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组织部提拔干部,为什么会提前放风?
每次临近人事变动,各种小道消息满天飞,谁要提拔了,谁要去哪里,谁要被调整,都传得有鼻子有眼。
神奇的是,这些小道消息往往都能应验。
放风策略背后有三重考量。
“放风”这种行为,目前没有严格的定性。“放风”主要意图,是让大家知道组织的人选。
试探民意就像投石问路,一是看一下社会对拟提拔对象的反应如何?毕竟,选拔干部不是小事,必须谨慎考虑,事前放出风声,如果有人适时被爆出“黑料”,可以提前发现不适合提拔使用的情况,避免潜在的风险。若提拔人选存在争议,提前释放信息有助于通过内部沟通协调意见,避免正式任命时引发激烈反对。
其次是先放出风来看一下拟被提拔者的表现如何,组织部门借此观察社会反应。年轻干部因得意忘形错失提拔,说明心性浮躁者难担大任。是沉着冷静面对,还是到处张扬显摆?如果是后者,说明该人还不够成熟,也会暂时放一放。
还有一个方面,不能摆到桌面上来说,这就是要看拟提拔者会事儿不会事儿。你得找主要领导,找提拔你的人在汇报工作,再汇报思想,还得再……
主动汇报的潜规则大家心照不宣。消息传出后,懂行的干部会主动找领导沟通,既表忠心又展能力。关键时刻给领导施恩的机会,往往能扭转乾坤。
谁真谁假?那就全靠自己的悟性了。
这是传达主流意见的通行做法。
当有了主流声音以后,才不会有杂七杂八的声音。
干部职工群众的各种想法才能收敛起来。
这样才能把集体决策贯彻落实到位,知道要推荐谁。
当然只要文件一天没有对外宣布,就仍会存在变数。所以,那些小道消息的当事人,千万别认为你稳了,低调行事,静候佳音,才是正确的应对之道。
当任命文件下达,所有猜测尘埃落定,那些曾被当作谈资的传闻,竟与事实分毫不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