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更多写作资料+ 微信:dawenge2014
健康报/2024 年/12 月/27 日/第 006 版地方观察
当好健康守门人 “ 社康新韵” 立标准
——深圳市南山区积极打造基层特色医疗卫生服务品牌
通讯员 赵崎峰 何跃 特约记者 刘泽林
为贯彻落实健康中国战略,全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促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公平可及,切实满足人民群众健康需求,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通过下沉医疗资源, 提升社康中心的服务能力,促进分级诊疗和双向转诊;通过实施集约化管理,实现社康中心服务品质的提升和同质化;通过整合医疗卫生资源,实现资源共享和资源利用最大化;通过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保障公立医院的公益性,促进医院发展⋯⋯
医联体“ 南山模式” 有效提升了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水平,助力了“ 以治病为中心”
向“ 以人民健康为中心” 的转变,让辖区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均等的医疗卫生服务。
深圳市南山区通过大力推进“ 社康新韵” 行动,以标准化、智慧化、国际化为目标,按照亲民、便民的设计原则改造社区就诊环境,构建更加完善、高效的社区健康服务体系,探索建立统一的、具有南山特色的社康建设全过程标准,将南山社康建设标准打造为社会治理现代化标杆之一,推进社区健康服务高质量发展,提升群众就医体验和获得感。
进行人、财、物集约化和精细化管理
深圳市南山区首创“ 1﹢ C﹢ N” 医疗集团整合模式,成立具有独立法人属性的医疗集团,将“ 1” 区医疗集团总部、“ C” 区属各公立医疗卫生机构及“ N” 个辖区其他医疗卫生机构纳入集团体系,形成“ 区卫生健康局负责行业主管、区医疗集团总部负责规划统筹,社康中心筑牢基层网底、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向高水平发展” 的协调、统一、有序整合型卫生健康运行体系,实现全区社康中心人、财、物集约化和精细化管理。整合后,社康中心平稳快速发展,服务人次、业务收入均同比明显增长,日均诊疗量超过 1 万人次。
现代、标准、宽敞、明亮,海滨社区的老人终于盼到社康开到了家门口。
在南山居民看来,每家社康都是一家“ 中医馆”,下班后到社康看中医、做理疗、开中药药饮成为他们的“ 新时尚”;晚上 8:30 的社康仍旧灯火通明,夜幕中医护人员忙碌的身影是居民健康被守护的最好见证;皮肤科、口腔科、妇科、急救⋯⋯社区老人在家门口就可以享受的医疗服务越来越多。
这些都是如今深圳市南山区居民在社康就医的真实场景。
但“ 社康新韵” 的建设并非一路坦途。两年前,南山区的 110 个社区中有 30 个社区无社康中心,且近 20 年社区环境未得到改造,面积狭小、设备老旧、人手紧缺⋯⋯南山区虽以全市近十分之一的人口和土地资源,创造了全市约四分之一的经济体量,但其基层医疗服务水平与南山区经济发展水平并不匹配,与北京、上海、广州及一些省会城市中心城区相比还有一定差距。
如何做好南山区居民健康守门人,为居民提供与其经济水平相匹配的基层医疗服务?
南山基层医疗服务破题之举
2021 年,“ 社康服务扩容提质” 计划被列为《深圳市卫生健康事业发展“ 十四五” 规划》的“ 1 号重点工程”。2022 年 3 月,在南山区委、区政府统筹部署下,南山区成立了区社康服务扩容提质行动工作专班,建立沟通协调机制,以“ 一社区一社康” 为目标,各职能部门积极争取增调社康机构业务用房面积,社康业务用房平均面积从 2020 年的 698 平方米增加至 2024 年的 822平方米。
第 1 页 共 4 页

更多写作资料+ 微信:dawenge2014
南山区还成立“ 社康新韵” 标准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下设 6 个工作小组,制订出台社康建设、管理、服务三方面的标准文件,探索建立社康建设全过程标准,提高社康辨识度,给社区居民带来全新的就医体验。
2023 年,南山区接收移交社康机构公配物业用房 12 处,面积超过 10000 平方米,累计协调
24 个建设项目,调增社康机构物业用房面积超过 27000 平方米。南山区 2024 年初步完成 26 家社康改造提升,2025 年计划再启动 26 家社康改造提升。
医疗健康工作,除了事关居民健康福祉,也一直是人大代表关注的民生热点。早在 2023 年南山两会上,“ 加快社康机构建设,推进新建 41 家社康机构的选址工作” 就由人大代表票决为南山区 2023 年民生实事项目之一。人大代表积极建言献策,提出如“ 通过多手段、多途径、多种方法,简化业务用房租赁流程,提高社康硬件水平,加快社康建设”“ 科学统筹现有资源,更合理地设置社康机构选址;社康机构选址要全面考虑交通出行、停车位、绿色通道等问题” 等意见建议,为专项监督提供“ 专业力量”。一社康一方案,各相关社康提出具体需求,建筑师通过实