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更多写作资料+ 微信:dawenge2014
科学导报/2024 年/12 月/24 日/第 B03 版理论学术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价值
——以“ 知行合一” 思想为例
西安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牛萱薇 何佳希
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二者密不可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推进中国现代化发展进程中对其产生积极影响。关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当下青年人的潮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国现实相结合将在不同领域迸发出新的火花。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思想,透过中国古代“ 知行合一” 思想并结合当今时代条件,在促进中国式现代化发展角度,着眼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造, 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马克思主义理论、 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促进作用,以期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回归的影响力,更深入探究中国式现代化相关理论成果的举措。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良性发展的现实意义
唤醒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回归,欲灭其国必先灭其史,作为拥有上千年历史的古国,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在各个方面都有所体现。中国人自古秉持着仁爱、德行、温良的品质,文学艺术、传统医学、家风家教等都彰显出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近些年出现一些道德败坏的社会现象不顾社会集体利益、精致利己主义者出现更加频繁,更需要我们回归传统文化,做出无愧于自身发展和时代进步的时代风范。
知行合一思想概念是由明朝思想家王守仁提出来的哲学理论,即认识事物的道理与实行其事是密不可分的。它是中国古代哲学中认识论和实践论的命题,后被理解为理论和实践的统一、思想和行动的统一。在人类思想文明长河中,中西方的思想家思想都体现出知行合一的观点。中国古代首次提出知行合一说是王守仁,知行合一思想也是王学的标志性主张。“ 知” 主要指格物致知,是人的道德意识和思想意念;“ 行” 主要指身体力行,是人的道德实践活动和实际行为。“ 知行合一” 是指道德意识和道德实践相符合,也包括意识和实际行为相一致。王守仁曾说“ 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知行工夫本不可离。”
丰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体系,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