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更多写作资料+ 微信:dawenge2014
贵州民族报/2024 年/12 月/10 日/第 B01 版理论研究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教育的价值与路径
齐鲁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周玢燕 临沂市兰山区李官镇中心小学 韩涵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在历史长河中创造了独具特色的优秀传统文化,这些文化既是各族人民智慧的结晶,更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坚定文化自信、 实现文化自强的当下, 我们应当深入思考如何切实有效地传承和保护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作为文化传承的关键途径,在保护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实践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肩负着不可推卸的历史责任。
小学阶段是学生价值观形成和核心素养培育的关键期,将优秀传统文化有机融入小学教育体系,能够使各民族独特的语言文字、艺术形式、风俗习惯等文化要素得到系统性传承。通过课堂教学、主题文化活动、社会实践等多维度教育形式,可以将文化元素有效渗透于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使其在潜移默化间内化于心。这种教育模式不仅有助于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深化其对多元文化的认知与理解,更能培养学生对各民族文化的包容态度,增强其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一、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阶段教育的价值意义
第一,有利于筑牢文化传承的根基。小学阶段是学生文化认知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这一时期的文化浸润对其未来发展具有深远影响。将优秀传统文化有机融入教育教学过程,不仅能为文化传承构筑坚实根基,更能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保护意识和传承责任感。通过系统化的文化教育,使传统文化精髓在新时代青少年心中扎根,确保传统文化基因的代际传递与创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