金与个人退休金总额超过GDP的情况相比差距显著。出于安全考虑,我国企业年金基金、职工年金基金与个人养老金账户目前不允许参与创业投资。第三,保险资金因风险厌恶特性,参与创业投资面临诸多难题。保险公司不仅面临年度收益率的短期考核压力,而且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相比大型基础设施投资,小项目的投资决策成本较高。同时,在中国风险导向的偿付能力体系下,保险公司投资未上市股权的权益类资产面临0.41的较高风险因子。第四,企业风险投资(CVC)发展下降趋势明显,政策环境有待改善。相比传统创投,企业风险投资以企业自有资金为主要资金来源,投资目的主要是满足公司长远发展需要而非单纯追求财务回报,因此具有成为长期资本的潜力。近年来,随着反垄断及上市公司并购等领域政策的调整,CVC在发展中面临一些新的适应性挑战。第五,其他长期资金参与创业投资也面临诸多挑战。公益基金会的捐赠资金虽然属于长期资金,但我国基金会资产规模较小,且投资时更偏向于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