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更多写作资料+ 微信:dawenge2014
财会信报/2024 年/12 月/2 日/第 006 版业界
金融经济周期和银行信用的风险管理
陕西白河农商银行人民路支行 王智
本文研究了金融经济周期对农村金融机构的信用风险影响,分析了金融周期波动下农村金融机构面临的特定挑战,并结合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基本策略和方法,从动态管理的角度探讨了风险识别、评估、控制等方面的技术性要点。基于此,文章提出了农村金融机构的信用风险优化路径,包括政策支持与监管优化、信贷产品创新与风险分担机制、金融机构自身的风险管理能力提升等多方面内容,为提高农村金融机构的信用风险管理能力、增强应对经济周期波动的韧性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可行性建议。
金融经济周期的波动性对银行业信用风险管理提出了严峻挑战,特别是在农村金融机构中,受制于服务对象和区域经济特点,其信用风险更易受周期性因素影响。农村金融机构面对经济周期变化,农村金融机构的抗风险能力相对较弱,信用风险管理复杂性更高。因此,深入研究金融经济周期对农村金融机构信用风险的影响机制,探索适合农村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策略和优化路径,对于提升农村金融机构的稳健性、促进农村经济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金融经济周期对农村金融机构的影响
1.金融经济周期的特点及其对银行信用风险的影响机制
金融经济周期影响因素包括利率变化、通货膨胀率、信贷供需关系及政策调控。繁荣期内经济快速增长、信贷需求旺盛,银行流动性风险较低,但信用扩张会引发资产价格泡沫的积累,使未来风险不断聚集;在衰退期,经济增速放缓、信贷回缩,企业盈利能力下降,违约概率上升,银行信用风险显著增加;萧条阶段,经济活动大幅缩减,信用风险达到顶峰,违约潮加剧银行的不良贷款压力,并削弱其资本充足率;复苏期经济重新走向增长,信贷质量逐步改善。金融经济周期的波动性和不可预测性使得银行面临的信用风险与经济周期变化密切相关,在繁荣期累积风险,在衰退期显现。由于农村金融机构客户多集中于农业及小微企业,受经济周期波动影响较大,导致农村金融机构在各周期阶段的信用风险随之放大和缩减,进而增加了风险管理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
2.农村金融机构面临的特殊挑战
农业生产具有明显的季节性,收入来源周期性较强,且农业受自然条件、市场价格波动的影响较大,导致农户还款能力波动性高,信用风险加剧。农村地区金融基础设施薄弱、信息不对称现象较严重,导致风险识别和信贷审核的准确性较低,容易造成信贷错配或误判。此外,农村金融机构的资本规模普遍较小,抵御经济周期性波动的能力较弱,面对经济下行或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时,资本充足率和风险承受力较低。农村金融机构客户相对分散,单一客户授信规模较小,导致风险集中度低,难以通过规模效应摊薄风险。由于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单一性,缺乏适合农村市场需求的多样化信贷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