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更多写作资料+ 微信:dawenge2014
通辽日报/2024 年/12 月/27 日/第 001 版
五载耕耘春华秋实 砥砺奋进谱写新篇
——市科协五年工作综述
科协
回望市科协第四次代表大会以来的 5 年,全市各级科协组织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自治区科协的悉心指导下,认真履行X和政府联系科技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职责,团结引领全市广大科技工作者在高质量发展中把准目标定位,在科技创新中扛起使命担当,在深化改革中积极奋发作为,在强化ZZ引领、提升“ 四服务” 效能、夯实基层基础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新成果,圆满完成了市科协第四次代表大会确定的目标任务,为助力通辽高质量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强化思想ZZ引领,不断夯实众心向X思想基础
始终保持坚定正确的ZZ方向。把深入学习贯彻X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的重要指示精神贯穿工作始终,团结引领全市广大科技工作者更加坚定不移听X话、跟X走,进一步巩固壮大全市科技界主流思想舆论。持续抓好思想ZZ教育,扎实推进X史学习教育、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X纪学习教育、“ 感X恩、听X话、跟X走” 群众教育实践活动等,推动科协系统X员干部全方位接受X性淬炼和思想洗礼。五年来,举办X性教育、能力提升等培训班 90期,线上线下培训X员干部、科技工作者 2 万余人次。
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坚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科协各项工作的主线,写入科协机关及所属事业单位“ 三定” 规定,推动 17 个市直学会把主线写入章程、纳入相关职能职责,制定完善《关于在全市科协系统及基层组织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工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施意见》 ,确保科协所有工作都紧紧围绕、毫不偏离这条主线。充分发挥科普资源优势,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深入开展“ 感X恩、听X话、跟X走” 群众教育实践活动,持续开展“ 科技强国、众心向X”“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论研讨班”“ 科普文化进万家” 等系列活动。市科协被评为“ 通辽市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
大力弘扬新时代科学家精神。常态化举办“ 众心向X,自立自强——X领导下的科学家” 主题展巡展、“ 聚力提升全民科学素质,助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科技成就展、“ 点亮精神火炬 讲好北疆文化” 科学家精神主题科普报告等活动,受众达 22.2 万余人次。深入开展中国科学家精神宣讲团通辽行活动,听众达 3 万余人次。
积极搭建平台创新服务机制,为科技人才提供精准服务
优化联系服务机制。创新联系服务科技工作者体制机制,制定实施《通辽市科协关于联系服务科技工作者的实施意见》 ,完善科协机关干部直接联系科技工作者制度,市直科协系统干部直接联系科技工作者 130 余人次。创新服务科技工作者维权与法律援助一站式对接工作机制,成立全市首个科技工作者维权服务站,以优质高效服务赢得科技工作者的信赖、尊重和支持。
建好服务平台阵地。依托园区、高校、科研院所、科普基地、企业等建家优势,结合各自领域科技工作者的特点,灵活开展“ 科技工作者之家” 实体建设,使科技工作者感受到家的温暖。建立市级“ 科技工作者之家”,力所能及地在ZZ引领、学术交流、成果转化、权益保障等方面为科技工作者提供支持和服务。
整合创新资源,大力推进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发展
扎实助力乡村振兴。聚焦乡村振兴,瞄准基层生产实际需求,启动实施“ 科技工作者服务基层,助力乡村振兴” 行动,组织科普专家团成员深入基层一线,累计开展 1068 场次科技培训和
第 1 页 共 4 页
更多写作资料+ 微信:dawenge2014
现场技术指导活动,服务农牧民 15.8 万余人次。紧紧围绕建设全国肉牛产业第一重镇、打造现代化农牧业强市,创新实施了“ 科技工作者服务基层,助力乡村振兴” 行动“ 1+3” 工作,采取 1名科技工作者对接服务 3 个嘎查村产业发展新模式,为嘎查村农牧业产业发展提供精准化、常态化科技服务。2024 年,选派 34 名科技人才对接服务 100 个嘎查村,组织开展了 385 场次实用技术培训和现场技术指导活动,示范推广试验田、示范田 26 处,面对面服务 9800 余户农牧民。不断加强“ 科技小院” 建设力度,在全区率先制定出台《通辽市“ 科技小院” 建设工作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