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X课:领会两会精神提升社会治理能力水平
同志们:
在2025年这个关键节点,全国两会胜利召开,为国家发展绘制了新蓝图,其中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重要的议题。社会治理关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乎社会的和谐稳定与国家的长治久安。今天,我们共同深入学习2025年两会精神,探讨如何提升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以及X员在其中的责任与担当。
一、两会关于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论述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将社会治理作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抓手,提出一系列重要举措,构建起“源头防范、法治保障、民生为本”的治理新图景。
(一)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枫桥经验”是我国基层社会治理的宝贵经验,其核心在于激活基层组织的自治活力,发动和依靠群众,就地化解矛盾。在新时代,“枫桥经验”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和使命。两会强调要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推进基层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将这一理念转化为制度实践。通过构建更加完善的基层矛盾纠纷化解机制,把问题解决在基层,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
(二)推进基层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基层综治中心是整合基层社会治理资源、创新社会治理方式的重要平台。两会提出要推进基层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强化其统筹协调、指挥调度、分析研判等功能。通过完善硬件设施、优化工作流程、加强人员配备,提升基层综治中心的实战能力,使其成为维护社会稳定的前沿阵地。同时,加强基层综治中心与其他基层组织的协作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共同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水平。
(三)深化信访法治化改革。法治是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基石,信访法治化是推动社会治理从“经验主导”向“规则主导”转型的重要举措。两会将信访工作法治化列为重点任务,旨在通过完善信访法律法规,规范信访秩序,保障信访人的合法权益。加强对信访事项的依法处理,提高信访工作的透明度和公信力,使信访成为解决社会矛盾的有效渠道。同时,引导群众依法理性表达诉求,通过法律途径解决问题,维护社会秩序和法治尊严。
(四)强化应急管理能力建设。应急管理是社会治理的重要内容,关乎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的稳定。两会强调要强化应急管理能力建设,加强基层应急基础和力量。深入实施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做好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生产风险排查整治,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加强食品药品监管,抓好校园学生餐、平台外卖安全监管。做好自然灾害防范应对,提高全社会的应急意识和应对能力。通过完善应急预案、加强应急演练、提升应急救援队伍素质等措施,提高应急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二、提升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性
(一)维护社会稳定的必然要求。社会稳定是国家发展的前提,而提升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是维护社会稳定的关键。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各种社会矛盾和风险不断涌现,如果不能及时有效地加以解决,就可能引发社会不稳定事件。通过提升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能够建立健全社会矛盾化解机制、风险预警机制和应急处置机制,及时发现和化解矛盾纠纷,防范和应对各类风险挑战,确保社会秩序的稳定。
(二)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保障。社会和谐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愿望,良好的社会治理能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提升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意味着更加注重民生保障,加强公共服务供给,缩小城乡差距、贫富差距,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同时,通过加强法治建设、道德建设和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营造良好的社会风尚和社会秩序,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
(三)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离不开稳定的社会环境和良好的社会秩序。提升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能够为经济发展创造有利条件。一方面,通过优化营商环境,加强市场监管,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激发市场主体的活力和创造力。另一方面,通过加强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提高社会治理的智能化、专业化水平,为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此外,良好的社会治理还能够促进消费升级,扩大内需,推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四)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举措。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在新时代,我们面临着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只有不断提升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才能有效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巩固X的执政地位,确保国家的长治久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