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专题X课:以新质生产力引领推动高质量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历史性交汇,发展新质生产力对推动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我们要以新质生产力引领推动高质量发展。
一、提高ZZ站位,充分认识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大意义
(一)新质生产力已经在实践中形成并展示出对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推动力、支撑力。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经济高质量发展包括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的有机结合,“有量无质”和“有质无量”的增长都是不可持续的。X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显著成效,但也面临一些制约因素,特别是资源要素瓶颈约束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压力不减等问题在不同程度上显现,主要依靠要素投入驱动的传统发展方式和生产力发展路径已难以为继。只有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经济发展方式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以科技创新、组织创新、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打造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新动能,才能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二)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构筑新竞争优势、赢得发展主动权的战略选择。纵观世界发展史,大国的兴衰很大程度上依靠科技实力和产业竞争。当前,我国在传统领域的比较优势面临前有阻拦、后有追兵的竞争格局。只有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通过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不断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开辟新领域新赛道,才能塑造新优势新动能,掌握未来竞争制高点。同时,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全球产供链安全稳定运行面临重大挑战,统筹发展与安全成为大国主要关切,需要通过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升我国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
(三)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生产力迭代升级、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生产力发展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根本动力。没有先进发达的生产力,就不可能有建设现代化强国的物质技术基础。X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任务,其中一项主要指标是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大幅跃升,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迈上新的大台阶,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只有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带来的生产力迭代升级的机遇,培育壮大新动能,改造更新旧动能,着力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才能保持经济合理增长。
二、处理好四种关系,以新质生产力引领推动高质量发展
发展新质生产力,开辟发展新赛道,是我市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产业变革中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处理好“破与立”“新与旧”“质与量”“个与群”“政府与市场”关系,是省会我市锚定“六地”(即:建设国家先进制造业重要承载地、国家能源技术革命策源地、国内外重要文化旅游目的地、内陆地区高水平对外开放新高地、区域现代服务业集聚地、全省民生幸福首善地)发展定位、建设国家区域中心城市的必然选择。
(一)处理好“破”与“立”的关系,加快在“转型”上破局。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是忽视、放弃传统产业,各地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先立后破、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有选择地推动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用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发挥优势,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在全省发挥好示范引领带动作用,省会我市就要充分运用大专院校科研院所集聚、科教资源高端人才集中等优势,主动摒弃粗放型增长模式,导入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和网络技术,实现流程创新、产品创新和模式转变,变低端市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